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本文以企业业绩(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立足点,建立了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并根据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特点,研究了在外部监督模式下经理人、监督者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通过研究经理人的最优行为选择过程,探讨了监督者如何实现最优监督以及委托人如何确定最优激励程度、最优惩罚力度,以达到经理人减少甚至杜绝采取投机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戴中亮 《商业研究》2004,(19):98-100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委托代理问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问题。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将导致代理成本的产生,实证代理理论和委托人-代理人理论正是为研究如何减少代理成本而形成的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有其各自的特点和方法。当然该理论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3.
1结构化金融市场中的多重委托-代理模型在传统经济及政治理论中,一方需要为另一方利益而作为时,就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该模型的要素包括:1)要求代理人执行的行为对委托人有利。2)该行为需要代理人付出成本去执行。3)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须付出极大成本去考察代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高级管理层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极易为追求私利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从而产生委托代理成本。随着委托代理问题愈演愈烈,如何使高管和股东利益趋同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曾一度被忽视的高管激励机制也因此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高管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相异等原因,代理问题客观存在。本文综合阐述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机理角度深入细致的剖析了产生过程,并利用均衡原理进行阐述,从而对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及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奠定了深刻的理论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7.
基于博弈理论的委托代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辰  张艾琪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260-261
委托代理理论是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研究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使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无法避免监督问题。监督与否与其力度直接影响委托、代理双方利益获得。从静态博弈和重复博弈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委托人监督与否、代理人经营利益目标的决策策略。  相似文献   

8.
由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代理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理人的工资和待遇,另一方面是由于两者的目标不一致,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由此产生了经理人的行为可能会损害到委托人的利益,本文拟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模型来说明在经营过程中委托人和经理人在目标利益上怎样得到一个均衡.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数学的经理人薪酬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以及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代理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注重代理人(经理人)薪酬计划的设计,将经理人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本文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在借鉴相关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对经理人业绩进行一级模糊评价的经理人薪酬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利用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模糊信息对经理人进行业绩评价,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确定经理人的薪酬,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推行股权激励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经理人的财务目标会偏离投资者的财务目标,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经理人的积极性,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经理人激励机制,而实行股权激励,可以促使经理人更加关心投资者的利益,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使经理人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结合的更加紧密。一、推行股权激励模式的必要性推行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是想激励经理人为企业的长远利益尽心尽职,从委托代理关系来看,是为了防止出现“道德风险”,即经理人的偷懒问题。道德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委托人(投资者)与代理人(经理人)之间的物…  相似文献   

11.
浅析家族制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族制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行为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从而带来了委托人-代理人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费用与成本。笔者认为代理人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设立信息显露机制,改进激励机制,加强内部与外部的约束机制建设等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3.
孙拥军  张振 《商业时代》2006,(31):37-38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研究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合作关系,指出所有者与经理人具有双向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补充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一般定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根本原因。固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的诸多问题: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委托人监督控制力不够;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责任风险不对等;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利益不一致,导致了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同时提出了治理对策:加大监督力度,使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最大限度的对称;明晰国有企业产权;积极设计经营者的报酬机制,促使经营青与所有者利益相容;营造充分的竞争环境,强化市场竞争计代理人的约束。解决了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代理人才有动力去有效的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责任风险不一致,代理人存在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动机和可能。正确选择激励约束主体将对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发挥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晓宾 《市场周刊》2004,(10):90-91,160
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使得公司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代理问题的出现,调整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偏差、使代理人的目标利益趋向于委托人的目标利益,成为当代激励制度的基本出发点。研究论述了几种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的优点及不足,从而引出了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论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股权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根据现代委托代理理论,当企业对外发行股票融资时将会产生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必然产生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和个人追求自身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之间是一种基于资产经营责任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不同,导致双方存在利益冲突。代理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常常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这时委托人需要通过一个代理人(财务总监)来加强对另一个代理人(经营者)的监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对代理人的监督,随着代理人控制权的增强而不断弱化,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所有者及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只有加强对代理人管理者会计行为的控制,才能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弱化代理冲突,保障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 一、关于委托代理 (一)委托代理的具体表现 用代理制取代所有者控制是企业制度的一大进步。代理关系作为一种契约关系,是指在如下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一个或多个委托人雇佣另外一个代理人,并授予后者以进行决策的权力,促使其按约完成某些活动。现代企业中的委…  相似文献   

20.
邹娜  董沛武 《商场现代化》2006,(34):296-297
在创业投资运作过程中,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者为了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通常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从而形成创业投资体系中的双重代理风险。本文运用企业委托代理理论对创业投资的委托代理关系及由此导致的代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委托人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设计有效的治理机制来提高风险投资效率,从而为我国创业投资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