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均资源数量的日趋匮乏,引发了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发展中的资源、能源短缺等瓶颈问题,如何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的高效利用的内容又有了新的补充,以太原市为例,介绍了土地高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5.
湖南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近1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工业和城镇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加之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日益显现。文章在分析湖南耕地资源态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耕地资源的途径,对缓解湖南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基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维视角,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28个县市(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的空间区划,并运用系统聚类法加以验证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大多数县市(区)土地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亟需大力提高;研究区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明显,呈现非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3大类型进行空间分区发现不同类型的空间区划存在明显的跨区域性与集聚性。 相似文献
8.
9.
10.
乔琼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1)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念.鼓励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从资源循环特征的分类出发,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现状,并通过节约指数对国际问资源消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比较分析可知,要想建设好"两型"社会,由以资源消耗型主导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以资源节约型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型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规划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3s”技术能为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结合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介绍GIS、RS、GPS及“3s”技术集成,分析“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数据准备与处理、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规划成果管理等各阶段的应用,其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作为省委、省政府确认的首批“山海协作示范区”、江山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和特色产业集聚的主基地,江山经济开发区通过“控总量、调增量、盘存量、提质量”,努力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使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值持续提升。2012年,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166.47亿元, 相似文献
13.
台州市路桥区针对过度依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推动工业发展以及产品低端化、产业“低小散”等问题,拔钉破难,全面推进“腾笼换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使资源、能源得到高效、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经济开发区最重要的基础资源,近年来,嘉兴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合理有序开发、节约集约用地、依法管理土地”的原则,开发与节约并举、保护与发展并重,努力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路子,初步实现了从土地粗放利用到节约集约利用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嘉兴经济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二三”法:即严把一个关——项目准入关,抓好两大载体建设——加强标准厂房和科创中心建设,强化三大举措——注重区域规划引导、盘活土地存量资产、确立新型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5.
16.
由于土地空间的制约,温州市在瓯海、瑞安等地开展了土地“二次”开发试点工作。鼓励相邻的小企业进行联合二次开发,有效增加了工业投资。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市工业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该地区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武汉城市圈”的“龙头”——武汉市1985~2007年的环境状况、单位工业产值能耗、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武汉市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发展阶段,环境水平和能耗状况都随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改善;武汉市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质量不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武汉工业的知识溢出水平很低;武汉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国际“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20.
曾连续三年创造“华夏第一县”辉煌的无锡市锡山区,在走过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锡山撤市建区现代制造业几何级增长、设立高铁站商务区成为无锡重要的增长极这三个阶段后,面临着转型发展势头强劲、建设用地计划十分有限的突出矛盾。锡山区开拓创新,注重实效,在节约集约用地上探索出“十向调节”的基本做法,初步走出了一条土地资源利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