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列宁在俄国把这一学说付诸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完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在经济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先例,为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  相似文献   

2.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列宁先后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和新经济政策("迂回过渡")两种方式,最终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终于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随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2年冬,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模式。我认为这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取得的最伟大的理论成果。这是因为,早在14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断言未来的社会主义,将不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那时候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非常丰盈,商品交换消失了,人类社会实行“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始,到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随后出现的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在这些国家取得革命胜利而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正确领会马克思学说…  相似文献   

4.
吴焕焕 《魅力中国》2010,(7X):275-276
从俄国十月革命算起,社会主义建设已有大半个世纪辉煌与曲折的实践,深深地影响着世界人类的历史进程。对社会主义建设在世界和当代中国实践的研究,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能够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位敏 《黑河学刊》2011,(4):82-83
宪法作为一国宪政制度的根基是国家管理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制度依据。社会的转型需要以制度为依据。因此,考察俄罗斯宪法的变化历程对于正处于这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行俄罗斯宪法特点与产生背景,从"十月革命之前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十月革命之后到苏联解体之前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之后至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三个不同的阶段探讨了俄罗斯宪法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回顾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入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有利于澄清由于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某些挫折和暂时困难而带来的困惑,有助于坚定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表达了进步人类世代奋斗追求美好社会的心愿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取向,反映了数千年以来劳动人民追求公平社会的美好愿望。怎样实现人的解放,使人类摆脱各种奴役,建立一个公平、美好的社会,从而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人类长期探索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非常低下,人类的奋斗还仅仅限于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事件之一的十月革命,从其胜利之日起就受到各方的关注,甚至责难和怀疑。俄罗斯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十月革命性质的分析不尽相同。应当承认,十月革命仍是社会主义革命;它是无产阶级政党依靠巩固的工农联盟,在二月革命没有彻底肃清沙皇专制主义、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的基础上,推翻已反动的、落后于革命潮流的临时政府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8.
欧阳国杏 《魅力中国》2010,(32):311-311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思想,至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分化演进,在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与反思中,形成了众多流派。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南亚社会主义思潮起源较早,但由于南亚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与社会环境与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南亚社会主义思潮不仅非常活跃而且也异常复杂。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变革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正出现历史性的变革,南亚社会主义思潮也出现了一些全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而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轨迹,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梦想和愿望,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社会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探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当前,我们必须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魏德平 《魅力中国》2013,(11):360-360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期盼,不懈的追求。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战胜野蛮。从不文明走向文明,由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的发展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地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李金凤 《特区经济》2007,(3):139-14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想和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追问和谐社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就是社会满足人类某种需求。人类社会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必然要形成符合人类理想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丰富的内涵,当代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从多方面着手。其中,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利益多元、以人为本正是其基本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与时俱进地研究和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卢文忠 《黑河学刊》2012,(10):1-3,13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高级形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初级阶段,未来将历经若干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对这一历程的理论研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别具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轰轰烈烈,硕果累累,十月革命胜利仅七十余年,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事业便轰然倒塌。回顾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重要内容。反思历史,可以发现苏联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国家发展思想方面的不足是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的国家发展思想更能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提供新的路标。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追求,但我们不能仅仅从社会生产关系领域去理解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问题,而必须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践。邓小平对生产力观的变革,在实践领域丰富和推进了社会主义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的实践,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开拓了一条光明大道。“苏维埃民主或无产阶级民主在世界上第一次把民主给了群众、劳动者、工人和农民。”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途径的论述,至今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伟大典范。 一、扩大民主,吸收工农管理国家,反对官僚主义 十月革命前,列宁就预见苏维埃是一种新型国家。1917年4月,列宁说:“什么是工兵代表苏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权建设方面提出:人权追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权实现具有真实性,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未来理想社会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人和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和政治的不平等自行消失,人类解放最终完成,将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中马克思说:工人阶级的胜利共产主义的建立只是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应该同时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理论被实践在落后的农业国——俄国,在这里列宁重新诠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理论,为工人阶级在世界的胜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方向.本文在此首先探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其后主要讨论列宁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理论,最后以此来看待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