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是世界排名前四位的大豆生产国,但从贸易角度,美国、巴西、阿根廷与中国却处于完全相反的地位,美国、巴西、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三位的大豆出口国家,中国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家。利用1961年以来的FAO数据,从大豆生产、贸易两方面分析50多年以来上述四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变化形势,并通过对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生产、贸易发展形势的原因分析,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应予以借鉴的方面,以期推动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村经济》2009,(9):14-14
据巴西常规农药协会称,巴西将对低价格的产自中国的草甘膦停止发放进口许可证:在巴西工业和外贸发展部(the MDIC)拒绝了至少两家企业许可证申请的要求后,这些企业希望能从法院获得许可。巴西常规农药协会认为MDIC对阿根廷和中国的进口问题所表现出的迥异态度是“不合法”的。巴西对进口自中国的草甘膦征收2%的反倾销税,然而却免征阿根廷12%的进口关税。  相似文献   

3.
"拉美现象"下的土地问题——巴西阿根廷访问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巴西农村发展部和阿根廷经济部农牧渔业和食品国务秘书处邀请,国土资源部代表团于2006年10月底至11月初,访问了巴西和阿根廷。代表团先后同巴西农村发展部、巴西土地改革研究院、巴西矿产与能源部、阿根廷经济部农牧渔业和食品国务秘书处、阿根廷国有资产管理局进行了会谈和交流,重点了解了两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贫困化现象及相关土地问题,加深了对我国现阶段土地社会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还不到全球总产量的1/10,平均在1500万吨左右,从1954年以前的位居世界第一降到目前的第四位(巴西、阿根廷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美国大豆的年产量居世界首位,达7000余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50%。从1996年开始,我国已由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为大豆进口国。目前中国大豆的产量与需求之间相差甚远,中国被列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2000年,大豆进口达到1117万吨,2001年全年进口1700万吨,直逼我国大豆年产量。由于大豆品质参差不齐及价格等原因,很多企业宁肯去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5~2013年中国大豆和大豆油市场数据,采用SDAIDS(来源区分AIDS)模型,对中国大豆和大豆油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与大豆油市场是不可分的;不同来源的大豆和大豆油均存在着不完全替代关系;中国大豆市场规模扩张将会进一步拉动大豆进口总量;国产大豆与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存在着竞争关系,国产大豆价格下降将会显著抑制来源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进口量。  相似文献   

6.
应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长丹尼尔先生、群岛市市长弗朗西斯哥先生和巴西巴拉那州州长罗伯特先生、巴西伊泰普水电公司主席尼尔顿先生等的邀请,由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邢最荣率领的浙江省林业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9年10月12日至21日对阿根廷、巴西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代表团访问了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政府和省农林部、群岛市政府、巴西巴拉那州政府、伊泰普水电公司、巴拉那州立大学和巴拉那州竹业协会,并考察了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三角洲地区,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环境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以及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1996—2016年中国食物进口数据,分析中国食物进口格局,实证研究中国食物进口需求,分析进口来源地在中国食物进口市场上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区分来源的Rotterdam模型。[结果]在进口格局上,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占据中国食物进口总量的较大比重; 支出弹性结果表明当中国食物进口需求增加时,从加拿大进口的食物数量增幅会相对最大,巴西和阿根廷增幅相对最小; 自价格弹性结果表明,来源于巴西和阿根廷的食物进口量受自身价格变化的影响相对最小,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食物进口对这些国家的依赖性较强; 交叉价格弹性结果表明,中国食物进口来源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和互补关系。其中,进口美国与加拿大食物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进口澳大利亚与巴西和阿根廷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结论]食物进口来源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和互补关系,中国食物进口应充分考虑这些关系,促进食物进口来源地、运输通道和贸易渠道的多元化,以保障食物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8.
应阿根廷和巴西两国农业部的邀请,2000年11月22日至12月6日,国家粮食局组团赴两国进行了考察访问。期间,分别会见了两国主管农业和粮食的高级官员,考察了粮食期货交易所,访问了粮食购销公司、家庭农场、大型粮油加工厂和港口等。考察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两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政策沿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讨,获取了许多第一手资料。通过研究比较,为完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寻求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现将考察情况简报如下:一、阿根廷的情况和特点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国土面积277.7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巴西,为拉…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2013,(1):36-37
应巴西社会发展部、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政府的邀请,由浙江省林业厅副巡视员王章明率领的浙江省林业考察团于2012年11月19—28日对上述两国进行了访问。考察团与巴西国家综合协调部、社会发展部、科技部等多个部门进行了会谈交流。巴西国家综合协调部马托斯部长和两位副部长到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80—2010年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和大豆生产和贸易数据,对其种子市场被跨国种子企业控制前后的玉米和大豆生产和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国玉米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大豆种植规模得到迅速扩张,由此带来两国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大幅度提升,改变了玉米和大豆世界贸易格局,巴西从玉米的净进口国发展成为玉米净出口国,两国大豆贸易规模得到扩大,已经发展成为美国主要的大豆出口竞争对手。从巴西和阿根廷的经验看,中国既要合理利用跨国种子企业进入的机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必须加快推进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分类改革进程,提高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从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来源的大豆数量都是有弹性的,且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出口价格的变化很敏感;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大豆需求增加以后,美国大豆出口的增加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其后是阿根廷,巴西。中国自产大豆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最小,这对中国国内大豆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的偏好弱,国内大豆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相似文献   

