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由于从收入差距的视角看劳动力价格可能偏低,从人工成本的视角看劳动力价格可能偏高,本文试图对劳动力价格上升趋势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判断。本文的分析指出企业人工成本的上升是由低成本企业中的成本上升推动的,平均工资的上升缓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劳动分配率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由此得出劳动力价格上升仍在合理范围内的结论。政府应推动建立劳动力价格正常增长机制,保证广大劳动者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企业应逐步调整经营战略,积极适应人工成本逐步上升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增加,在统计数据上,城乡收入差距却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大,这与劳动力流动理论相违。通过1990-2008年的宏观数据研究发现,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于城市偏向政策,而且农民城市化倾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都有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收入差距引起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根据1990-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结果,以2004年为分界点,2004年之前的收入差距对粮食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粮食安全状况将全国各省分为四类区域,欠发达地区粮食增产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最明显.应重视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我国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如何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路径进行探究,最后根据影响途径针对性地提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但伴随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的区分与对比,解释了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6,(7)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被誉为"中国模式",从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而成为经济成就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有得便有失,高速增长的高速经济发展模式、先富带动后富的经济政策和地区经济的局域化发展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劳动力质量分布差距不断扩大,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引起了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广泛关注。短期来说,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社会的繁荣,但从长期来看,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很容易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阐述经济发展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解决这一社会难题提供理论支持和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7.
8.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腾飞,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且呈现出了经济越发达地区两者间的收入差距越大的局面。本文主要是通过从劳动力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缩小收入差距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基于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背景,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微观数据,构建Logit模型,考察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城镇劳动力流动会提升城镇居民发生相对贫困的可能性;农村劳动力流动会缓解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城镇劳动力流动会加剧城镇地区收入差距;在收入差距相对合理与收入差距较大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相对贫困分别起到“加剧”与“缓解”的作用,而城镇劳动力流动在不同收入差距状况下均会“加剧”居民相对贫困状况;收入差距在劳动力流动影响居民相对贫困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其缩小会达到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异质性、人口迁移壁垒与地区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研究》2014,(2)
劳动力因技能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劳动力的迁移与集聚会能够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NEG模型,本文采用我国2002至2011年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劳动力集聚、人口迁移壁垒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各省市的高技能劳动力资源分布严重失衡,高技能劳动力与普通劳动力之比上升能显著提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普通劳动力面临的迁移壁垒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运用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变动具有同向性;在短期内,滞后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会扩大农村劳动力规模;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是促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反之却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13.
从农产品相对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联系与相互作用出发,本文构建了两期三部门的理论经济模型,在包含政府部门与不包含政府部门两种情况下,分别研究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产品价格剪刀差,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以及政府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仅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于政府需通过提高农业补贴和实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减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因此关于收入差距拉大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争论也比较激烈.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收入差距拉大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应该具体分析引起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然后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数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鉴别中存在的误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劳动力真实价值评估方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中劳动力价值的构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H-O定理和S-S定理的核心观点,在简单假设的前提下运用特定要素模型分析框架,证明了1981-2008年间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形态:在农村劳动力流动受限阶段(1981-1991年)和自由流动的初期阶段(1992-2004年),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扩大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而在劳动力自由流动阶段(2004年以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逐渐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这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并无对立的矛盾。通过政策导向和制度变革,增加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和无障碍地进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企业从事生产等手段,就可以在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C-P模型,为考察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本文运用数字仿真技术对理论模型的均衡条件进行数值模拟,采用2002—2012年间的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仍因异质性劳动力的大量流入而受益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地区工资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作用,相邻省域之间存在工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