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那么,知识经济学是作为知识经济时期的经济科学,而传统经济理论则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为基础。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理论的发展一般沿着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调整原有研究纲领的保护带(前提要素),第二是新的研究纲领的形成。传统经济学理论发展至今,它的理论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但都没有突破原有研究纲领的保护带。我们说,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它的前提条件下展开的,离开了这个保护带,理论便失去了根基。虽说知识经济还没有形成体系,更谈不上完善,但随着知识经济时…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王小马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类也面临着诸如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物种多样性丧失以及温室效应恶化等生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回顾了经济学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历程,对自然资源经济学的起源、发展进行了评述;论证了自然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经济学的关系,指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融合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必然性,以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为重要元素的可持续经济学是可持续问题经济研究的高级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可持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古典经济学与经济学创新李衍龙新古典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该学派因假设行为最大化并以机械均衡为理论核心而招致诸多批评。在批评新古典经济学的同时,人们也在试图改革和创新经济学。目前,就经济学创新问题人们远未达成共识,但探讨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走,... 相似文献
9.
王小马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162-166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类也面临着诸如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物种多样性丧失以及温室效应恶化等生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回顾了经济学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历程,对自然资源经济学的起源、发展进行了评述;论证了自然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经济学的关系,指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融合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必然性,以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为重要元素的可持续经济学是可持续问题经济研究的高级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可持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汪军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6):25-29
法经济学体系的建立,依赖于两大理论作基础,一是经济学理论,二是法理学基础。在经济学方面,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为法经济学提供了思想武器,新古典经济学为法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则直接为法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媒介经济学近年来特别紧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一是媒介行业的迅猛发展。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催生了大众媒介市场意识的觉醒,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大众媒介的产业功能渐渐释放出来,媒介市场自然就热闹起来。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这一观念在中国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刺激了人们的信息消费,需求催化市场,大众媒体追求经济效益不再成为意识形态禁忌,媒体爱财,生财有道。各个媒体纷纷进军市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大众媒介市场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大众媒介市场的活跃必然带动了媒介经济研究的勃兴。二是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自身逻辑的演进发展。新闻传播学研究渐渐摆脱教条主义和传统意识形态禁锢,开始直面当代中国传媒现实,面对新闻传播业涌现出来的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媒体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自从1979年《解放日报》恢复刊登了第一个商业广告以来,媒体与广告之间的关系就再也打不散了。媒介进入市场,成为天经地义的经济常识。面对市场的考验,媒体如何应对?这成为摆在众多媒体面前的迫切问题。实践的期待呼唤着理论的跟进。媒介市场复苏了,媒介经济活动活跃起来,但是我们关于这方面的解释却姗姗来迟。媒介市场的兴盛期待理论的跟进,在这种背景下,先天不足的媒介经济学就匆忙上阵了。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不会是绝对对立于、超越于“资源经济”且以单纯摆弄知识为标志的生产形式;在知识经济社会里,非知识形态的商品和劳动的交换遵守市场规律,知识的生产,交换不遵守市场规律;穷国首先面对的仍然是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不能凭借孤立的“知识优势”一跃领先;知识经济并没有提供计划经济模式完备的技术前提;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并行。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学将是市场经济学与狭义的非市场型“知识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社会关系下人的理性行为以及人类行为造成的经济现象,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人们已经开始引入了制度、文化等社会性因素,经济学的人文性已日益明显.正是基于这种人文性特征引发了人们对具体社会中人之理性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社会中人之行为的关注,并导致20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勃兴;经济学领域的性别差异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性的思考,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本土化的探讨.事实上,不同社会文化下的经济学是有差异的,经济学本质上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科学化、客观化和通用化,而是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的色彩;而且,如果经济学理论没有本土化,就没有根植性,也就没有创新性,当然也就没有现代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4.
理论的真理特性与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共同决定了经济学的演化路径。经济活动的社会性要求经济学向古典传统回归,因此,将非市场社会因素引入经济理论框架可以获得更大的突破。以此为背景,追求事业成功的经济学家将理性选择框架推向非经济领域,形成经济学帝国主义。然而由于缺乏经济活动特有的货币计量标尺和市场竞争环境,试图改造其他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不能完成经济学向古典回归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