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速递     
《金融博览》2010,(16):8-8
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发布《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0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88%,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21.07%,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4.7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同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8.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1.5%。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至2007年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历史回顾和实证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政策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在稳定汇率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后货币政策应以创造稳定的低通胀环境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的目标,但同时也要防止汇率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至2007年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历史回顾和实证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政策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在稳定汇率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后货币政策应以创造稳定的低通胀环境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的目标,但同时也要防止汇率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4.
2009年全区人民银行要加强货币政策分析与研究,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管理,充分发挥旗县支行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做好金融市场工作,继续关注金融企业改革,加强金融稳定监测评估和分析,认真撰写《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和《区域金融稳定报告》,加强对交叉性金融业务以及金融创新情况的关注,继续加强金融稳定再贷款管理,加强金融稳定系统建设,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安全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5.
2020年,人民币汇率十分亮眼,兑美元汇率从年初的7.1升值至目前的6.5,升幅约20%,打破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这也是时隔两年,人民币汇率再次获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注,会议指出,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对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做了简要分...  相似文献   

6.
从紧的货币政策应如何落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斌 《中国金融》2008,(1):26-28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适当加快人民币的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央行需制定一个适合实体经济稳步增长的货币供应和贷款规模的参照系,适用多种政策工具予以对冲与调控如何理解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并提出2008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宣布了三项重要的货币政策:上调一年期存款利率0.27%,上调一年期贷款利率0.18%;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扩至5‰。这是近10年来我国首次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紧缩政策力度为近年来罕见。可以看出,央行此举是为了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防止经济过热,引导合理投资,保持物价稳定。央行的这套货币政策“组合拳”,可以更好地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势必对我国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探讨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建立相关模型,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得出:货币政策是汇率的重要决定因素,人民币的稳步升值与我国的经济现状及实行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货币政策通过物价影响汇率的效果大于通过利率的影响效果;由于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很有限。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公布了《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既是对2002年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总结,也明确阐述了2003年货币政策的目标及执行重点。在报告"预测和展望"部分中指出"2003年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预调和微调,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完善和灵活运用多种货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前进 《新金融》2010,(10):10-15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首先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形成机制,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完善;其次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最后指出人民币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人民币汇率逐步增加弹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定位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杰 《新金融》2006,(9):20-23
当前,我国金融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由于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不良因素和倾向值得警惕。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俊考验。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作者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应防止三种后果,即防止泡沫经济、防止国际资本大进大出和防止金融机构先于实体经济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定位和政策选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8月9日,央行在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同时首次发布了相关附录,盘点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来的情况。回首这一年,从“出其不意”的实施改革.到目前的运行良好,人民币汇率改革确实已经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重点选题     
2015年度《华北金融》重点选题1."理论探讨"栏目:美日等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新进展和深度分析,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调控关系研究,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研究;人民币汇率预期、国际资本流动与资产价格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研究;新型贸易投资规则(如TPP、TTIP)背景下的金融动态;金融监管前沿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4.
焦点     
《中国信用卡》2010,(17):4-4
央行:上半年信贷增长回归常态 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发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信用卡》2008,(18):74-74
日前,央行公布了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规定》,央行的职责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更加突出了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等职能。调整后的央行职责共有18条。  相似文献   

16.
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是当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泰勒曲线的框架下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2006年通货膨胀波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不敏感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显著的影响;2007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推动泰勒曲线向内移动,因此更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对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有利的,逐步扩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适宜和可接受的。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使得泰勒曲线更加陡峭,稳定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产出缺口波动减小了,因而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当局追求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7.
要闻月报     
权威观点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周小川就2010年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接受了中外媒体采访。周小川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管理好通胀预期,人民币汇率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详见《金融国策》栏目)  相似文献   

18.
黄志龙 《中国金融》2003,(20):54-56
1994~1995年金融危机后,墨西哥的货币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中汇率制度、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最为显著。汇率制度由固定汇率制转变成浮动汇率制;货币政策的目标也相应地调整为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19.
主要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国际投机资本预期这一渠道,资本项目管制能深刻影响浮动汇率运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中的资本项目安排问题,本文将先进国家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的看法是:在缓和汇率波动方面,资本项目管制意义不大,在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和防范货币危机方面,资本项目管制有重要作用;鉴于货币危机威胁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过程中会持续存在,资本项目开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阻碍不能低估;在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前,资本项目管制应该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汇率引入封闭宏观经济模型,进而推导出开放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汇率波动分解模型。研究表明:一是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有必要对汇率冲击进行分解,基于冲击分解的模型能够更好地刻画经济现象;二是在分解的基础上,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对最优货币政策反应与汇率波动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取决于汇率变动的来源。当实体经济因素导致汇率升值时,最优货币政策反应是提高利率;当资本市场因素导致汇率升值时,最优货币政策反应是降低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