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彩是人们认知一个有形事物的最初映像,可以说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新开始.色彩能够唤起人们自然的、无意识的反应和联想,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这种心理效果源于经验,这些经验我们经常体验,渐渐成为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该文则以黑色为例,对其包含的文化意义做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付萱  朱立刚 《中国经贸》2010,(8):244-244
元语言不仅是语言学家分析语言的工具,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也举足轻重。元语言运作在各个语言层面上都存在,元语言特性在日常修辞活动的体现较为显著,修辞性是其显性化的标志。这里我们重点借助其理论来探讨其对双关Pun一辞格的关联,使人们对Pun的认知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事物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人们的认识更是各有所爱各有千秋,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会包含着人的参与因素,特别是客观的评价.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有独立的见解.通常对同样的事物人们会有各种看法、各种见解、各种观点,这是正常的;反过来所有的人看法一样、观点一致,没有不同意见、没有弃权者则是有些不正常.  相似文献   

4.
英语将意义相对立、相矛盾的反义词置于一起 ,以深刻地揭示事物间既矛盾对立又协调统一的关系的辞格称之为矛盾修辞法。英语对矛盾修辞法的研究由来已久 ,且体系完整 ;然而汉语对此种辞格的定义众说不一。文章将英汉语矛盾修辞的形式、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以揭示两者的异同 ,加深我们对矛盾修辞的认识 ,使之促进汉语在矛盾修辞方面的概述和分类。  相似文献   

5.
侯小桥  张凌浩 《魅力中国》2010,(9X):150-151
<正>一、引言虽然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技术使我们只要用眼睛和手指来就能操纵各种事物,但在人与物的交流中,只有身体的加入才能让人们获得更丰满的体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叫感觉,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陌生的生物和事物总在不断地出现和被发现之中。世纪末的恐慌,魍魉的艾滋病也不可回避地出现。1981年6月,人们第一次从新闻传媒中知道了艾滋病。一位美国旧金山的加拿大人杜加斯和他的两位同性恋伙伴在医生束手无策下死去。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每天约5000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在过去十几年,有  相似文献   

7.
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研究伟大的学说,而是来自对平凡事物的观察.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相似文献   

8.
冯志英 《魅力中国》2011,(18):266-266
修辞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时,修辞学要求人们在内容、形式上都要体现美的内涵。同时在当今新的信息交流形式中,如手机文化,修辞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日常的话语实际中,交际双方往往希望彼此间真诚地合作交际。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交际双方往往违反合作原则,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表达对象的某种性质、程度。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汉夸张辞格的语用预设、语用特点和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夸张辞格是如何故意言过其实以取得特殊的语用修辞效果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对于明喻概念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明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本文就这一问题尝试性地进行了探讨,分别从“人”比“人”和“物”比“物”两个层面举例说明,指出明喻中分别作为本体和喻体的两种事物可以是同类的,同时强调再次重新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明喻修辞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时尚和追逐时尚的时代。时尚犹如一只万花筒,哗啦啦把人们炫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世界在呼吸、在运动、在变化,我们身不由己在共振、在碰撞、在迷失。当对外在事物越来越难以捉摸和把握时,我们就会回归,回归到我们自己的心灵。回归的心灵就会反思,反思就会内省,内省的结果:一是哲  相似文献   

12.
矛盾修辞法在英语中运用广泛,体现辩证统一的语义特征.它是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词或词组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语用功能来看,矛盾修辞法是通过同一事物中两个对立因素的相互映衬来表达新颖的涵义.通过语言实例对英语矛盾修辞格的基本构成,语用功能及其翻译方法作简要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矛盾修饰法.  相似文献   

13.
很多时候,农村教育问题被许多人所忽视,然而,恰恰是农村教育更应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支持,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世界许多事物得到了质的飞跃,新经济,基因技术,因特网已经在全世界风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农村教育却时时处在挣扎之中,中国教育要全面走上发展的轨道,离开了农村教育是不现实,农村教育的落后,可以导致整个中国教育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一、范围不同。科学是认识世界、探求真理、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二、形态不同。科学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表现为物质形态。三、任务不同。科学主要认识世界;技术则在于...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人们观察世界的窗户,各民族创造的艺术经验和理论精华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精神和物质源泉.在创作活动中,我们都可能有过思维冻结的时候,忽然发现脑子不管用了,甚至到了"才思枯竭"的境地.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大脑太专注于某一事物时,人的创造性思维反而会受到抑制.此时,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帮助摆脱这种迂回在无效的执着之中的方法,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并回归到充满灵感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揭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主要有五对。他们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合规律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就是其中一对反映事物发生发展不同趋势的范畴。偶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正确的把握和认识偶然,对我们掌握规律和推动事物发展有重要意义。现从偶然性的内涵、重视偶然不等于忽视必然、偶然性的重要作用及把握偶然性的路径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更是一种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运动、发展、联系是事物的本性,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时,就要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而不能运用形而上学的孤立和静止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处理好事物之间的关系.巩同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运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那么我们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就无法成功、有效地改造世界,达到我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多有不同,最终归结为同意还是反对,在这两种意向不能达成一致时只能是少数服从多数.在涉及国家重大决策且意向难以统一时,就要进行全民公决少数服从多数.在联合国的各项表决中,也是少数国家服从多数国家.少数服从多数是现时世界的最终裁决,也是人类普世价值观. 多数人的意向要在自由的民主的情况下产生,能真正代表民众的意向.即使多数人的意向是真实的,也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最正确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多数人的意向中有先进成分也有落后成分,有时先进成分也可能不是主流,此时民众的文化素养决定着最终结果,不管怎样结果也只能如此.如果多数人不明真相,此时所谓的多数人意向就没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拥有"愿景"是一项了不起的才能,它可以让人们洞悉普通人无法看到的一个世界在时尚的世界,拥有愿景的设计师从普通的事物中汲取灵感,创造出非凡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资》2013,(5):71-72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大小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看你能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看你能不能把对方的世界变成你的世界。人不成熟大致有如下六大特征:不成熟特征一——立即要回报只有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收获,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但很多人刚刚付出一点,马上就要求得到回报;发现不行,立即就要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