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在国内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是因为在这一年余额宝的推出。余额宝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它借助互联网,让金融这一“神秘”的事物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将互联网的伟大力量展示在世人面前。余额宝不仅仅是一次金融领域的创新,它所蕴含的互联网思维,更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所以,不论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史上,还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余额宝都将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余额宝作为“互联网”时代开端的产物,为传统金融领域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以它为首的新产品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问题。所以,对于余额宝的研究,不仅可以让传统金融领域充满创新的活力,更有助于中国金融行业在互联网时代更有序、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以其"开放、平等、普惠、协作、便捷"的特点,使金融行业的产品服务成本低、操作方便、规模作用大。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互联网金融以其"金融+互联网"特殊模式存在,既有传统金融行业的风险,又有互联网技术风险,我们必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余额宝"的发展,是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理财产品,它的发展和进步,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借鉴的同时促进了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余额宝的高收益率,使其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相对于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仍是余额宝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对网络金融产品"余额宝"风险防范的研究,将注重分析"余额宝"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余额宝是近年来最为畅销的金融产品之一,它的成功应用昭示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同时也促进了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改革.余额宝对接天弘基金的增利宝,得到了支付宝客户的极大认可,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募集超过百亿元的金融,这也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及讨论.本文着重介绍了余额宝的业务及其创新特点,分析余额宝在金融市场的地位,探讨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在重视互联网大数据方面的经营战略及未来传统银行的走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范云飞 《品牌》2015,(1):44-46
互联网金融挑战着传统的金融行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产物,推动着中国货币基金快速发展,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但其高收益背后的风险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了各界热议的话题。本文拟通过余额宝存在的风险探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途径及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6.
林亮敏  施欣宇 《商》2014,(13):128-128
2013年6月13日,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至2014年4月22日,余额宝7日收益率为5.1880%。余额宝的推出在许多支付宝用户,熟悉网络交易的中青年及高校学生中掀起一股存钱进余额宝赚取收益的热潮。新型的理财方式让人们相信互联网金融将给金融行业带来革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使用人数快速增长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涉及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不断壮大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余额宝应运而生。余额宝类似产品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具有碎片化理财的优点,而且成本低、门槛低、收益高,给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理财选择。但是,市场的风险隐藏出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对我国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也挑战了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有效规范,缺少治理互联网金融的专门手段以及专门进行规划的部门。因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视角,对余额宝产品进行收益风险分析,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余额宝等一系列P2P产品的开发及热销,互联网金融被推到一个另一个高峰。在放松管制这个重要的推动力下,互联网平台和传统金融服务模式被打通,并互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及推动力出发,从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优势分析,探究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所硌须解决的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联合也日益紧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确实对传统的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虽然没有火星撞地球之势,但是这种挑战足以引起整个金融领域的高度重视。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产物之一,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是有大家目共睹的。文章在介绍余额宝的优缺点以及目前对商业银行所造成的打击之后,会对商业银行今后何去何从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的金融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为线索,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并对商业银行未来可能发生的改革作出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邓达  李迪辉 《商》2014,(4):135-135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随着余额宝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引起了一股全民理财热,褒贬各半的评论将天弘基金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将梳理互联网金融的来龙去脉,分析余额宝的优势与挑战,大胆预测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博弈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5)
余额宝在上线之后就受到大众追捧,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作为互联网和金融业务结合的新领域,余额宝的出现及其经营特点推动了传统金融机构创新的步伐。本文介绍了余额宝的经营特性和现状,并通过推动普惠金融、多方位的营销渠道、改变传动的服务模式和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带来的新的监管挑战等方面分析了其对金融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应运而生,并迅速的向金融行业渗透,逐步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从短期来看,尽管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势力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并不至于撼动银行的地位。但是,从长远来看,就像淘宝对实体商场门店的关系一样,互联网金融将会慢慢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进而冲击影响商业银行的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断扩大的电商业务,阿里微贷、网上银行、移动支付、余额宝等与相关的金融产品陆陆续续的出现在公众的眼前,互联网金融也开始逐渐显露锋芒,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做起了与互联网金融的息息相关的业务与服务,其发展正在逐步影响着金融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以及生存发展的空间,在给传统的中小银行带来了机遇,也对其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让中小银行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以阿里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出,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了相当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同商业银行间的关系一时成为大众的焦点。本文以余额宝为例,基于余额宝同商业银行博弈的视角,分析解释了余额宝收益率变化的原因,同时为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同商业银行间未来发展关系作出了简要展望,即寻求互补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继支付宝之后阿里巴巴推出的一项新的金融产品,余额宝一经问世就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因余额宝具有收益高、灵活性强、门槛低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其对商业银行金融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余额宝的出现撼动了银行的市场地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受到重创,银行的利润空间遭到压缩,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也受到冲击。面对余额宝的冲击,商业银行应增强银行活期存款竞争力,全面改善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重新定义自身服务理念,并紧随大数据时代潮流,谋求自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张玲璇 《现代商业》2020,(12):82-83
信息时代到来对金融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并形成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我国原有金融体系产生冲击,影响了基金货币市场。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下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并以"余额宝"为例分析基金市场微观结构作用,论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对市场产生的时空经济价值,展望互联网金融市场基金市场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产品余额宝极大地拓宽和丰富了民众的理财途径,在多元化的理财方式中脱颖而出并深受大众的喜爱,掀起了一股互联网金融革命的热潮,打破了金融领域的传统思维,但其自身仍存在着较大风险和不足。本文阐述了余额宝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独有的优势特点,着重分析了现阶段余额宝面临的各种风险,展望了未来时期内余额宝面临的来自政策和银行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9.
去年至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有专家认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活动,不仅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而且破坏了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甚至有可能涉嫌构成网络经济犯罪。但是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实际上是垄断市场,普通民众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带有垄断性的价格,互联网金融理财活动恰恰是市场充分竞争的表现,体现了市场经济中公平、自主与效率的价值追求,反而可以有效推动我国金融行业进行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志敏 《商》2014,(22):150-150
“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方面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垄断地位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必会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最重要、最有力的推手,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