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句话说得好,最有价值的判断就是对人的判断,也是最难的判断,因为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投资其实都在跟人打交道。资源本身是死的,但资源背后是人,所以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最根本的一点是如何来驾驭人,如何形成团队。有人说,现在,中国企业面临的外界冲突和管理危机中,第一个冲突是人才的冲突。现在中国最多的是人,而最缺的也是人,缺人才。事实真如此吗?那要看你怎样引进人才和怎样管理人才,如何经营你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
朱桢的 《乡镇论坛》2011,(35):20-20
新农村建设缺什么?有人说缺钱.有人说缺物,有人说缺能人,有人说缺计划安排,等等。依笔者之见,新农村建设最不能缺的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3.
《企业研究报告》2010,(8):13-14
今年中国和国外的铁矿石长协机制宣告瓦解,而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上仍然没有跳出被动挨打的格局。其实,铁矿石价格话语权的争夺非常简单,就是用老祖宗的方法,深挖洞,高筑墙,广积粮。也就是在中国建立足够多的铁矿石的库存,这也是打破过去十年中国买啥啥贵的怪圈的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若问中小企业主当前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十有八九是缺资金,而融资难早已是困扰中小企业多年的“挠头”问题。中国企业如此,外国企业也一样:钱,谁都缺。融资好比找对象,只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对象,结婚后“钱”才会“生钱”,其实市场最不缺的就是钱,但企业却说“为什么我找不到好的伙伴?”只能说对象没找对。在找对象前要先评估  相似文献   

5.
老质检班长     
田凤英退休了,默默地离开了她工作30多年的秦皇岛市轴承厂质检班长的工作岗位。 她在厂里的时候人们没感觉到她有多重要,甚至有人觉得她的“过份认真”是多此一举。直到她退休走了,人们才觉得工作中似乎缺了什么。有工人念叨:听不到田凤英的“骂”,干活都不踏实;车间出现批量废品时,厂领导也不禁感慨:要是田凤英在就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差错。 田凤英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质量是企  相似文献   

6.
“人不出名身不贵,货不出门国价不高”,这是新民企海外战略的目的。走出去才发现,原来中国的东西不比别人差,对国际市场我们缺的是了解,缺的是开拓。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站在了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十字路口。本期关注的就是率先闯入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先驱者。 在思维的特质上,新民企的领导人保持了人与生俱来的两个原始认知动作:抓紧和吸吮。抓住国际化人才,抓住国际市场商机,抓住领先技术;吸吮生产全球化带来的所有利润。 生产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新民推行海外战略的四只轮子。凭借…  相似文献   

7.
HR公平吗?     
HR工作者,在我的理解就是主要处理选用育留四个方面的工作。21世纪既然最缺的是人才,最需要的是人才,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在大多企业都被放到重要的位置,甚至,HR经理被规定赋予的权力基本等同于副总,设总监的话,更是直接向一把手汇报。绝大多数公司的员工,提起HR部门  相似文献   

