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英国《经济学人》的调查,香港住全世界生活指数表上排行第三,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比纽约高23%。 香港人力资源学会提供数字显示,1998年港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都超过40小时,在失业问题严重及欠缺失业援助的情况下,香港已成为世界上最长工时的地方,香港人面对生活压力,都期望以开OT(加  相似文献   

2.
《沪港经济》2004,(12):8-8
港元未来是否与人民币挂钩,已成为港人关注的焦点,对此,金管局总裁任志刚表示,当前联系汇率制度仍是最适合香港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3.
五一黄金周期间,广州商铺“招商秀”异彩纷呈。4月30日,由香港著名物业公司——美联物业组织100多名香港投资人士到广州天河弈方文化广场实地考察,并将就港人内地投资话题举办一场论坛。  相似文献   

4.
"营商",曾是最为关乎港人生计,港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而"营商天堂",则在很长时期里是令港人自豪、让世人钦羡的香港别称之一。然而近几年来,港人使用"营商"这个词语的频率越来越低;香港在世界"营商天堂"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靠后。这种"越来越低"和"越来越靠后",已非简单的词语使用和名次排列问题,已经关系到香港的前途和每个港人的利益与命运。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大力吸收香港移民据香港《亚洲周刊》7月9日报道,新加坡最近又修订了移民条例,对港人大开门户,使原本就很优惠的政策更加放宽。新加坡驻港官员施泽文于6月21日为香港的“新加坡资讯中心”主持开幕典礼时宣布,新加坡政府将增加颁发给港人子女的奖学金。在香...  相似文献   

6.
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至今特区政府运作良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港人生活方式不变。九月下旬世银年会在香港成功举行,举世瞩目,令港人及世人对前途的信心不断增加。香港的成功过渡,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带来了新的动力。然而,面对澳门经济持续放缓,治安恶化,“三大”问题解决进度未如理想等问题,澳门各界对此甚为关  相似文献   

7.
1997年香港涌现出许多新生事物,它悄然地改变着港人的生活,本刊驻港特派记者以一年来自己的所见所闻,采撷了1997年香港新潮流的十朵浪花。  相似文献   

8.
香港给人的印象是个繁忙的国际商业中心,港人的生活节奏非常紧张。如果他们不懂得寻找消遣活动和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单调沉闷,而且很容易患上精神衰弱呢!踏入夏季,香港的天气炎热潮湿,最高气温去年曾上升至摄氏35度左右。酷热的天气并未减退港人寻找娱乐的兴趣,消夏活动反而变得更加多姿多采。香港虽然是个弹丸之地,但是消夏的好去处委实不少,现在就让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9.
香港的牙刷市场本刊讯最近两三年,香港牙刷市场十分热闹,新品种及新牌子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激烈、售价持续上升。随着生活水平及消费力的提高,港人对口腔护理越来越重视,主要用品牙刷及牙膏的销量日增,其中尤以牙刷市场的竞争最为激烈。牙刷新品牌新产品不断涌现。目...  相似文献   

10.
《天津经济》2009,(11):79-79
香港劳动市场趋畅旺四成港人对就业前景有信心 随着香港经济好转,劳动市场转趋畅旺,市民的就业前景信心也大大提升。尼尔森调查显示,对未来12个月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的香港受访者,由今年第2季的18%升至第3季的41%,数字更较第一季的谷底高出36%。  相似文献   

11.
那边厢,奥运开幕以来中国运动健儿天天夺金,凯歌高奏;这边肩,香港通胀持续数月,犹如一场马拉松赛,赛程漫长而艰辛,考验着每个港人的智慧和体力。同马拉松赛的奥运选手不同,港人跑赢CPI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香港人生活工作"压力山大"众所周知,但似乎并不影响港人的健康。据日本一机构公布的调查结果,香港男性寿命长达80.9岁,是全球最长寿男性。这是个令人意外的"冠军"。以往,香港人大多只知道自己贫富差距世界第一、每周工作时长亚太区第一、高房价全球大城市第一。在此条件下港人男士寿命竟全球称冠,实在堪称奇迹。然而,"长寿"与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之间,还不能划上等号。如何才是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23,(5):60-61
<正>改革开放以来,以香港“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为主体的在甬港人积极参与宁波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在甬港人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经过40多年的薪火相传,新生代“宁波帮”开始接过先辈衣钵,移居香港的宁波人大量回归,来宁波工作、学习、生活的香港帮宁波人士持续增加,体现出新生代、新移民、新领域三大特征。近年来,宁波甬港联谊会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作关系,从1999年开始,笔者一直在香港工作,3年来,广泛与港人接触,体察香港社会民情,了解历史演变,收获不少.如果有人问,我在香港工作3年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港人对内地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港人对国家的认同已经出现了180度的转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工商业的推销活动,离开广告使寸步难行。在香港这个国际商业大都市里,广告已成为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香港广告无处不在香港的广告业是一个非常发达的行业。广告在香港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早晨起床打开收音机,首先听到的是广告;一跨出家门,无论你走在哪一条街哪一条巷上,都可以看到广告;进入办公室,打开当日的报刊,首先映入眼帘的还是广告;下班后,无论是打开电视机,还是到剧院看表演,到体育场看比赛,广告也会在你欣赏兴致最浓的时候出现在眼前,迫使你接受另一种商业文化。据粗略统计,香港每人每…  相似文献   

16.
两岸近期在政经合作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这都是港人所乐见的。但两岸的直接经贸联系,将会削弱香港作为提供中介服务的角色,这正是不少港人的疑虑。至今实际的影响如何?短期估计有什么变化?都是大家关心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香港汇报发表一篇韪为《港深经济日渐融合》的署名专论,章说:香港政府资料显示港人近年非公事性北上深圳数目达二千多万人次,消费额三百亿港元,约等于香港私人消费总额百分之四。同时北上消费亦不断深化,除数量增长外内容也日趋广泛,由购物扩大至各种个人服务(如理发、按摩及照相等)以至娱及消闲省城(如运动、艺及狩猎等)。从长远看,房地产和包括医疗、疗养及养老等的医护服务这两大领域对吸引北上消费颇有潜力。章还说,港人北上消费也为北上投资开启了新门路,如北上购物热已吸引不少港人个体商户到深圳开业,医护教育等方面随内地放宽管制亦有良好拓展前景,章最后指出港人投资与消费有可能形成互相促进之良性循环,令深港两地市场更为融合,长远看有可能走向“一城两制”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宫杆女 《沪港经济》2013,(11):37-38
CEPA跨过十个年头,随着内地与香港交流愈趋频密,港人北上,内地人到港工作和读书,使跨境婚姻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19.
港人收藏开始国际化收集西洋画的风气,台湾比香港早,香港人只是在最近2、3年才开始收集。在最近一次的纽约西洋画的拍卖会上,数位香港人竞投西洋画成功,这是香港收藏家比较“显著”的一次“收集行动”。佳士得纽约负责华人业务的叶正元说,这证明“华人有经济能力”。他说,“华人过去爱收藏中国的艺术品,如中国字画和陶瓷,现在他们觉得,西洋画有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0.
受薪阶层在香港被称为“打工一一族”,尽管香港大部分打工族终年辛劳,埋头苦干,但一般年薪仅数万港元而已。几十年前,少数靠挣高薪揾大钱成为百万富翁的幸运者,被港人戏称为“打工皇帝”,而今天在香港一些大机构和政府部门,不乏年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