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基于要素投入与污染治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基于松弛的效率损失测度法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相结合,通过将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按照投入要素与产出进行分解,测算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果发现,2001~2007年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下降;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加强污染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投入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劳动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污染治理生产率的来源表明,优先加强COD治理能更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用TFP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若干局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玉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9):3-11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中国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并被当作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这样一个目标在合理性和可行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从流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度量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粗放增长阶段的无法避免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资本积累的质量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东西部区域差距;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优势,但是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正在不断下降,且经济规模效率极低,垄断等非市场化制度正在阻碍东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我国TFP增长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中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俱乐部特征;各区域均存在显著地条件收敛趋势,从而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将长期存在。政府在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中,不仅要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投入、促进劳动力市场繁荣,更应该注重市场化推进与法律制度的建设,破除行政性垄断,通过有序的市场化机制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从政府和企业R&D投入的角度,首先统计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企业R&D投入结构的变化,然后实证分析了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的R&D投入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面影响,且企业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应更注重企业科技投入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全要素生产率(TFP)既是经济增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TFP变动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从市场因素、结构因素、政府因素、R&D、FDI和国际贸易六个方面,基于地区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层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TFP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经济后果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TFP的未来研究展望,以便对TFP主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外贸易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之一。尤其对于自加入WTO以来越来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的中国来说,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经济迅猛增长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一直在不断上升,此时此刻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就更加具有价值。我国应该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在汇率制度上进行创新,在政策上辅佐支持国际贸易,以使其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省1999~2006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R&D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投入均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科技人员投入对GDP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R&D经费支出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促进作用更显著,并根据此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替代性指标.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的角度,反观GDP及其增长率是否真实或可信这一逻辑是否成立,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性质.如果技术进步是一个相对稳定而且缓慢的演化过程,那么,作为技术进步替代性指标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正常情况下,即在没有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或天赐良机的情况下,就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没有非正常情况发生而全要素生产率却发生了急剧变化,一般而言,是产出测量或投入测量出现了问题.但如果恰好面临技术革命或根本性制度变迁时期,则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漂移性变化,即从这一时刻起全要素生产率会发生永久性水平的变化.本文利用DEA模型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X省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与GDP核算误差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经济计量学中的多元回归模型展开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弱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一个评价单元的等效益面生产函数是这个单元的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生产函数之积。在这一定义之下,本文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变就是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相对垂直移动。由此,在假设规模效益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一个评价单元的经济增长量分解为三个要素的代数和。这三个要素分别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投入量增加的贡献。在此时间离散型分解式的基础上,根据这些要素的不同变化情况,进一步给出了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这种测算方法既可以评价各生产单元的单期技术进步贡献率,也可以测算它们在一个周期上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基于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上的关于经济增长的代数分解式与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定义均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增长中资本、劳动、技术进步作用的实证分析,得出陕西经济增长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技术进步对陕西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推进体制改革,提高要素质量和效率,建立有利于技术进步的经济体制是今后陕西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是 R&D,由于不同部门 R&D 的目的和手段都不相同,必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会有差异.本文主要采用 C—D 生产函数,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各部门 R&D 的投入对河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旨在为增加各部门 R&D 投入,以不断提高河北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把资本存量、就业人数、能耗、时间等变量纳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碳排放总量、能源强度等变量以及区域虚拟变量作为生产无效率函数的解释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碳排放增长会扩大技术无效率项并降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降低了能源强度却引至了更多的碳排放,符合杰文斯悖论;减排技术较高的地区对应较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比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更快。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一就是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而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本文针对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做了计量分析,进而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地区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效应,并分析其中的中介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绿色金融对国有企业TFP存在明显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在影响机制方面,绿色金融与TFP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中介影响,且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升绿色金融对TFP的带动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在两者间的存在逐步弱化效应,城镇化水平则对两者间的影响呈U型. 相似文献
18.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采用1987-2006年的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推断出制造业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建立制造业技术进步与R&D投入、技术引进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观测出我国制造业的TFP正在逐年增加,即制造业技术进步在不断提升;R&D投入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长三角的政府公共投资(分配)过多地流向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等核心城市,使这些城市的人均公共资本拥有量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其边际生产率递减情况的发生。但它们的资本利用效率或技术创新水平没有明显提升(或下降),不足以抵消其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的趋势。对这些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公共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意义已经在数量上表现得不明显,但对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且资本边际生产率呈递增态势的长三角外缘中小城市而言,公共投资却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要素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年到2005年的数据,研究了这27年劳动力投入、物质资本存量、TFP的平均增长率和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存量对产出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一个顶峰,未来中国产出增长主要靠TFP的增长,并由此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