12.
<正> 巴西鲷属鲤科鱼类,口较小,在背鳍与尾鳍之间有一脂鳍,故学名为小口脂鲤。该鱼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的内陆水域,也是巴西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巴西鲷属热带鱼类,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生存水温为9℃-40℃,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我国于1998年从巴西引进该品种,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玉米进口量激增危及粮食安全的背景,对中国玉米主要进口来源国变化进行分析。运用2014—2019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出口产出弹性这一指标对各玉米进口来源国的可依赖度进行测算,得出美国、乌克兰、俄罗斯表现出较高可依赖度,缅甸、老挝的出口产出弹性在1上下波动较大,具有较低可依赖度,巴西、阿根廷、法国作为重要玉米出口国,其市场可依赖度具有一定波动。建议积极拓展新的玉米进口来源,并扶持国内玉米产业。  相似文献   

14.
菠萝是热带名果之一,与香蕉、椰子、芒果并列为四大热带名果,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热带雨林地区,现广泛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大约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菠萝生产,主产区集中在泰国、菲律宾、中国、巴西、印度、尼曰利亚和美国等7国。我国菠萝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7月3日,中国首届县域峰会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召开,来自中国179个县级领导和各主管部门及当地电子商务优秀代表集聚一堂,掀开了县域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序幕。2014年7月21日马云调研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就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对话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建设领导小组,将县市级农村电子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2月7日至27日,王文飞副行长率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代表团一行6人,赴阿根廷和巴西,对两国的农业政策、银行对农牧业的支持及银行内部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访问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阿根廷、巴西的农业经济情况(一)阿根廷的农业经济情况阿根廷的国土面积约2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300万,地广人稀。可耕地面积占国土的1/3,已开垦的只占47%左右。阿根廷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会计》2014,(6):62-63
从1930年第1届世界杯开始,一共举办了19届世界杯。其中巴西队5次夺得冠军,是目前为止夺得世界杯次数最多的国家。2014年在主场作战,五星巴西显然希望在球衣胸口上再绣上一颗星星。紧追巴西的则是意大利队,他们4次夺冠。之后分别是3次夺冠的德国,2次夺冠的乌拉圭、阿根廷,以及夺得过1次冠军的英格兰、法国、西班牙。  相似文献   

18.
中美双方签订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可能将会对双边及世界农产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大豆是双边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产品。本研究以大豆为例,应用具有双边贸易模块的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定量模拟比较分析继续贸易摩擦和达成经贸协议两种可能情景对双方以及世界各国大豆产业带来的潜在影响。为了更加贴近现实,增加模拟了非洲猪瘟对大豆市场的叠加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继续贸易摩擦,中国大豆需求总量和进口总量均下降,继续大幅减少进口美国大豆,美国大豆生产者将因出口减少受损严重;同时继续增加进口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大豆,这些国家的大豆生产者将受益。在中国增加美国大豆进口量的情景下,美国大豆生产者受益明显,产量和出口增加;中国大豆生产受到轻微负面影响,消费者受益;由于需求总量有限,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有所减少,从而对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和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显然,中美达成经贸协议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双边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9.
南美各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极其优越,大豆等资源密集型产品生产极具优势。本文以巴西、阿根廷、智利为代表的分析表明,中国与南美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产业内贸易程度低、贸易的产品集中度高、比较优势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巨大的特点。虽然南美各国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规模巨大、增长迅猛,但由于与各国的贸易符合“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所以中国应采取加快FTA进程等措施来促进贸易发展,并实现增加贸易获益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全球大豆供给预估增加 在11月8日公布的USDA供需报告中,美国大豆单产上调至43蒲式耳/英亩,虽然收获面积下调至7570万英亩,但总体产量还是提高至32.58亿蒲式耳。报告中对于巴西、阿根廷新年度大豆产量的预估未作调整,预计巴西新年度大豆产量为8800万吨,阿根廷为5350万吨。另外,库存相关调整数据显示,2013年秋季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