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联合国确定将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世界人居日”或“世界住房日”。今年10月3日的“世界人居日”,主题为“千年发展目标和城市”。为庆祝今年的“世界人居日”,进一步探讨有效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市场化条件下住房保障政策的目标和策略 (一)总体目标纵观世界各国,尽管对住房保障政策目标的具体表述各不相同,但各国的基本目标和宗旨是一致的:解决住房困难,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保障公民居住权利。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17-19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八届日中韩居住问题国际会议”中,日本早川和男教授、韩国崔敏燮先生以及我国谷俊青教授分别以“居住保障与住宅政策的变革”、“低收入阶层住宅政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研究”为题作了简要的精采报告。笔者认为,三位教授报告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贾生华 《浙江房地产》2006,(1):26-29,32
“人居”是人类居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人居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社会性和长远性的问题。早在1985年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广泛研讨和宣传。绿色建筑、生态住宅、和谐人居等已经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无力购买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又无法享受到廉租住房保障的住房困难“夹心层”家庭。本文结合我县实际就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覆盖面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17日,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和第十七(普陀)分会联合举办“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论坛,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和普陀区政府管理部门的嘉宾,就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政策以及“逆按揭”养老住房保障等问题展开演讲。业内人士80余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7.
社会对于住房保障的客观要求,可以分成普遍需求和特殊要求两个方面。一是住房的普遍需求,即人人可得到合适的住房。1996年“国际人居”大会把“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确立为《人居议程》的核心目标。2002年4月,联合国制定居住权利计划,该计划的宗旨明确为:“在可能的条件下,各国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保护并确保公民获得足够住房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我国住房补贴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萍 《企业经济》2004,(9):17-19
通过建立一个城市居住均衡模型,对在市场经济中为何存在住房困难提供了新的解释。阐明住房资源能够通过市场得到有效配置,但因市场失效和城市发展滞后,部分低收入家庭将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应该建立“选择性支持”住房补贴制度,住房补贴对象严格限制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展“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并存的补贴方式,纠正全盘否认“实物补贴”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对住宅产品的定性。住房作为一种消费物品有其特殊的属性,与其他普通消费品有很大的区别。第一,住房为人们提供一种客观居住使用功能,以便在同一固定空间内进行日常生活,这是住房的基本属性,即使用功能,体现的是住房的使用价值。第二,住房是一种空间上处于不动的“耐用品”,建造完毕后,可以住上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这和一般的消费品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吴刚 《住房保障》2005,(3):12-14
青岛市通过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主要措施是: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为宗旨,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不断创新住房保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方田 《上海房地》2006,(10):5-6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日本居住福祉学会、韩国住房环境学会共同主办,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承办的“第6届中日韩住房问题研讨会”于2006年9月19日~2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住房社会保障问题。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中日韩三国推行住房社会保障起步较晚,因而,如何在住房社会保障方面加快前进的步伐,是三国共同面临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中国正在进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住房社会保障显得尤为重要。研讨会着重在以下几一、住房保障: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次研讨会的…  相似文献   

12.
住房状况是城市居民经济地位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从2003至2008年呈下降趋势,租房户呈缓慢上升趋势;城市居民住房面积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住房拥有率与阶层认同、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住房产权越充分,阶层认同等级越高,生活越快乐.总之,住房是城市居民重要的不动产,是城市居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未来居住模式的选择,到底是“购房”优于“租房”,还是“租房”优于“购房”;以及自有房屋虽然能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和生活质量,但保障性住房需进一步提升人文关怀这两点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房管局将2009年确定为“住房保障落实年”,加快推进“住有所居”工程,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一是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标准。从今年7月1日开始,市区保障范围扩大到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住房困难户,保障面积标准提高到每户不低于建筑面积45平方米,人均不低于15平方米,全年新增廉租住房保障1487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州市23所高校436名即将毕业的在校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首次住房选择倾向性特征。具体研究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住房租购选择倾向、住房价格或租金承受能力、居住选择时的要素取舍、住房面积选择倾向和居住地选择倾向。结果表明:高校应届毕业生以租房为主,对房价或房租的承受能力相对偏低,在居住成本控制的前提下更倾向于选择“好位置”,青睐居住在30~70平方米的小户型或经济型面积的住房中,倾向于住在“上班方便”“有地铁、出行方便”和“消费及日常生活便利”的居住地。  相似文献   

15.
住房私有率≠住房自有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中国房地产》2006,(10):17-18
当前有一个很流行而且由官方权威人士多次公开肯定的观点:中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比如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先生存2006年6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上就载文提出,“中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已经达到82%,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多数地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仅局限于购房和购房还贷。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虽然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但必须是以“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为前提。这就使众多无力购房的中低收入群体,即使已经缴存了住房公积金,也无法利用自己的缴存款来改善居住条件。从而影响了这一群体缴存公积金的积极性,也使住房公积金为中低收入阶层改善居住条件这一主要目标无法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7.
《住房保障》2007,(1):23-23
为了让城镇住房困难的家庭有较好的居住条件,“十一五”期间,兰州市计划建设6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增加住房供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安徽省准北市不断加大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打造“方便居住、方便生活”的保障型住房小区。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六条规定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于八个渠道,首当其冲的就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余额”。  相似文献   

20.
住房公积金是国家为解决行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职工住房困难而设立的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公有基金。自1993年启动以来,住房公积金在改善城镇职工居住条件,激活住房消费,促进城镇建设等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住房公积金频遭“黑手”,数百亿元住房公积金被挤占、挪用以及被作为项目贷款发放而未收回(据《法制日报》),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