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中国通商银行这个窗口来透视盛宣怀的三重身份,揭示其近代过渡性的特点,并通过探讨和研究盛宣怀的三重身份,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代下的活动和表现.  相似文献   

2.
3.
论国民政府对中国通商、四明和中国实业三银行的改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风潮前夕,中国通商、四明和中国实业三银行银因长期经营不善而资金周转不灵。在白银风潮中,三行同时陷入挤兑的困境;法币改革后,三行因难以缴足发行准备金而再度陷入困境。在这两个过程中,国民政府以救济之名,行控制之实,最终对其增资改组,将其纳入政府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5.
何博传 《开放时代》2009,(5):150-158
奥朗奇的书,明明用大号字写着“中国通商图”,主要画面却是在中国江河上到处横冲直撞、销烟弥漫,炮火连天的西方三桅战船。英国人对居然“拒绝贸易带来好处”的中国人感到莫明其妙:以“天朝不宝远物”自乐的中国人却对自以为先进的西方东西没有“丝毫羡慕的表示”。冲突便无可避免地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孙树汉 《新经济》2015,(11):42-44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近代银行业起步晚,实力弱,面对旧式传统势力钱庄和票号的排挤,又有新式西方势力洋行和银行的压迫,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这与银行业者对人力资源的整合管理密切相关,重视人才的选聘任用,考核培养,激励和开发,不仅是当时中国银行业生存法宝,同时对现在的银行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尹全洲 《当代经济科学》1993,15(5):52-58,51
中国金融国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国际化经营,作为九十年代银行发展的主要特征,其发展状况十分引人瞩目。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金融体制的变革,银行国际业务规模的不断加大,全球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债券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全球化以及资金融通网络化,使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得到迅猛发展.跨国银行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国际间资本的往来和流动,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跨国银行的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面对经济金融发展的新格局和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进行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国银行业在更高层次开  相似文献   

8.
王科建 《经济师》1994,(1):21-22
从国际商业信贷银行集团的覆灭看我国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王科建一国际商业信贷银行集团是1972年由巴基斯坦银行家创办,在卢森堡注册登记,后由阿联酋阿布扎比王族和政府控有77%的股权。该行在1991年6月《欧洲货币》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家大银行中排名列43...  相似文献   

9.
在18世纪以前,世界都处于农业在社会阶段,中国在生产力上一直居世界先进水平,故几千年长盛不衰。乾隆在位时期,正是18世纪下半叶,由于政治腐败,满清王朝由盛而衰,更深刻的原因,是这时欧洲兴起了以工业经济为核心的生产力革命,由农业转变为工业社会,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机会,在生产力上落后于西方一个历史阶段,这是导致中国近百年来衰败的根源。20世纪末,世界上兴起了以知识为核心的生产力革命,国家领域人洞察出这一世界大走势,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作好准备,迎接这次生产力革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此一举。  相似文献   

10.
非马 《新经济》2002,(10):88-90
  相似文献   

11.
曾卫 《经济导刊》2006,(4):56-58
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都要对世界前1000家大银行进行排名,它充分展示了当今世界1000家最大银行的实力水平,一直被视为全球银行界最具权威的实力评估。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之列的数目逐年增加,2004年度为16家,在2005年度达到19家。《银行家》杂志推出的  相似文献   

12.
1927—1937年的中国私营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思远 《经济学家》1994,(3):107-118
  相似文献   

13.
从巴林、大和银行事件看金融衍生业务胡定核程海泳1995年2月26日,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巨波,英国一家具有233年历史的老牌投资银行———巴林银行宣告破产。导致该行破产的直接原因就是其新加坡分行职员利森从事日经指数期货(一种金融衍生品业务)交易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曹啸 《经济论坛》1999,(8):44-45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产生1账局是中国银行业的开端。当时,中国高利贷资本和货币兑换资本没有转化为银行业,银行业产生的唯一途径只能是产业资本或商业资本创造一种自己的银行业,这就是账局。从清末资料中发现,创办最早的一家账局,名叫“祥发永”,乾隆元年(1736...  相似文献   

15.
16.
从“债权银行”角度看我国企业破产宋清华我国《企业破产法》生效以来,企业破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已千余起。企业破产对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大量银行贷款无望收回,...  相似文献   

17.
18.
周阳 《经济》2006,(1):78-80
“沃尔玛银行”不过是再现了一个产业资本向银行资本转化的天然过程而已,这一过程。的合理性从未受到理论和历史的否定。但这一过程在当今中国却几乎没有再现的可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有企业—银行债务重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正>我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中国的银行与外国的银行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句话一般是指服务不佳,风险管理有缺陷以及经营效益较低。我认为,这“差距”不仅在于这些有限的业务或内部经营管理问题,而是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中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