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制通常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事实上,股份制早期或原始的形态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只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股份制经济才得以蓬勃发展。股份制经济曾经并仍在推动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建立股份制并非要强化原来的私有制,而是要在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建立起合作的或公有的所有制。可以说,股份制既是沟通资本主义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早在一个多世纪前,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两个必然”理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学说。当资本主义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后,列宁又适时地提出富有独创性的“帝国主义论”,断言“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资本主义的命运和无产阶级的解放问题,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出乎意料的变化:(1)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而是在非工业化国家中取得胜利的。(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具有生命力和社会包容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安  相似文献   

3.
由于明初政府实施的恤商政策,使得明中后期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和繁荣,商人空前活跃。其社会地位提高,对社会的作用也凸现出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商人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肯定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新社会因素的存在并认识到其实质。马克思着重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探讨了新社会因素;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新社会因素的思想,进一步加深了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同时使新社会因素研究拓展到思想文化领域和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不能简单地把新社会因素看作是社会主义因素,对此还应辩证地理解。  相似文献   

5.
自1953年起,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造成这一历史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担忧资本主义复辟、害怕社会两极分化与急于完成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则是根本原因。这充分说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本人在建国初期对当下中国的社会发展、特别是未来社会主义初期的认识远远不够,急于完成过渡,以致难以处理好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五四”前后,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落后的中国显示出非凡的生命力,赢得广泛的社会同情与欢迎,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相适应的。反过来,它们又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更进一步的认识,以致对于社会主义继承于资本主义并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内容鲜有深究。这些都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层反省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西方现代派文艺所表现的一种与主流社会相违的"冲突意识",并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揭露,而是西方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面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物质文明和强大精神压力时做出的反应,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在危机时代必然出现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从文艺的社会效果来看,它恰起到了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内部的安全阀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毛泽东并没有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第一,学者们所理解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并不完全符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意;第二,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关键的经验教训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近代社会在三次工业革命的引领下经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政府管理模式学说也经历了由"守夜人"体制到官僚制,到新公共管理然后是新公共服务的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学说的转变是多层次、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从历史角度对几种主要的政府管理模式学说进行逻辑表述,借以分析政府管理模式学说转变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者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何以能够长期发展的时候提出了各种新思路。他们从宏观的生产方式、中观的新经济诞生和微观的技术创新作用机制三个层次展开的论证,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市民文化消费空间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种自然表达方式。近代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空间从四马路向大马路的拓展,不仅演示了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近现代化过程,亦表明了资本主义经营的一种空间策略———即它在生产实体性消费空间的同时,也在生产相应的文化心理空间。近代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空间,在为市民提供必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外,还承载着开展社会交往、传递近现代意识、融通中西文化、结构政治性“公共领域”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欧文不仅是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卓越的企业管理者,他在新拉纳克所进行的30年试验证明了自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先驱和典范。从欧文关于新拉纳克试验的论述可以提炼出他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问题:目的、可行性以及局限性。从目的来看,欧文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只能是在以获取利润为根本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与相关利益者的共赢;从可行性来看,欧文认为企业主与雇佣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照顾好雇佣劳动者不但不会损害企业主的利益,反而会扩展商品销路和提升管理效率;从局限性来看,欧文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能产生的效果必然要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制约。发掘欧文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所得到的启示是,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来应对我国当前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可行的选择,但也只是治标之策。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转型的涵义和特征 社会转型意指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也就是传统性的消解和现代性的生成过。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在于强调社会发展经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破原有的社会模式而发生全方位的革命性转变。因此,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消长、矛盾冲突甚至激烈斗争等不和谐现象就成为转型社会的重要特征。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斗争不但会对社会个体的精神、心理、道德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巨大冲击。也会带来社会运行的失衡、失当和失控现象。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也因此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法的产生、发展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本文在阐述知识产权法历史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对各社会形态下知识产权法的社会属性进行了辨析,并着重讨论了资本主义知识产权法的立法依据、社会属性及发展特征,最后,对社会主义知识产权法的本质属性及发展对策提出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强大的扩张力驱动下,斯密动力总会促进市场经济的自发成长和不断扩展。然而中国数千年历史中,资本主义萌芽却屡次夭折。本文从积淀于礼俗社会的文化——社会潜规则与交往行为方式出发,通过考察拒斥宪制化、官本位和关系本位等“抗变因子”构成的布罗代尔钟罩,揭示出斯密动力在中国礼俗社会运作失灵的深层原因,以及改革开放如何在发挥资本动力的同时制约其消极作用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代经济全球化从外在表现来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但其根本动因则是社会化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为适应全球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也在不断地调整其生产关系,从而不自觉地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准备着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体制因素。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合作与协调的趋势不断加强,使得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贷及债务纠纷是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入手,指出信贷及其纠纷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反映了新教个人主义与传统睦邻文化的冲突,但冲突并不是决裂,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两种文化包容共存。要理解信贷和债务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文化和社会史的多维视角去理解市场、信贷和债务关系,近代早期英国民间信贷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是当时社会管理的创新,对当前我国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劳动就业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之一,直接关涉着社会建设的成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构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述了深刻的劳动就业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就业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就业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就业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劳动异化、虚假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和暴露,根源于由于劳动异化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虚假的社会价值是这一制度下所有商品所具有的特征(而不仅仅限于农产品)。同时,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是这一制度下劳动异化的两个方面,这本身是对价值规律所要求的按比例生产与分配的一种背离,诱发了经济危机。实体经济中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促使资本家在虚拟经济中开足马力。金融组织和工具的不断创新将资本家竞争和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导致了大量虚假的社会价值,引发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背后仍然是经济危机,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韦伯对社会发展和历史深感兴趣。他通过比较研究阐释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独特性原因。为解释社会现象与历史发展的原因,他建立了社会学理论,并把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建立在个人日常社会行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