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的几次调整都对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外交战略和对朝鲜半岛政策大体上经历了“结盟外交”与对朝“一边倒”政策、“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与朝韩并重政策、“新型大国外交”与“中朝关系正常化和中韩关系强化”政策几个阶段的变化。未来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将以国家安全利益为准绳,中朝韩三角关系的发展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促进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经济合作相辅相成,东南亚国家学生到中国留学可以为我国带来诸多利益。东南亚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动因有: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华人血统,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经济合作、留学费用相对较低、在中国寻找工作机会和定居。设置专项奖学金、加强我国西南地区高校与东南亚国家高校间的学生交流,加强招生宣传,完善留学政策,做好服务工作等是吸引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韩两国的贸易结构和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深入研究中韩两国各类技术水平产品贸易竞争力的过去与现状,对未来两国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探讨中韩两国的产业间贸易,深入分析双方贸易的主要商品结构和主要特点,认为中韩贸易已经发展到了并处于相互出口主要工业制品的阶段。中韩贸易结构存在着互补性,中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韩国出口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文章进一步阐述韩国双方产业内贸易的状况,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双边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中韩在所有产业的产业内贸易都出现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0—2009年的中韩农产品贸易的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G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进行计算和分析后,实证分析了影响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韩两国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别是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两国农产品贸易几乎形成了完全的产业间贸易的发展态势,韩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强。其中,少数农产品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经济规模、FDI的流入量、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经济规模的扩大、FDI流入量的增加以及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都能够深化中韩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其中,两国GDP的增长和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促进效应较大,而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深入发展有负面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正随着世界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而不断推进。本文重点在于对中国—韩国自贸区的研究:一方面对已有的学术文献作了比较研究,另一方面着眼于两国经济贸易数据,对中国—韩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中韩自贸区的前景进行分析。文章发现,韩国对中韩贸易越发倚重,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对于中国而言,中韩贸易更大的意义可能在于推动对外开放,实现区域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贸易迅速发展,双边经贸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多年来持续保持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目的地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韩国也已成为中国贸易伙伴中双边贸易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国家,两国贸易交流密切。但是,伴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从1992年建交到2012年短短的20年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竟然增长了238倍,年均增长33%,高于同期双边贸易年均29%的增长速度。因此,韩国对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值得我们对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贸易迅速发展,双边经贸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多年来持续保持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目的地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韩国也已成为中国贸易伙伴中双边贸易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国家,两国贸易交流密切.但是,伴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从1992年建交到2012年短短的20年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竟然增长了238倍,年均增长33%,高于同期双边贸易年均29%的增长速度.因此,韩国对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值得我们对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2000—2010年中国与韩国双边服务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结果表明:中韩两国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通讯服务等部门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在其他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等部门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看,两国服务业的边际贸易有明显趋向于产业间贸易的变化趋势,说明中韩服务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劳动和资本要素对服务业比较优势和贸易格局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而政府的产业政策逐渐成为决定服务贸易竞争力和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进口国,中国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国。文章以中韩贸易结构为切入点,从数据中描述中韩进出口不同商品类别的比重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分析其原因,并对进一步优化中韩两国贸易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形势下,东盟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随着人民币在东盟贸易中计价范围扩大,美元、欧元等主要的货币币值由于这些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经常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直接影响到了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开展中国—东盟地区的跨境结算计价货币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制定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配套措施,进而顺利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智利双边关系的发展在中国同拉美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中国智利双方签署FTA。FTA的签署对中智双方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巴拉萨模型的分析表明,中国智利FTA对中国没有贸易创造效应而有净的贸易转移效应,对智利没有贸易转移效应而有净的贸易创造效应。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双方进口比重和进口商品结构不同。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同智利的贸易投资关系以及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它的变动对一国出口贸易有深刻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背景下,为了避免汇率改革的影响,文章选取了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验证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正相关性,这一结果也与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以及我国的贸易结构等很多因素有很大的关联,并且,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总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投资条约中,投资准入是平衡国家经济监管权和开放投资义务之间最重要的砝码。在"符合东道国法律"的基础上,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投资准入规则经历了从外资公平待遇到出现最惠国待遇的发展。以中国的视角,未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准入规则的发展将取决于双方的投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以及中国在该区域经济政策的取向三大因素。通过中国与中亚五国投资现状以及五国投资市场准入的分析,该地区的投资准入规则,将遵循从"依据东道国法律"接受投资,到准入阶段的最惠国待遇,再到准入阶段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从特定部门的准入开放到原则性开放下的部分例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中国的贸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2004—2008年中国与40个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结构与贸易流量的关系,并考察了中国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扩展的引力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中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中国的贸易结构变量估计系数为负,说明中国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流量反相关,中国的贸易结构限制了中国贸易流量的扩大,也意味着是规模收益递增模型而非要素禀赋模型更适用于解释当前中国的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1970年开始,日本采取了新的汇率制度,即浮动汇率制度,之后又迫于美国为首的大国压力,大幅度提升了对美元的汇率。今天,贸易持续顺差的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通过分析日本实施新汇率制度后GDP和汇率水平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残差,分析汇率政策在1970年后的经验、教训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以色列在经贸领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这为中以经贸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中国通过对以贸易获得中国现代化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而以色列可以通过对华贸易进入中国巨大的市场,减轻因一些国家的抵制而带来的经济压力。中以之间有许多共同利益,发展中以经贸是双赢的举措。虽然中以经贸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中以双方共同努力,双边经贸必定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汇率是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币汇率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经贸往来迅猛发展,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章以1991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存在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贸易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反应比出口贸易更为敏感;而从长期看,汇率变动对于双边贸易的影响则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20.
商务合同是自然人或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商务目的,按一定的合法手续达成的,规定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因为涉外商务合同具有涉外交易性质,作为其中重要而又特殊的一个部分,准确翻译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合同的语言特点及篇章结构,逐步分析了涉外商务合同在翻译中的注意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