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隆回县旅游资源特点,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境内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预测了其客源市场前景;根据县内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按照深度开发的要求提出了其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和旅游线路设计意见;提出促进隆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九江地质旅游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江是长江中游地质旅游资源最丰富、风景最秀丽的区段,接地质成因,其地质旅游资源可分为地貌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和地质遗迹资源3大类,每一大类再划分为若干基本类型,形成了庐山、鄱阳湖、龙宫洞等重点旅游区;在分析了九江地区地质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配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本研究在深入调查分析福建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的基础上,明确了福建省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和配置原则,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两类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福建省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构想──一个精品配置景区、两个重点红绿旅游板块、三个增长级和三级旅游线路,以及实施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招远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抑制了该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论述了该地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的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受到重视;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古村落旅游开发有其本身的特点;在论述古村落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意义的基础上,以广东传统旅游目的地肇庆市为例,归纳了肇庆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特色和旅游价值(旅游潜在吸引力),指出目前肇庆古村落旅游开发处于初期,发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对肇庆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区域开发与经营管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虎牙地区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基础,并在很大捏度上决定了旅游开发的方向;虎牙地区大部分属于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技术要求对该区进行了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该区旅游资源的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品质较高,各类型资源品质差异较大,自然旅游资源占优势,资源分布密度大,线性分散与集中分布明显,有较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但应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7.
卓淑瑄  谢镕键 《山西农经》2022,(7):106-108+112
藤海渔村位于三亚市海棠区,靠近蜈支洲岛和皇后湾,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总结归纳了藤海渔村的旅游资源,并具体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提出了设置免费的观景平台、加大渔村环境卫生管理力度、利用APP提高渔村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合理规划布局渔村的旅游资源、宣传+保护渔村文化资源及保护渔村生物旅游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有庐山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和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三处具有世界级地质旅游资源的景区.根据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划分的原则,将本区地质旅游资源划分为庐山地质旅游资源群、龙虎山地质旅游资源群和三清山地质旅游资源群.这些地质旅游资源具有高品位、稀有性、互补性、美学价值高的特点.并提出了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怒江大峡谷旅游区内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针对资源位置、特色、保护度、开发潜力等因素,制订了量化的研究指标体系以供今后开展评价研究;论证了将怒江大峡谷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品牌的可预期机遇及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怒江大峡谷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产品竞争优势,综合考量旅游区内旅游资源评价值,识别出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发展走势及创新思维、产品开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03年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采取多种定量方法对河南单体旅游资源的价值、代表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评价,发现:河南整体水平较高,开展精品旅游的资源基础非常优厚;从代表性资源的价值分布上看,河南自然类和人文类旅游资源价值也都较高,但相对其数量,人文类资源的开发则显不足;空间分布上,河南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洛阳、郑州、焦作、平顶山和新乡等地区.  相似文献   

11.
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形成及耦合业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文化创意耦合、旅游与乡村寻古怀旧耦合以及旅游与乡村特色饮食耦合等。[结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建设不可忽视的动力,这给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隐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在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资源耦合的同时,遵循原则进行适度开发,彰显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方可形成高效持续的开发路径,提升当地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族旅游的兴起,新、奇、特、异的地方文脉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甘肃甘南州玛曲县为例,通过深入挖掘民族地区文脉资源,分析了地方文脉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我国当前旅游发展的热点之一,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是合理开发、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的基础。根据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构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包括8个主类,18个亚类,41个基本类型。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四季赏花资源丰富,千湖之省水乡风光典型,乡村文化深远且地域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与标准,并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结构、等级、地域分布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按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构建湘西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研究,旨在对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多目标多因子评价方法并结合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现状,从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主要单体进行打分,定量评价乡村旅游资源的等级。[结果]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等共32处为五星级旅游资源,五星级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有很好的观光价值、开发条件和产业带动作用,四星级旅游资源73处,优良级以上乡村旅游资源共196处,占资源单体总数的83%。[结论]湘西乡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很强的开发潜力;乡村自然资源景观特征明显,优级旅游单体数量较多,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乡村民俗类资源单体众多,包括饮食传统、节庆活动、乡土特产和乡土名人等,多为民族独有文化,具有很大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滑雪旅游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条新途径;既要开发,又要保护环境;分析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滑雪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但贫困地区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方法]文章以旅游扶贫为背景,分析旅游扶贫的特征特色,提出人、自然和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及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发展招商引资;以旅游项目启动扶持为重点,推动造血式扶贫机制的形成;提高当地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将旅游扶贫计划纳入国家扶贫体系中等4个方面针对性对策建议。[结论]为寻找乡村旅游开发工作的具体对策以及布局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提供策略,且对今后的乡村旅游扶贫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实现更多地区脱贫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餐饮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开发。湘菜文化立足于湖南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背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俗风情。应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文化背景下的餐饮旅游线路,传承优秀的传统餐饮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湖南餐饮品牌。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保留了古朴的民风和建筑风格,蕴含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古村落旅游的持续升温,古村落的开发与挖掘已成为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在对走马塘地域文化与建筑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走马塘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影响因子排列顺序依次为资源价值>开发效益>资源吸引力>开发条件>资源保护,并根据调查结果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能为类似走马塘的古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海南省农业旅游区划及空间发展优势展开研究,以期为弥补海南省农业旅游研究缺陷和政府制定区域农业旅游发展方向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2012~2016年海南省农业旅游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年接待游客数量、年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历年变化情况,计算5年间的增长率,分析其农业旅游发展趋势及对当地农业和农民的影响。采用资料分析法整理海南省的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明确海南省农业旅游区划及其主要休闲农业资源状况,分析各区域发展的空间优势。[结果]2012~2016年海南省农业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年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连年递增,年接待游客数量年际间略有波动,5年间,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增长83.09%,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48.15%,年营业收入增长103.4%,从业人数增长率达到579.31%。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农业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形成地方特色,农业资源投入旅游的比例达到80%以上,并建成很多休闲农业园和热带植物观光园。海南省根据地理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将全省的农业旅游划分为5个区域,各区域具有独特的休闲农业资源和空间发展优势。[结论]海南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迅猛、势头良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特色农业、特色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为农业旅游提供强大资源库;全省农业旅游形成五位一体的总区划,能够有效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规划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全省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规划布局,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结果]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可以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村落古镇景观型、民族民俗文化型、自然生态环境型、农事农耕生产型和特色物产经济型。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具有各自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体可分为6个区:滇中湖泊盆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和滇西南低上山河谷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北高原山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乡村旅游资源区和滇东北红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区。云南省乡村旅游实行分区规划,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区域保持一致,也分为6个区域。[结论]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空间分布特点突出,全省乡村旅游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对提高区域经济收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