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  杜建智 《经济师》2009,(1):44-45
资本积累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形式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通常是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累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的经济学著作中,对“资本积聚”的解释是这样:“依靠剩余价值的积累,即依靠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而扩大资本额。”或是“指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加资本的总额。”这种解释很难把“资本积聚”同“资本积累”区分开来。因为资本积累也是剩余价值资本化,也意味着资本额的增大。其实,马克思在“资本积累”之外,又提出“资本积聚”这一概念,是有其特有的涵义的。  相似文献   

3.
杨梅 《时代经贸》2006,4(12):55-55,57
资本积累理论指出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不同融资渠道,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外源性融资和内源性融资。从广义上讲,资本积累包括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实现自身的资本积累,从而扩大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4.
如同劳动、价值等概念一样,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也有两重性:它的社会属性是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和资本化的社会条件,在形式上又表现为流量资本;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物质体现,表现为存量资本。两者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随着生产与分配职能的衔接和转化得到辩证的统一。从中还可以看到:规模报酬递增是在资本积累和扩张的社会过程中作为历史规律呈现出来;而边际报酬递减则伴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下降而产生,是相对静态的分配领域的特殊规律。这种解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理论缺陷,为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提供了线索,并显示出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正>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在论述了剩余价值生产和工资以后,进一步论述了资本积累,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然后再把前面已经阐明的有关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进行综合考察,指出资本积累必然在一极造成财富的积累,在另一极造成贫困的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规律,它揭示了资本积累必然造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鸿沟加深,从而造成两大阶级之间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而后者是引起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前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论述,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武装全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激励他们去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里研究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他对这一规律的表述是这样的: “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  相似文献   

7.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从一国范围内考察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在国际范围内的作用日益加强,这种作用与其在一国范围内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意见。资本的积累无非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因此,资本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扩大的过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资本积累使大批小生产者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之后,资本必然要加紧向世界落后地区和国家渗透,使资本积累在世界范围内的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思想,即“资本主义崩溃理论”,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根本原理,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得到充分证明的科学结论。但马克思是怎样根据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呢?资本主义骨溃的客观经济逻辑是什么?为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再认识。本文根据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提供的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理论,对“资本主义崩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乡村社会正在形成混合外来强势资本与内生资本的多元化资本格局。豫南李村的土地经营实践表明,"小大户"作为乡村内生资本的人格化主体,其在土地自发流转与雇佣额外劳动力的基础上,以"共生式积累"的方式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同构型的"小大户"与农业雇工间结成"共生式积累结构",并以生产联合与人情主义策略实现了有限性的资本积累和正向的社会功能。与外来强势资本不同,乡村内生资本不能采取刚性和分离化的资本积累结构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提取。据此对乡村内生资本积累形态进行分析可为修正理论化的资本积累范型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李嘉图农业资本积累理论视角下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趋势扩散的过程也是城乡间的资本积累水平逐渐拉大的过程,这个差距不是由于工业资本的积累速度太快,而是由于农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太慢造成的。由李嘉图的农业资本积累理论可以想到,建国以来科学技术、收益递减规律、税收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我国农业资本的积累速度,从而造成我国农业部门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工业部门,进而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学界围绕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长期争论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马克思自用本边注的“提高”更是令人迷惑,这些现象构成了“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其实,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重点不在于利润率有没有下降,而在于生产率有没有提高,在于利润如何对象化为新的资本价值.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言,单个资本的不断对象化最终必然推动社会总资本质的变化,即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力提高.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秘密在于它是价值增殖出发点上的一种趋势性规律,资本积累理论是对这一规律的深层的、本质的第一个证明;社会生产力提高是对这一规律的现实的、现象的第二个证明.  相似文献   

