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二十年商界小说中女商人形象非常丰富,大致以如下三种形式呈现:一是激活历史,彰显于商业史舞台;二是紧跟时代步伐,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怀抱;三是锥立现实,点缀当下异性的光环。 相似文献
3.
胡雪颖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30-35
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人物之一,关于他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其形象渗透到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也承载着不同的意蕴。祝融最早出现在诗歌当中,是诗人们在现实中遭遇打击和排挤,政治理想受阻后的悲愤之歌,隋唐以后,诗歌中所呈现的祝融的形象,已经从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过度,宋代及后世的诗歌当中,则更是展现了一个意蕴丰富的祝融,而随着神话题材诗歌的大量涌现,祝融形象在诗歌中的内涵也逐渐定型。本文从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和渊源着手,分析和考究了历代诗歌中祝融形象的内涵及其意义,以求勾勒出祝融形象在诗歌中的演变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学中的商贾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学中表现商家的经营、描写商人的生活,塑造了新兴的商贾形象。其中有正面的肯定,也有负面的批判,整体上较为客观真实。唐代诗文小说中的这些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后代商贾题材的文学有一种导夫先路的作用,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6.
沈智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高校女教职工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女教职工的形象对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塑造好女教职工的形象是办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工会要为女教职工形象的塑造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文学对商人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商人的竞争精神缺失。文学家们对商人自我奋斗大胆竞争冒险追求的刻画仍处在弱表现。这种文本现象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政治环境、思想文化观念“有着最密切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商界小说文本中的女商人形象,因受“重农抑商”政策和“男性中心”话语的影响而并不多见,但她们还是超越于“商妇”之上,较大程度地突破了“轻商”、“贱商”的传统局限和职业上的局阈,突破了女性依附男性的传统形象,显示出独立自主的精神和价值,传递出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意识的嬗变和风气的改变,因而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只不过其突破性意义从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许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姥姥、《凯恩河》中的伊丽莎白及《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安妮·汉德森三位祖母形象,展示非裔美国文学中的祖母形象的变迁,揭示黑人祖母从保护者、文化传承者到养育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美国华裔文学的创作及汉译都承载着中美跨文化交流的使命,充当着中美人民相互了解的媒介。汉译者在做好传递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民族形象的同时,应注意加深了解美国文化,努力减少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以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王洪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188-189
吴承恩笔下的沙僧和金庸笔下的郭靖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两人表面看起来几乎是同一类人:善良老实、真诚少言、踏实勤勉;但两人又有本质的不同:郭靖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沙僧是品位不高的循吏典型。本文认为,造成二者个性差异的原因是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希腊神话中男权意识建构下的妖魔化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权意识形态通过性别制度和话语霸权秩序构筑起男性社会的文明大厦。在这样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中,女性只能以一种异化分裂的形式存在。古希腊神话作为世界神话中的一朵奇葩,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古希腊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真实镜像,并揭示了父权制度建立以后,男权意识通过对妖魔化女性形象的建构来维护其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5.
俞娟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11,(2):77-78,81
贾宝玉形象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主义者以及那些怀才不遇、壮志难踌的士大夫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浮士德形象反映了西方近代人的精神追求。不同的时代精神、文化背景赋予悲剧人物形象以不同的象征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朱伏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24-126
异质文化语境中考察异国或异国人形象的建构正在成为国内文学研究界的一个新热点。针对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问题,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和海外华文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借助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话语理论,引出在西方政治经济的权力话语支配下中国人形象他者化论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启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24-125
女性文学自上世纪80年代走向繁荣以来,出现了一个颇有意味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女性形象越来越独立、大胆;另一方面男性形象越来越失去光彩,变得毫无用处。耐人寻味的是,伴随这趋势而来的不是作品整体氛围的明亮,女性为自己前进步伐的欢呼,而是作品调子的越来越悲观。本文透过这看似悖论的表层现象探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黄玲青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1):107-108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物在性格、追求、命运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有各自独特的性格。通过两个形象的比较研究,可以体悟紫式部和张爱玲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创作中人性观和婚恋观的异同及成因,透视出两位作家对男性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85-88
作为东西方教育的源头,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呈现的教师形象带来了后世东西方教师形象的差异,从师表形象、师道形象和师职形象三方面解构比较二者在教师形象上的异同,在中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中寻找价值认同,思考其对教师形象现代重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祁福雪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98-99
物质生活的丰富与道德形象的落差使得用传统文化塑造人的形象成为必要之举。大连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用以提高大连人素质,提升大连城市形象方面的探索与借鉴以及实践方面,取得相当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