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咸经济圈”是陕西省产业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是西安市与咸阳市经济合作的一种新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两市的资源配置状况,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文章在“西咸经济圈”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咸经济圈”建立的原因,阐述了其对两市资源配置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促进“西咸经济圈”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减少两地经济增长的不公平性以及树立全面开放的市场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西咸经济圈"的建立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咸经济圈"是陕西省产业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是西安市与咸阳市经济合作的一种新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两市的资源配置状况,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文章在"西咸经济圈"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咸经济圈"建立的原因,阐述了其对两市资源配置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促进"西咸经济圈"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减少两地经济增长的不公平性以及树立全面开放的市场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拓展城市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西安和咸阳在行政区划上分立多年,其经济自我循环、产业独立运营的特征十分明显.现在提出两市经济一体化,其实质应该是在深层次上积极培育两地生产力的关联互动性,使两市生产力结构互补、要素兼容、产业协调、管理统一,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大生产力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安应着重培育第三产业的生产要素,咸阳则以强化加工业为布局重点,同时,两市共建周边地区第一产业,进而形成西咸大都市农业生态经济圈.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咸大都市圈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西咸大都市圈,是推动西成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陕西和西部经济的重要战略.目前,构建西成大都市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缺乏推进西咸大都市圈形成的有效模式;缺乏明确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政府在都市圈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不尽合理;都市圈形成过程中的制度性约束等.为此,应采取的对策是:建立能够协调驾驭西安、成阳两市经济一体化的高层次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调查研究,编制西咸大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建立大都市圈建设中的投入、责任和风险机制;理顺西安、咸阳两市以及陕西省政府之间的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同城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状态.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等宏观背景为依托,概述了"同城效应"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如何尽快构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成渝地区战略互补区的选取对于耦合动力机制、破解现实困局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改进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引力模型、经济联系隶属度与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成渝地区城市与邻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发现川渝黔经济一体化对于双城经济圈的支撑作用强于西三角经济区,贵州对于成渝地区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上述结论,从政策机制、产业发展、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8.
当前,西咸新区建设已进入加快发展时期,本文基于金融中介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深入分析西咸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并借鉴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金融发展经验,以重视金融深化和强调政府主导金融发展作为推进西咸新区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金融促进西咸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嘉兴融入上海大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综合竞争力的较量,嘉兴融入上海大经济圈,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开展竞争与合作,时时处处都与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该文对嘉兴在上海大经济圈15个城市中与综合竞争力相关的一些指标作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嘉兴市融入上海大经济圈的十个优势和必须着重解决的六个问题,从而对嘉兴市的综合竞争力从总体上作了基本的勾划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之间协同、联动发展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组建城市经济圈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本文试图阐述这种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特点、理论基础、形成原因及其意义和作用等问题,同时根据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认为构筑大武汉经济圈是实现中部崛起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并提出其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其发展势头迅猛,涉及范围不断扩展,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国内各地出现了竟相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几大区域性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有的基础和优势,认为应建立东北区域经济圈——东北新工业经济圈,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再创东北经济发展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及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出台和逐步实施,必将对河北环首都14县(市、区)的县城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前所未有的便利发展环境及特色产业、因区和基地建设,不仅为相关县城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必将引领河北省县城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从而对整个京、津、冀的区域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世界范围内解决区域经济协作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环首都经济圈”在产业一体化对接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人才、服务”的产业定位和外围优势作用的发挥,使环首都经济效应逐步增强、扩散.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一体化是首都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地调研发现,首都经济圈生态经济合作中尚存在若干突出问题,包括:长期待解的环京津贫困带现象、水资源配置的计划体制、京津生态投入的巨大落差、环境经济激励政策不到位、环境指标分配中的区域壁垒。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生态经济一体化,譬如探索水权交易、培育生态型产业支撑体系、统筹资源环境利用和生产力布局、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强化一体化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成都经济圈发展中既面临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创新跨越等机遇,又受到东部沿海地区"强势经济"、中部地区的城市群板块、西部地区"政策经济"的强劲挑战。四川省应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产业链战略、大市场战略、金融支持战略,加速建设成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四川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拓宽澳门发展空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审视考察了澳门经济未来拓展空间的问题。通过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的比较研究。提出澳门将成为物质流、资金流、商品流、人才流、信息流和化流的集成与传输的华南经济圈龙头之一。澳门与华南及西江流域的合作对澳门和大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这一主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进程,产业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京津冀梯度差和区域一体化中的突出问题,并对首都经济圈的范围界定、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加快河北沿海发展带等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杭州都市经济圈由杭州、绍兴、嘉兴、湖州四个城市组成,它的构建是十七大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与国内相关城市经济圈相比,它具有多层联动的总体布局框架、民主协商的区域合作机制、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共享的区域服务网络四个显著特征。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构建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一体化是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贵州省也提出贵安城市一体化的战略构想。在城市一体化进程中,交通发达、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将可能推动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城市间资源成本的差异,城市景区同质性又可能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将旅游业发展置于城市一体化进程之下,通过对两对案例城市数据的计量回归,并考虑贵安城市的特殊性,分析得出关于贵安城市一体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因素,以期在贵安一体化发展中,旅游产业链构建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助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8年各个区(县)和2009—2018年各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GDP等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人口与产业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增长比较协调,经济增长的同时人口规模也跟着缓慢的增长。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的角度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总体上呈现出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并且人口、经济的集中区域和集聚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历程可分为启动、成长、推进和深度一体化四个阶段。长三角区域在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及辐射作用不强、两省一市及城市间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基础设施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呈现无序竞争格局等问题,应该采取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管理机构、健全区域管理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城市功能分工体系、打造共建共享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等制度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