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解贫困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的关系,对阜平县、来源县、涞水县、易县等4个贫困县进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明,农民受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的收入,高学历的农户往往拥有更高的收入。因此,保障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农村子弟接受教育的机会十分必要,最后对提高贫困地区提高教育水平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马小花 《特区经济》2007,(8):147-148
陕南地区作为经济较为贫困地区,当地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妇女主要参与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农业劳动。由于不具备农业劳动以外的其他劳动技能,其就业权实现状况不佳,这是制约当地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主体因素之一。结合陕南山区经济的特点,重点发展地方经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文化水平、科技素质、政府财政补贴等途径,提高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妇女的就业平等权。  相似文献   

3.
雷青秀 《老区建设》2008,(19):43-45
我国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现实表明,妇女较之男性往往更贫困。鉴于贫困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从性别角度考虑贫困、缓贫及脱贫问题十分重要。笔者从移民搬迁扶贫对妇女发展的影响出发,在调查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妇女贫困的新情况以及江西省移民搬迁扶贫后妇女贫困状况的改变进行分析,诠释移民搬迁扶贫是缓解和消除贫困地区妇女贫困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一些粗浅思考,旨在夯实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推进贫困地区妇女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中的女性视角——农村妇女更贫困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贫困监测数据发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确存在着妇女更为贫困的现象。妇女贫困主要体现在妇女在资源的拥有上更为匮乏,也缺少权力和机会来支配资源,外部支持条件也不利于妇女摆脱困境。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妇女总体经济状况低下,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收入比男性低,健康和卫生状况差,社会参与程度低。这种状况使得农村贫困地区妇女陷于贫困陷阱难以自拔,并且由于机会短缺和能力匮乏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文章建议,在扶贫实践中,应该密切关注这种现象,在扶贫工作中体现性别敏感,为两性赋权,消除性别盲视,建立以社会性别为目标的扶贫项目,使广大贫困妇女摆脱贫困的困扰。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初析□谢建社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不仅要在普及的广度和深度上提高水平,而且还要有效地提高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多层次的合格人才。然而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青少年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亟需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村妇女科学文化素质薄弱,科技素质不高.安于现状,健康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改革农村教育,落实职业培训,开拓公共文化生活,从思想上解放妇女.用权力意识唤醒妇女,以法律保障妇女权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因素。扶贫不仅要"扶真贫",更要"真扶贫",只有在"输血式"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形成扶贫脱困长效机制。当前,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扶贫对象不够明确、帮扶措施与脱贫需求错位、扶贫政策有待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教育扶贫工作质量的提升,还会制约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实现。应创建科学的教育扶贫识别制度,采用多元化的扶贫模式,借助教育扶贫工作的认真落实,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扶贫工作质量,助力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  相似文献   

8.
刘婧一  李洋洋 《发展》2020,(1):47-50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脱贫工程的主体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客体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与任务。了解和掌握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脱贫工程的主体与客体的构成及其内在关联,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和前提。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脱贫的主体是指实施扶贫脱贫工程的主要力量。目前,推动精准扶贫脱贫的主体是由各级政府、各类机构和民众个人等社会力量构成。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脱贫工程作为一项精准工程、系统工程、战略工程,"主体构成""主体职责"定位必须客观、准确,以便提升工程构建的科学性和工程实施的效益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甘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力地支持了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一些贫困妇女及其家庭迅速脱贫走上了致富之路。本文立足于研究甘肃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的模式与特点,深入分析这一政策在甘肃持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发展和完善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发育成熟,我国农村正逐步汇入现代化文明的潮流之中,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农村文化呈现出许多现代化的新特征。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发展极度不平衡性,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还存在着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伴的贫困文化,它禁锢着贫困地区农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也制约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在探索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时,不能忽视对贫困地区贫困文化进行深层变革,不能忽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中渗透农村职业教育,将农村职业教育内容引进农村教育课堂之中。贫困既是经济的贫…  相似文献   

11.
农村妇女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村妇女参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二十世纪 50年代,新中国成立伊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站起来的广大农村妇女开始从传统的“女主内”的角色定位中走出来,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农业生产。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农业生产力的相对滞后,这个时期农村妇女的教育基本上是扫盲识字。改革开放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的逐渐活跃,使得农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二十…  相似文献   

12.
进入后脱贫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也转入乡村振兴,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无疑是"三农"工作的关键.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地开发,有利于挖掘农村人口劳动潜力,提升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改善农村空心化状态,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此,选取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分析甘肃省后扶贫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低;人力资源投入和潜力挖掘不充分,医疗资源供给滞后的问题,以此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大医疗投入力度、优化生育政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1996年,全国妇联七届四次执委会决定,"九五"期间在全国开展"巾帼扶贫行动"。行动的目标是,到2000年,至少帮助100万贫困妇女脱贫。1997年5月,全国妇联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山西召开了全国"巾帼扶贫行动"工作会议暨"对学双比"活动研讨会,集中研究和推广吕梁地区妇女连环脱贫、手拉手脱贫的经验和作法。本文为杨钟同志会议讲话的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对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脱贫致富中的作用寄予很大希望自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农村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重视和强调充分发挥妇女在脱…  相似文献   

14.
开展农村公益性文化扶贫,是一项复杂的民生系统工程。针对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观念习俗滞后的现实,应切实提高认识,多策并举,推进农村公益性文化扶贫工程。这对于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文化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会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应当增强政府工作的性别意识,为农村女性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撑;加强农村妇女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女性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打破农村长期封闭的文化格局,构建健康、文明的农村社区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妇女研究者和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妇女是农村生产的主力,在农村确权赋权改革中保护妇女权益对农村持续发展及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农村确权赋权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对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础进行解读,针对现实社会中较为普遍的5种农村妇女权益受侵害情形进行剖析,提出须从法律政策、司法救济、监督机制和宣传培训等方面着手,真正实现对农村妇女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留守妇女"作为当今中国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其生产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与扩散既是当今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本文以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为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出发,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认为站在农民的角度,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改变"留守妇女"的传统种植观念,传授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既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又能提高"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农村社会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8.
农村的脱贫既有赖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又有赖于贫困地区自主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激发,其中农民组织化建设是关键。四川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省份之一,农民组织化建设是提升产业扶贫成效的重点,目前四川省贫困地区农民组织化建设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长效培养机制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量多质弱,服务及管理能力偏弱等问题。借鉴日本农协发展的有益经验,在推进农民组织化建设中,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对实现稳定脱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庭院经济源于我国传统园艺农业,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已涌现了诸多发展模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庭院经济在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美化农村环境、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由于单个庭院规模较小,急于寻求脱贫奔小康的贫困地区往往容易忽视庭院经济,应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小城镇建设同发展庭院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摆正位置,科学规划,优化环境,加强服务,推进庭院经济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长治市老促会和该会妇工委,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有近一半的妇女,由于缺乏谋生的技术,长期呆在家里,靠男人挣钱维持生活,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怎样让这些农村妇女也走上致富道路,成为长治市老促会妇工委经常想的一个问题。经过征求农村妇女的意见,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妇女素质工程"活动。此项活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