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全部活动的主旋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现是对中国21世纪发展问题瞻望和思考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它在继承先贤发展观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包括发展定位、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发展主体和发展速度等进行了拓展和升华。以十六大报告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达到了更加成熟的程度,它集中展现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民族情结、世界眼光、时代理念、国情意识、深谋远虑等全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观是全面阐释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思想体系.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行为和结果.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必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多是以环保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静态的发展理论.通过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的提出,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资源环境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3个组成部分,应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发展、资源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基础上,把"重视环境保护"的静态发展观转变到"重视发展、环境保护为基础、发展是主题"的动态可持续发展观.并借助于能值分析理论,尝试探讨中国矿产资源的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体系,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赫尔巴特和杜威学生发展观相同点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道德、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分歧点在于:赫尔巴特认为学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教"来实现,力图把儿童培养成统治阶级的顺民;而杜威特别重视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更关注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等。通过对赫尔巴特和杜威学生发展观的分析比较,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对我们再次审视新时期究竟树立什么样的学生发展观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运用。高校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两课"教学中,注重实效,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五个统筹"是中共中央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今后中国改革发展的总的要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贯彻实施的关键在于国家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是克服了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他既强调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同时强调自由是促进发展的主要手段,注重自由的工具价值。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为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对我国的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文化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这是党对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部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并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就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经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但发展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中国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承继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以人为本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核心,开展邓小平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研究,挖掘其深刻内涵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邓小平发展观在实践中运用的自觉性,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对外开放初期,赋予苏北地区各方面特殊的政策优惠,由此使得投资布局向发展能力强的东部倾斜。论文结合苏北地区的最新发展战略和苏北地区具体情况,尝试用可持续发展观、产业发展观以及区域发展观来研究苏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指导区域发展规划,是对苏北地区新战略、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细化。  相似文献   

13.
伍新林 《企业家天地》2008,2(2):160-161
一、论题的提出:从发展哲学的论域分析,人类理性与价值的整合与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哲学依托一定社会的发展总离不开一定社会发展观的指导;作为一方面是自然历史过程的人类社会,其发展同时也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观指导下的创造性实践过程;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发展本质上不过是人的实践本身的发展。所谓社会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方法和途径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社会发展观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状态。而任何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观,除了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及生存条件相关,其背后往往都有某种关于发展的哲学理念作为支撑。我们认为,从发展哲学——发展观——发展实践——发展状态构成的有机联系链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而这也是我们从发展哲学的论域,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托的理论前提。人类发展实践的关键问题与深层问题,是处理人类理性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因为,与动物只遵循单一尺度——自己所属种的尺度的本能活动迥然有别,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双重尺度——客观尺度与内在尺度,...  相似文献   

14.
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竭尽全力发展科技型产业,从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飞跃。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根基和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教育质量意识,注重内涵发展。其中,提高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拜琦楠 《全国商情》2009,(1):117-118,89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在中国推行这个发展观是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国策.发展观往往会影响一国的法制建设.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资源立法存在许多不足,且环境资源保护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环境立法,是我国环境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的执政党,其社会发展观经历了一个变迁过程,即从革命发展观到改革发展观,再到新世纪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本文根据发展社会学的原理,从执政党社会发展观的视角来解读温州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笔者认为,温州模式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经济名词,对于中国而言,她的坐标意义远远超过她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展经济学发展观的理论评析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经过了50多年的演变和深化.20世纪50年代是传统的发展观即经济增长发展观,60年代则改良为经济发展发展观,70年代演化为强调贫困、失业和分配的综合发展观,80年代深化为可持续发展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观是以人为核心,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人类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可以视为对马克思自由发展观的再次升华,从而完全超越了功利主义GDP至上的传统发展观.基于这一视角,在理论上可以提出一个“中国梦”的衡量指数,并用该指数对“中国梦”目前的实现水平进行客观的经验估算.由于森的福利经济学是对马克思自由发展观的当代解读,所以以森的理论为前提的人类发展指数可以作为编制“中国梦指数”的基础.利用“中国梦指数”可以测度中国在全方位人类发展上的优势与差距,也可以实证分析国内各省的“中国梦”实现水平,结果表明:政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可能成为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发展观的变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观念。为了更加全面而系统地、站在理论的高度认识和学习科学发展观,本文站在资源经济学的角度,采用历史的、比较的分析方法评析了发展观的变迁历史,结果表明: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精髓,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实践后的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不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