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再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同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宣传,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和搞活农村劳动力市场,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等.这样对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市场是我国范围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吴大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2):98-100,104
农村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水电事业,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政策,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章通过总结广西农村水电建设成就,分析了农村水电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昭示了发展农村水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4.
农村市场是我国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搞活农村流通,繁菜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编按]  相似文献   

5.
正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其实质内涵是"三农三化"。即农民新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以贺州平桂管理区为例,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谈几点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发展“三农”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慧  刘小蓓 《特区经济》2011,(4):185-18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发展"三农"旅游,即农业、农村、农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应重视"三农"旅游,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开拓农村旅游市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迅速启动了家电、汽车等商品下乡活动.加快构建农村新型流通体系的"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经过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村经济微观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载体和平台.安徽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保障农村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分析安徽农村消费市场现状,开拓农村市场的过程与存在问题,提出开展加快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农村流通。  相似文献   

9.
王素涛 《北方经济》2009,(16):15-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首先。衣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再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前提,同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宣传.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和搞活农村劳动力市场,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等。这样对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毕秀晶  姚洁 《北方经济》2008,(13):45-4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土地、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日趋增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足国情,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很快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最为重要的引擎,在农村各项发展事业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因此,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十分必要。当前,新农村经济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管理机制瓶颈,应当对农村经济管理机制进行一些突破和创新,从而使其更加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需求,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服务业发展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服务业是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因此,中央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这无疑给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本文运用木桶理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两者是相互联系,互动发展的。现阶段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领头雁".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开展,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沉积已久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运行的环境,也不断产生了新的农村产业。当前的农村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业科学技术为先导,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即使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我国仍将有五六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超过欧盟人口的总和,差不多相当于两个美国,四个日本。这样庞大的群体生活在农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基本国策,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让农村成为宜居之所、立业之地、康乐之址。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之日,也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成之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农村流通。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输出农村富裕劳动力,是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欠发达地区要把劳务活动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劳务产业,由农村的“副业”提升为“主业”,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国平 《山东经济》2007,23(5):83-88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农村经济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分析、研究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和重要途径.中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探索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钢花 《北方经济》2007,(2):76-7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这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它对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