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死亡是生命存在面临的必然归宿,只要有生,就会有死亡的存在,这也是人类对自身研究的终极关怀。本文从死亡的三个特点:必然性、不可体验性、循环性入手。揭示宗教和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对死亡的救赎作用,从而得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精神不朽的观点以期对现代人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英雄主义就是人们对死亡恐惧的一种反应,文学家的任务便是充分地去表现面对死亡时的压抑和冲突,让读者看到面对死亡时人们的一切反应,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舞台演绎着英雄主义。克莱恩在《红色英勇勋章》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弗莱明对英雄主义的定义就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中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普通人对传统英雄主义的摒弃,用自己的言行来建构个性化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3.
对35年来我院住院孕产妇死亡病例作回顾性临床分析,来探讨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从而得出孕产妇死亡与医学诊断水平、患者的文化素质及经济状况等关系密切。因此,发展经济、普及文化、加强多科会诊、减少误诊率在预防孕产妇死亡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悼亡诗是最接近、最直接表现死亡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将死亡之思蕴积在自然景物、梦境追思、人伦道德、灵内善美中。使人人都畏惧但又无法逃避的死亡获得了崇高和纯美的地位。中国诗人由于受文化传统及诗学传统的影响。表现和思考死亡的方式是侧重死亡的伦理价值,用世俗化意象表现死亡,从而把死亡表现得哀婉含蓄,把它稳定在一种中和的思想里,使它不至于走向极端,而能够自持,形成一种内在的超脱。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大学校园中对生命的漠视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仅是随意残害同学的生命如震惊世人的马加爵事件,更多的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根据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大学生自杀率更高,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大学生自杀率约为万分之二,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在当前状况下,正确认识生命价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试图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先行到死”作为死亡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反向认知来懂得生命的价值。在海德格尔看来,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巨灵。他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在高层次的起点上确立了宏丽的学术思想,而且在其学术思想里面,涵蕴着一种“死亡意识”,尤以他的《人间词话》为甚。天才者,痛苦是也,惟其痛苦,名乃副实。此实与彼“死亡意识”契合,得以使死亡上升至形而上的哲学之维。显然,王氏的“死亡意识”受到了叔本华死亡哲学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非常的微不足道,以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7.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在战场上死亡的人有75%是由于抢救不及时造成的“二次死亡”,如果战场上抢救及时,将会有大量人员生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的观念的更新,私法由个人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由内心趋向外观,对信赖利益的保护也成了历史的必然,它的出现既凸现了巨大的价值但也造成了传统合同法的颠覆,更引起了理论上是“契约死亡”还是“信赖死亡”的讨论。鉴于此,有必要对信赖利益保护的法律价值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医院见死不救不仅是道德问题,还与相应法律制度的缺失有关。运用合同法理论,对近几年来屡屡发生的医院见死不救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这是社会转型期间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的结果,医院见死不救恰恰是制度残缺的不良结果。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医院死亡救助制度的设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医院死亡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保险受益人是保险合同的重要利害关系人,《保险法》中对受益人也做了许多规定。但在保险实务中,实际情况远比法律所规定的情况复杂。本文主要对新《保险法》第四十二条与其对应的原《保险法》第六十四条比较,并就三种情况下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这三种情况分别为: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同时死亡时保险金的归属、受益人缺失时保险金与遗产的关系、部分受益人死亡时保险金的分配。  相似文献   

11.
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作为保险标的,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作为保险事故(即给付保险金的条件)的一种人身保险。因而,界定被保险人死亡就成为保险合同履行的关键。在法律意义上,人的死亡可以界分为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自然死亡,是指人的身体达到医学上的死亡标准的一种状态,即真实的、当然的死亡;宣告死亡,是法律上拟制或推定的死亡。被保险人自然死亡的人寿保险问题比较明确,而被保险人的宣告死亡问题,由于涉及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等问题,常会产生保险法律纠纷。综观我国保险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对被保险人宣告死亡情形的规定还暂付阙如,且保险业实践亦未形成行业惯例,故有必要成文对该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真实案例的剖析,提出对旅客在旅馆住宿期间被杀害这一现象的法律思考。认为旅馆的违约行为与旅客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旅馆的安全义务不包括社会治安义务。  相似文献   

13.
论济慈的死亡意识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慈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几乎全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对于死亡济慈既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也有着清醒的理性认识。由于总要面对死亡,所以,济慈深感生命脆弱与人生短暂。为此,他努力地去超越世俗的价值,努力地去发现美和欣赏美,努力地去追寻睡与死的精神境界,努力地去创造不朽的诗歌篇章。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在战争中广为应用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型的抗生素不断发展,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危害,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日渐成为人们治病的首选,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抗生素在人体内产生抗药性,在发生其他病发症的时候,阻止其他药物成分产生作用,抗生素越来越成为人类的一大危害,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抗生素的使用产生抗药性之后导致的死亡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成为抗生素滥用人口死亡大国,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耐药菌株迅猛发展,已成为与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相并列的、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三大病原微生物之一。危害性不言而喻,本文将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于滥用抗生素所产生的危害性进行介绍,对于人们日常用药有很深刻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小说中充满大量的死亡书写。从感情、中西方文化冲突、历史命运、政治迫害四个方面来分析白先勇小说中人物的死亡形式,就可大致清楚作家书写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海明威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出发,分析了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形成的原因并论述了他的死亡观之一:死亡的不可逃避性。  相似文献   

17.
《新智慧》2008,(12):94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学者用了40年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在21岁和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前死去。为此,华东师范大学谭惟翰教授提出养生“八戒”,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死亡是伍尔夫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她试图通过对死亡的剖析告诉我们这有限的生命将是什么.本文以伍尔夫成名作<达洛卫夫人>为例,分析死亡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在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合同中,因被保险人之行为能力欠缺,道德风险尤为突出。基于此,两岸保险法均针对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合同特设严厉条款予以规制。本文通过对两岸保险法关于未成年人死亡保险合同订立与给付限制条件的比较评析,提出对大陆《保险法》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一起煤气管道泄漏事故致人死亡,造成此管道泄漏的原因是由于对公用管理施工管道缺乏监督、协调,致使外部坚硬钝器将管道刮伤刮透。应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施工管理,确保管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