8.
陈萍 《乡镇论坛》2014,(17):18-19
这几天,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王卞社区种粮大户翟广臣正为夏播忙碌着。从表面上看,他家300多亩土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翟广臣告诉笔者:“过去都是‘肥大水勤’,而如今土地缺啥补啥,有了量身订制的‘营养套餐’!”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07,(12):105-105
《中国企业家》:有人说你是中国社会转型最好的描述者之一,你认同这种评价吗?贾樟柯:这种评价也比较粗放。一个电影不可能概括这个社会所有的方面,每个导演有他最软的地方,那个最软的地方就是他最想面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打开报纸,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各地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事情。难题主要难在缺资金、缺项目,就是不缺劳动力。倒不说不要看重人的作用,而是要正视"人多"这个国情。实际上,人多也有人多的办法:一来,众多的劳动力本身是一种资本,"富余"的阶段性特点还使整个劳动力队伍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二来,下岗者之中不乏聪慧人物,他们能够在面临人生转折点时奋起一搏,开拓出一些新的经营门路,显出了自身的价值。他们就成了下岗职工中的"领头羊"。这种能起带头和示范作用的人物,就显得很有时代的特征。不指望下岗职工人人都成为"领头羊",但是,相对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行业需求来说,"领头羊"太少了一点。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昆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该市一名副市长曾经与专业人员一道拆解热销的几种品牌电脑,看看到底有多少零部件昆山不能生产,然后派出招商人员分头招商,做到缺啥引啥,缺啥上啥,而且引进的都是世界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质量。几年后,昆山成为国内有名的IT制造基地,台湾排名前十位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有6家在昆山设有生产基地,去年从昆山销往世界各地的笔记本电脑有500万台,今年预计将超过1000万台。市长亲自拆解电脑,发人深思,有很多启示。启示一,招商要有的放矢。当前,各地都非常注重招商引资,把它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改革的阶段,究竟什么是企业芽什么是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芽什么是在中国发展与改革进程中起着推动作用而不是阻力作用的企业芽中国不缺工厂缺的是真正推动产权运作的企业在原有体制下,人们把工厂等同于企业,认为那些实实在在地改变着资源的性状、生产出物质产品的工厂就是企业。中国缺工厂吗芽迄今,中国的钢铁、水泥、家电、摩托车以及大量基础化工原料的产量都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位,中国不缺工厂。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不仅应当生产物质产品,而且应当赢利。应当说,这个认识是—个重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于拉动内需具有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作用。这已经被宏观调控明显的实践效果所证明。“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宏观调控要以微观现实作为调控的依据。因此 ,在“微观”上探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有助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有效的实施。首先我们应该明确 ,需求是人口、购买力、购买动机三者有机的结合 ,缺了那一个因素 ,都不可能成为市场上现实的需求。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有近十三亿的消费者 ,市场潜力不可谓不大。但还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虽然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 ,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动 ,经济实力有…  相似文献   

14.
外刊介绍     
《英才》2005,(5):12-12
中国缺人才吗?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真的会缺人才吗?在经济繁荣的部分地区,答案是会。非熟练工人在南方某些地方很缺乏,在技能工人市场上,形势更加严峻。劳动力供给已经远远小于需求。企业吸引和留住员工的挑战增加,因此,运作企业的成本正在增加。“如果你认为中国是个廉价劳动力市场,那么,下结论之前请三思”,一位人力资源咨询专家说。  相似文献   

15.
沈荣华 《人力资源》2009,(19):14-17
"中国不缺才,中国缺战略."这是我近30年从事人才研究工作的一点体会.在这个认识框架下,笔者就中国人才在21世纪的战略走向,谈七个方面的战略思考,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 多年来,我们一直十分重视引进外资、但面对WTO,笔者认为一个问题有必要重申:中国吸收外资,吸收的是什么呢,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还是其它,或者说,以前我们吸收的是资金(起码重点吸收的是资金),而现在中国资金不缺了,重点要吸收人才,技术和管理。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基本国情,外资在中国不能不成为"另类"。回想我国改革开放和吸收外资的进程,可以清楚地发现这种"另类"的烙印。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不是还在南巡路上斥责"说多一份外资能多一份资本主义,那些人连常识都不懂"吗?现在,是不是真的懂了?仍然大有可疑。  相似文献   

17.
朱镕基总理在美国曾讲过: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是“科教兴国”,其中教育又是根本;而重中之重又是管理教育。中国最缺乏的就是管理人才,我们大部分国有企业领导都不合格。在这里,管理的提高又主要是企业文化建设。十几年前,朱总理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当所长时,曾写了一本书——《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感到人才缺乏,甚至有了人才也招不进来,更留不住人才。事实上,国有企业目前真正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能够吸纳、造就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好的用才机制;国有企业也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不能有效地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能、才有其用。  相似文献   

19.
皇帝是最高权威,上千万或几亿的人口被一个深藏在皇宫的人统治着,并井然有序地开创着中国的历史文明与社会进步,在全球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古代的人才都要“货卖帝王家”,皇帝网罗着全国的精英,皇帝是人才智慧的最高端,研究中国历史人才的智慧,不了解皇帝的人才智慧,总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的境界。下面讲两个有代表性的皇帝,借鉴他们的人才智慧,以启发我们今天的人才策略灵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粮食是多了,还是少了?尽管有人说,粮仓都是满的,粮食不缺;尽管朱镕基总理曾在其上任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形象地描述了我国粮食库存情况:“中国即使再遭两年大的自然灾害。粮食也不会缺乏”;尽管黑龙江等地出现了小麦大量积压现象.但北京大磨坊面粉有限公司品控部主任王露娟女士对近年越来越难采购到专业用的小麦原料而忧心忡忡。王女士对记者坦言:“面粉加工企业几乎是在等米下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