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粥"法则是美国政治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他把社会财富比作一锅粥,并提出五种分粥办法。第一种,指定一个人分粥,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总是最多最好;第二种,轮流分粥,但人们只有在自己主持分粥那一天吃饱;第三种,推选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分粥,开始他还能公平分粥,但后来便开始为自己和溜须  相似文献   

2.
分粥     
《民营视界》2005,(1):36-36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19 5 7 年秋,一位老兵在边界放牛,不慎越境赶牛时,被五个蒙军抓住,送到了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关了三年监狱。出狱后,便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当他死而复生、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以后,令人悲哀的是,亲哥嫂却不承认眼前的人是他们的弟弟…… 陕西合阳人华侨老梁 华侨老梁是和我一个火车皮的兵。我当年在路上的那些经历,华侨老梁都经过。当火车停下后,男左女右。大家下来解手.这时有个老实的男兵,跑错了方向。到了女兵那一边,于是,在大家的哄笑声中,赶快提起裤子,从火车底下钻过来。我说的这个新兵.就是华侨老梁。 华侨老梁是…  相似文献   

4.
一世间的问题,极复杂的原可以用极简单的事例加以说明。一位叫阿克顿(1834-1902)的英国历史学家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可以给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士一些感性的体悟。有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们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经济》2008,(3):17-17
所谓“分粥规则”,是罗尔斯在其所著《正义论》中提出的。他把社会财富比做一锅粥,由此提出了五种分粥的办法。其中第五种办法,就是让分粥者最后领粥,即要等所有人把粥领走了,自己才能取剩下的那份。一般人大都认为,这个“分粥规则”高度体现了现代规则意识:公平公正,相互制衡。于是,有人以为“分粥规则”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大学     
米立 《宁波通讯》2012,(12):70-70
父亲是一个孤儿,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08,(6):110-111
在四川江油、都江堰等大地震灾区的主要道路旁,有一种最温暖、最动人的画面每天都在出现:一口口大铁锅一字排开,炊烟袅袅。“粥棚”前,灾区群众排成长长的队伍,领取来自重庆厨师亲手烹制的“生命之粥”。 热腾腾的“生命之粥”,挽救的是灾区人民饥饿的生命,让灾区人民感受到的是特殊时刻重庆人民对他们的手足深情。  相似文献   

8.
黄炳华医生今年72岁,按理说这个年龄应该安享晚年了,可他却没办法闲下来,因为从四面八方来找他看病的人实在是太多。每天早上8点开始接诊,饭后又接着工作,直至晚上患者走完,最多时间一坐就15个小时。平均每天达到80多人,最多时多达133人,如此大的工作量就是一个年轻的医生也受不了,  相似文献   

9.
<正>父母的生活是很翔实而具体的。花草每天要浇水施肥,茶叶从采摘到烘烤,耐心地完成每道工序,一粥一饭,一种调料都不少,时钟一分一秒的过,不功利,很无用,且非常踏实。他们不用微博、微信,也不上网。父亲每天坚持看看报纸,《环球时报》或《参考消息》。母亲晚上看看电视新闻,只留意广东的天气,连续暴雨,有地方房子塌了,或行人被冲入下水道,她便急急电话我,叮咛嘱咐,下雨不要出门乱跑。去年,他们搬入新家,工作方式也转换了,生活开始规律起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为了鼓励大家做好事,班长每天都要把班上同学做好事的情况登记下来,周五上交给学校,比一比哪个班做的好事最多,依此加分奖赏。因此,每个人做了好事都要去告诉班长,有时候碰到班长不相信,老师就鼓励同学们把自己帮助过的人找来,带到班长面前说:“看,就是我帮的他。”  相似文献   

11.
见到赵宏伟,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人来人往的走廊已渐渐安静了下来。作为深圳市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赵宏伟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在这样一个时间里,我们仍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充沛的精力与活力,在记者看来,这是一个喜欢快节奏的人,工作于他,似乎是乐在其中的事情。没有过多的寒暄,我们的谈话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相似文献   

12.
分粥的学问     
和尚天天喝粥,天天要分粥。 日子久了,和尚们有意见了:一是粥有稠与稀;二是粥有多与少,用了多种方法也没能解决人人平等的分配问题。最后决定,沙弥烧好粥后由比丘们轮值分粥,但你多我少的局面依旧天天轮回。  相似文献   

13.
所谓"分粥规则",是罗尔斯在其所著《正义论》中提出的。他把社会财富比做一锅粥,由此提出了五种分粥的办法。其中第五种办法,就是让分粥者最后领粥,即要等所有人把粥领走了,自己才能取剩下的那份。一般人大都认为,这个"分粥规则"高度体现了现代规则意识:公平公正,相互制衡。于是,有人以为  相似文献   

14.
超级思维     
《发展》2014,(2)
正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一个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下来,想在那儿宁静地打发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一块钱。"三个小青年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5毛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11,(50):43
一对夫妇到美国后开始做生意——上街卖新出炉的面包。他们坚持每天清晨推着热面包出去卖。以前大家总吃凉面包,现在有了热的,又香又软很好吃。很快,晨练的人们就被香味儿吸引了过来,他们的面包每天都卖得光光的。这对夫妇运用了一个经营诀窍:比如今天卖掉了8份面包,那么第二天就只做7份的量——永远令一些人买不到。这样,第二天来买面  相似文献   

16.
表象和真相     
《列子·黄帝》上说,有一个人喜欢鸥鸟.每天坐船到海上.鸥鸟都会下来跟他一起游玩,在他手中吃食。一天.他父亲对他说:“我听说鸥鸟都同你玩耍,你就抓来给我玩玩儿吧。”于是他就存了捉鸟的“机心”,这鸥鸟就飞而不下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分粥的故事出发,以制度经济的三方面基本内涵为出发点,对"分粥故事"进行制度经济学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制度在约束人们行为的时候,间接的约束比直接的约束应用更普遍,其效果也更好;微观动机导致宏观行为,在激励机制设计中,要么设计一个付酬机制,要么设计一个负付酬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代理人努力工作;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人来制定的,好的制度是把每一个人都想象成最坏的人来制定的.  相似文献   

18.
看到“吾米粥”这个招牌,你会想到什么?十有八九的人都会想,是粥铺!其实,吃过的人便会说,这应该是一种火锅。不过,“吾米粥”的几个老板同样会说“不”。在他们看来,火锅不过是媒介,他们贩卖的是创意。  相似文献   

19.
十三年前,从赣南农村来了一位“小气”的新战士。每月6块钱的津贴,他一分也舍不得花。日积月累,聚少成多。他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成了班里最“富有”的人。然而,有一天,为了给驻地一位孤寡老人看医买药,他慷慨解囊,把积攒了十个月的6张“大团结”和盘托出。战友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大家还发现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户”洗衣扫地、挑水劈柴……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跟万科董事长王石交流,问他为什么能够登上珠穆朗玛峰他笑言,他跟别人的登山模式不一佯,他每次练习只登七八百米,但是不断地练,持之以恒,结果终于登上了世界的屋脊。但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认为,每天锻炼登得越高越好,结果能够坚持下来的就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