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配过程浪寸社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注意利用分配的这种作用来保证新旧体制的顺利转换,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在处理国家与企业关系的过程中,建立一个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收益分配机制,是保持宏观管理与微观搞活有机统一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包括经济组织形式、调节机制以及经济结构等等不同层次的结合。计划与市场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应该在各种经济活动与经济层次上作好二者的结合,使二者各就其位,各显其能,并且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优势互补,以形成一个以计划调节为主导、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把有序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调节机制与运行机制。树立起计划与市场妥善结合的明确目标是推进我国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搞清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们应该按照它的本来性质来组织它、管理它。要使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是要有动力,二是要有调节该动力的机制。所以我们首先要增强企业的活力,搞活微观,加强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宏观控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信息手段,把企业的发展纳入计划的轨道,使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协调起来。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要求我们搞清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具体来说,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宏观控制与微观活力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难关。矛盾的根源在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利益的差异性、目标的不统一性及行为的不一致性。文章通过对“兰格革命”与“凯恩斯革命”的比较,给我们以如下启示:东西方经济正在趋同,都在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转变;寻求现代商品经济的最佳运行机制,是关系到全世界经济发展前途的重大课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七五”时期的任务,放在首位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要点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形成有计划的商品市场体系,完善间接控制手段;综合起来,要求在进一步把微观经济搞活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强控制。宏观控制,是在微观放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后,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平衡灵活运行。就灵活运行来说,主要是搞活微观经济的问题,是要充分调动作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基本细胞的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平衡运行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计划与市场是密不可分的,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形成计划市场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将这一模式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可以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要打破过去那种由自然经济系统和产品经济系统形成的僵化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由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因此,如何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宏观控制的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换,如何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节体系,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有效宏观控制的关键性问题。一、建立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节体系是当务之急长期以来,我国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节体系方面,一直沿袭苏联的僵化模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全靠指令性计划控制,是靠独立于生产和流通领域以外的行政机构进行决策;资金的分配单纯采用无偿的拨款手段,按项目计划和行政区划进行分配。这种单调的、僵化的固定资产投资宏观控制模式的弊端在于:偏面地理解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而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在管理上偏面地依靠了行政手段,而忽视了各种经济杠杆的调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逐步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对于市场的依赖性增大,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无论是宏观控制,还是微观搞活,都需要金融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的控制调节作用,进而要求加快对现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大连市作为一个对外对内开放的工业集中的口岸城市,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更为迫切。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大连的实际情况,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1)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是改革十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再认识的科学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时,陈云同志就把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理论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重要思想,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后来,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改革的步伐,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科学论断,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此后,经济理论界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江泽民同志在建  相似文献   

11.
设计经济体制尤其是计划体制改革的方案和步骤,首先要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经济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我认为,这是一种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合二而一”并使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理想的、长期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搞活是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两个环节,宏观经济管理应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微观搞活为突破口,却要以宏观经济管理改革为前提条件,宏观的简政放权,打破了单一所有制体制、单纯指令性计划管理方式、统收统支的分配方式、中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既不宜是单一的计划取向,又不宜是单一的市场取向,而是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无论是计划或市场,都需要尊重共同的经济规律,即价值规律和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这是二者结合的理论基础。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一种双层次的分工格局,计划调节主要是解决宏观层次的问题,市场调节主要是解决微观层次的问题。具体地说,计划调节具有以下5个特点:(1)长期性,一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实现这种规划的年  相似文献   

14.
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必须建立起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那么,什么形式的市场才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呢?或者说社会主义市场的模式是什么?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的市场模式必须要反映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两大要求:一个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内在的广泛联系,一个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有计划运行。因此,社会主义市场模式应具有广泛性和计划性的特点。本文试图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勾画出一个粗线条的社会主义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认识货币流通规律,调节货币流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保持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历来是我国党和政府在组织经济活动中高度关注的大事。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畅进行,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尤其是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依靠指令性计划和实物切块分配的产品经济模式向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移,在新旧两种体制交替的阶段,旧体制的宏观控制办法受到冲击,新体制的宏观控制办法尚待建立,这时候很可能出现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正> 1984年年底以来,人们针对我国经济增长超高速度、消费基金膨胀、投资规模膨胀等现象的发生,提出了宏观失控的问题。上述问题是在我国实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正在从传统的统制型,即中央高度集中控制的计划管理体制向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市场自由调节并存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合理协调、功能健全的新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出现的,是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潜在因素与诱发因素、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微观放活与宏观有效控制相协调,使不完全的计划机制与不完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形成微观真正放活、宏观有效控制的健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是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抓住的一条主线。据我体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计划经济为指导、与按劳分配相联系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既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更不是简单商品经济,而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遵循发达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规律,将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过几十年的不无痛苦的实践摸索和理论探求,人们终于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在本质的意义上是要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实质上是自然经济)模式转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观察,这也就意味着从传统的单一的计划模式转为有计划的市场模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就是放大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试论投资领域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黄岩君,刘丽丽中国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建设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相应地要求在投资领域中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投资领域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基本条件1.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愈高,社会商...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再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从产品经济的体制模式转变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模式。但人们对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理解,在认识上却是很不一致的。我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体制,即从经济运行的计划化过渡到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