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华 《事业财会》2006,(5):59-61
“211工程”是我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我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211工程”的实施旨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狄京  邹南  沈武  狄蓉 《价值工程》2010,29(11):173-17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是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层次要求,是适应新世纪人才竞争的环境需要。文章从大学生科技训练和社会实践重要性出发,就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型技术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略论旅游本科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融合之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面向社会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当今如何使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技能和素质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着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改进各专业的培养模式、明确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使高等教育适应变化的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师资竞争,民办高校逐渐认识到教师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其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在高层次人才管理和激励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针对当前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稳定性差的问题,探讨建立科学合理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促使高校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积极面对教育国际化的挑战、提高教师核心竞争力、建设面向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已然成为各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校"目标,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强本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各高校采取的措施大致分为两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公派教师出国留学。本文将主要围绕公派教师出国留学工作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信息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必须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灵活快速地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开发新产品。以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最短的交货期和使客户满意的服务,持续牢固地占领市场。江泽民同志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苏省江阴海达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简称海达)近几年来实施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管理创新,从实践上证明了江泽民上述关于创新论断的英…  相似文献   

7.
<正>“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提升高校整体水平。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附属医院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至关重要。201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双一流”建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中国高校在全球范围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了面向煤炭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实际,满足煤炭工业生产建设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要,根据国家教委和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分别于1987年底和1988年底开始着手招收工程型硕士生和举办工程型研究生班。到1991年将有第一届工程型硕士生和工程型研究生班研究生毕业。目  相似文献   

9.
高校融资风险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融资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需要,是高校发展和适应高等教育社会化的需要,是高校融资符合金融市场资本扩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的需要,考虑到我国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实,我国提出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里,一个国家要想取得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保持其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使之在国际舞台上一枝独秀,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这就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才的培养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教育又是培养人才即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渠道,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选择从人力资本视角来对高等教育进行分析,指出高等教育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未来,21世纪的秘书专业高等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师德发展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华 《民营科技》2009,(6):65-65,49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师德发展观.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会计高等教育已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因此,在新时期ERP环境下,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来适应会计教育的需要。本文从这一目的出发,对新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工作体系和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此探索高校会计教学体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教育。培养对象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及资本市场监管和运行机构的中层管理者等,旨在提高现有会计及相应执业资格人员的教育水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日益复杂的企业经济业务及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专业会计硕士简称MPAcc,国内习惯译为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MPAcc教育的国家,至此,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和扩大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根据社会…  相似文献   

16.
财会专业学生从业能力培养的教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提高大学本科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文章结合会计专业的课程特点,运用认知心理学规律,从技能、问题解决、创新和岗位适应四个方面,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从业能力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7.
《会计之友》2004,(6):57-57
有关单位:经研究,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2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并就试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健全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是…  相似文献   

18.
谈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高校多渠道办学能力的逐步增强,特别是部分高校合并以后,学校规模更大,教学及经济活动更复杂,管理幅度更加扩展,高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教育经费来源运用的资金额度更大。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经济监督管理工作,如何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审计工作者必须应对和需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不但可以推动东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对人才需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将会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二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是对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高校努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服务,为企业提供着创新技术、科学和急需的人力资源,使高校的培养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 ,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拥有丰富知识与经验、富有变革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会计人才。这种高层次会计人才主要根基于高等会计教育。因此 ,高等会计教育及高校教师的质量 ,直接制约着未来会计人才的素质。与此同时 ,随着高等教育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各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 ,如果没有特色和优势 ,势必会影响高校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为此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树立“品牌”意识 ,实施“品牌”战略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精品学生”。一、“品牌”专业建设的标准高校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