12.
全面而准确地探究社会资本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对提升社会资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传统的内生增长模型忽略了时间配置对社会资本积累与居民效用的影响.文章将社会资本积累过程内生化,构建了纳入社会资本的水平创新增长模型,综合考虑社会资本和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的非单调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促进作用;而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即适当地增加闲暇时间有利于社会资本积累.文章还基于结构型社会资本的网络嵌入性特征,构建了地级市层面的社会资本测度指标,以验证社会资本具备生产要素的属性.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促进作用随着区域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升;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的产出效率高于东部地区,从而间接反映了东部地区社会资本过度集聚的现状;投资水平与技术进步是社会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两条重要途径.上述结论为明晰社会资本的经济属性、激发社会资本的经济效益、推动城市集群协调发展以及缩小地区差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知识型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新的生产能力而从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是连接科学与直接生产过程的中介。知识型劳动具有生产性、倍乘性与稀缺性等多重属性,也就是说,资本家雇佣的知识型劳动力既可以生产剩余价值,也能够帮助资本家从全社会的总剩余价值中分配更多份额。在平台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台资本支配知识型劳动力构建“中心—非中心”生产资料网络,达成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网络化。平台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就此形成了协作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围绕剩余价值分配展开的竞争关系。数字平台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使平台资本具有天然的垄断倾向。当平台资本扩张至完全掌握剩余价值实现的决定权之时,即垄断性占有网络中心节点的生产资料时,就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此时,在平台资本攫取的剩余价值中,依靠垄断势力从产业资本手中转移的剩余价值占比更高。而垄断势力的确立需要知识型劳动力,因此,资本之间竞争的背后是知识型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当平台资本控制剩余价值分配时,会对产业资本的积累形成抑制,最终对全社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型劳动力的再生产形成阻碍。  相似文献   

14.
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对于正确分析价值自我扩张、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变量、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要区分一般生产劳动和资本生产劳动。只有在生产中所从事的劳动才是一般生产劳动;资本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剩余价值生产标准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的绝对标准。  相似文献   

15.
余超 《经济纵横》2022,(11):24-32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观点来看,租金通常被视作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特定形式,但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仍需充分讨论。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构建了租金影响经济增长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研究表明,租金会通过作用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来影响经济增长,而这两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租金榨取的阶级结构、竞争的制度形式、土地所有权形式、国家的制度形式及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制度形式,从而初步考察了租金与社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为扩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增长与分配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直接推动力。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发生了哪些新变化,马克思揭示的资本积累规律是否还起作用,哪些新的因素影响了资本积累过程?这些问题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和古典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出现的许多新特点,大大加速了资本积累的进程,使发达国家社会资本的集中达到很高程度,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20世纪以来,积累过程中的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出现了程度上的弱化和较长时期的间断,但它作为最重要的积累规律并未消失。资本积累的固有矛盾和内在规律仍支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与波动。积累过程中的矛盾与波动既是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局限性的一种主要表现,同时也是推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调整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7.
赵鑫铖 《经济论坛》2014,(8):173-176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与最优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最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规模以及二者的比例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存在最优规模,也存在过度积累的可能性;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最优比例等于两种资本的产出弹性之比。  相似文献   

18.
朱斌  葛扬 《经济纵横》2019,(4):37-44
追逐与实现技术创新是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隐性逻辑和潜在主线。发达完备的资本市场高度契合技术创新特点,也就是资本市场筛选评价技术创新的规律在发挥作用。美国硅谷和纳斯达克强力驱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现代化分工与协作视域下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适用于相对剩余价值理论,要紧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机制、环境、条件,与创新驱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贯通起来,立足我国资本市场"新兴+转轨"特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统筹用好"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着力锻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相似文献   

19.
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促进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生。近代工业革命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资本逻辑又使人的劳动异化,制约人的发展,这就是人的发展悖论。资本逻辑通过产业路径进入信息化社会,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市场路径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开发新市场;通过技术路径开展信息技术革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又产生消除人的发展悖论的条件。我们应认识资本逻辑规律,分析影响资本逻辑路径的促进因素和干扰因素,利用资本逻辑规律,采取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对资本的隶属关系逐渐从形式隶属向实际隶属转变,这种转变始终与资本积累对生态剩余的榨取紧密相关.资本为了积累的需要,对自然不断进行"改造",加大对生态剩余的获取,以促进生态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资本对自然的"改造"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减缓了生态剩余的下降,另一方面又压缩了生态剩余增长的空间,使资本积累面临着双重考验,即不断加深的生态环境危机和不断压缩的生态剩余获取空间,最终导致生产条件遭到破坏,使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和资本积累的实现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自然对资本隶属关系的演进特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绿色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绿色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