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许顺松 《科技和产业》2019,19(11):73-79
纳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给怀化既带来了重大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怀化必须立足实际,发挥示范区比较优势,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夯实基础、差异承接、做优环境等,不断提升怀化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承接产业转移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1年湘南湘西示范区数据,通过构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承接能力;再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承接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1年,示范区内六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存在明显差距;邮电业务量、实际利用外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等是阻碍承接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它的启动和建设,对于推动广西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所起的示范作用,示范区建设的重点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快示范区建设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胡耀辉 《特区经济》2009,(12):207-208
安徽欲借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契机,推动安徽产业升级的实现。为此,本文不仅阐述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优势,还分析了制约安徽产业升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皖江示范区财税支持政策的创新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为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出“操之过急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支持和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政府治理方式对“皖江示范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江示范区”作为国家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无疑是党和国家“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皖江示范区”要真正成为我国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有必要探索与借鉴“长三角”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经验。文章在描述“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巨大成就的同时,注重分析“长三角”政府治理的具体方式及其对“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孟丽  潘理权 《乡镇经济》2010,1(3):107-111
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规划。通过采用SWOT法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进一步认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内外部环境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最后,为推进和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合理有效开发高技能人才,对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十分重要和紧迫.由于郴州高技能人才需求大于供给,并且存在供需总量矛盾、供需质量矛盾、供需结构矛盾和供需市场矛盾等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政府要出台有力的扶持政策,促进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职业院校要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培养、使用好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了包括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安徽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当前产业转移的结构和趋势,从全国及安徽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长三角如何加快向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中部崛起,起到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程必定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24-27
产业转移具有区域相关性,同时也存在着“区域粘性”,而后者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针对产业转移的“区域粘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思路,一是提升产业水平,调整振兴“存量产业”,大力发展“增量产业”;二要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城市资源配置,加快城市群建设,从产业和空间两个方面培育产业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275个地级市2004—2018年的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所在地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范区的成立会对所在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一段时间后,示范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会由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负面影响也会变得不再显著;示范区位于不同地区、高新区、政府规模都会使示范区对地区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据此提出对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查金平 《科技和产业》2022,22(12):276-287
基于安徽省15个地级市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产业结构转型效应。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设立显著抑制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示范区对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最后,为促进示范区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利用税收机制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各个方面。文章主要从税收角度研究和探索皖江示范区的产业转移,通过对皖江示范区税收收入情况和税收政策的分析,说明税收政策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从问题分析中梳理出制约产业转移的税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皖江示范区在税收体制改进、区内税收协调与合作、税收分配机制、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从而使皖江示范区更好地利用合理的税收政策、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5.
程霞珍 《乡镇经济》2010,1(4):69-7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幕已正式拉开,其所受政策支持力度正不断加大,载体逐步成形,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日益显现。但与此同时,受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产业综合配套不足、两大省管集中区建设中面,晦挑战等因素制约,产业承接也面临诸多问题。为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必须用足先行先试的权利,坚持自主探索与政策支持相结合;充分挖掘比较优势,培育产业特色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加大宣传推介,改善产业承接软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云龙示范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商贸流通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承担着承接区域功能疏解、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激发沉淀经济资源等功能。通过对云龙示范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广泛调研,分析了云龙示范区发展商贸流通的基础、前景和路径选择,指出了云龙示范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重在突破主导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限制,大力推进街区商贸和商贸综合体建设,构建商贸流通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成周 《乡镇经济》2010,1(3):101-106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但安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为此,要以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打造"产业安徽";以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打造"创新安徽";以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以打造"和谐安徽";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以打造"崛起安徽",真正实现安徽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