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央行下发了关于居民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政策.那么这一政策对于居民有何影响.笔者就该政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二方面进行了评价.同时.还对此次规定在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黄南南 《中国经贸》2014,(6):120-121
信贷紧缩政策,是央行宏观调控大手下,为了有效抑制企业筹融资的过快增长,减少企业发展中遭遇到的风险。公路建设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项目的兴建和发展,都具有相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遭遇到许多问题,使得公路的筹融资成为困扰公路长远发展的重要难题。央行对信贷的紧缩政策,同时也制掣了公路建设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收益。  相似文献   

3.
于兵 《天津经济》2005,(7):67-69
今年5月中旬,国家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稳定房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前一阶段存在的“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从土地供应、房产信贷、市场信息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及时解决商品住房市场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涉及财税政策的有关内容为“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严格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4.
住房信贷市场发展已经10多年了,然而住房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却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认识住房信贷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准确评估住房信贷政策。本文认为,住房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实现:第一,住房金融深化;第二,刺激住房投资增长;第三.扩大住房消费进而带动投资增长。实证研究表明,住房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显着,影响系数为0.02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2014年9月30日,央行正式发布房贷松绑通知。此前严格的首套房“认房认贷”和二套房普遍实行基准利率等调控政策彻底终结。 房贷新规规定,只要第一套住房的贷款已经结清,购买第二套住房即可享受首套房贷款政策。具体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风险情况自主确定。央行同时调低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贷款利率,贷款下限确定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从1989年深圳、上海等地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试点,到1999年央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短短10年间,我国消费信贷取得了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机制方面存在诸如资金来源不足,住房公积金日常运作不规范,缺少住房信贷的政策担保体制等问题。要尽快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法制基础,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投融资的风险控制以及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8.
新政     
央行启动房贷证券化将撬动10万亿进楼市 9月30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放松了对与自住需求密切相关的房贷政策,并鼓励银行通过发行MBS和期限较长的专项金融债券等筹集资金以增加贷款投放。  相似文献   

9.
7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对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有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一些市场人士和研究者相信,这个规定是对去年查税风波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的一种明确回应.而近一个月来,学界关于是否应该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讨论,也可以认为与此有着微妙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年初,央行向中行和建行注资450亿美元,正式启动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理论界对银行业改革的讨论急剧升温,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好像普遍没有涉及到,那就是关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思路问题——怎样才能解开四大商业银行的历史死结,最终实现凤凰涅磐?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上市公司职工住房补贴的会计处理。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的财务会计问题,财政部曾经印发过3个文件予以规范,即财政部财企[2000]295号《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财企[2000]878号《关于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会[200l]5号《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规定》。这些文件规定,取消住房周转金管理制度后,企业现有住房周转金余额做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处理。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国务院六项针对性措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会议指出,要认真落实去年以来中央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部署,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二)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  相似文献   

13.
房改房土地产权安排与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是住房二级市场发展和规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笔者认为房改房所有者不应享有完整的土地收益权更有利于促进市场效率与公平竞争,房改房上市应补交土地出让金,在合理确定土地出让金的征收标准时应先弄清上缴的土地出让金的内涵,以免侵犯房改房出让人的利益。此外。对现行的土地收益分配调节政策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据媒体报道,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这份被视为中国规范"影子银行"最高级别的文件,却因为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等方面的问题,被业界认为带有明显的部门利益色彩。一位央行内部参与监管部门政策协调的官员感叹,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比想象的要困难很多。这样的感叹,又何止是在这份文件的制定和协调上。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大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前几年出台的医疗改革方案,就因为部门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拉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政策制定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启秦 《特区经济》2012,(9):217-219
自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政策不断变迁:在发展中调控,在调控中发展。房地产政策制定过程相当复杂多变,涉及到住房、货币与土地等范围广泛的各类问题,牵系到政府、开发商与民众等数量众多的利益相关者。选取不同的政策案例,运用多源流模型、精英模型、博弈模型等工具进行多维度解析房地产政策制定,有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房地产政策的内涵与本质,也有利于判断和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支农信贷投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荣 《湖南经济》2002,(12):48-49
近几年,央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信贷支农的创新措施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老问题,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加以重视研究解决。信贷支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信贷支农中资金紧张,支农信贷总量增长明显低于农业经济需求的增长,低于支农再贷款的增长;部分农户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有效需求不能满足,部分银行、信用社信贷结构仍没有改善。其原因,既有某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也有某些政策规定不合理;既存在资金供应的限制,也存在有效需求的制约;既有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障碍,也有信贷管理…  相似文献   

17.
张健 《特区经济》2011,(8):105-107
股利分配政策是关于收益分配的策略,它涉及到多方面相关者的利益,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倾向问题的实证研究分析,找出旅游企业是否分配股利的影响因素。目的在于,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提供实证证据,同时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完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07,(3):22-23
2006年我国房地产业最为重要和人们最为关心的是什么?前者无疑是国家先后推出多项房地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广泛涉及房地产开发内容、市场规范、土地出让、金融管理、税收调整、外资购房、住房结构、问责考核等各个领域;而后者则是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影响,经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今年的房价已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除北京、广州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高于当地同期的GDP增长水平外,上海、南京、武汉、长春等大部分省市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增幅已回落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合理水平,部分地区的房价较去年同比有10%左右的理性回归。而展望2007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涨跌,则完全取决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理解,政府的税收政策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调整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央行的利率政策,前提是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问题的加快合规合理的实施和落实,并尽快解决房地产业稳步健康与持续和谐发展中,各地中低收入消费者的住房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与城市建设和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关系密切。住房消费又是现阶段城镇居民的主导性消费之一,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近几年,面对全国不少城市出现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市场不规范、供应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在单靠信贷金融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万明清 《西部论丛》2003,(11):50-51
2003年6月13日,央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房地产市场和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知》再一次强调了房地产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自有资金比例不得低于30%并且将其列在了第一条,充分显示了央行对这一政策底限的重视。事实上这一政策标准早已不是第一次提出来了,在央行历次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检查中都将低于这一标准发放贷款视为商业银行违规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个规定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求开发商投入一定的自有资金,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维护放贷银行的资金安全,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但是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数字标准会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经常被诟病的焦点,则值得央行和商业银行思考。抛开个别商业银行确有违规经营的本意外,问题产生的原因应归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自有资金的标准判断存在差异,二是缺乏根据开发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分析其筹集自有资金能力的依据。央行《通知》相较以往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它给出了自有资金的内涵,明确指出自有资金是指所有权益,即企业净资产。但是这一判断标准并非“完美无缺”,它仅仅是商业银行在审查房地产企业贷款中的一个判断底限,不能笼统地不加分析地照搬在信贷审批中。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如果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完全以实物出资(比如办公楼等固定资产)而又不打算出售该实物或是开发的房地产均出现滞销,而其所有权益远大于拟新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能判断它符合了申贷项目的自有资金标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