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前湿地开发利用日益加剧,本文结合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进行空间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虽然辽河三角洲区域脆弱度逐渐减弱,仍有部分地区存在高脆弱度值。数据表明2015年低脆弱度区基本覆盖整个辽河三角洲区域。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湖区湿地生存的主要问题,指出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退化,调蓄等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湖区湿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加强湿地建设,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核心位置,是全国最大湿地之一,是亚洲第二大的芦苇生产基地。湿地生态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辽河三角洲是镶嵌在辽宁大地一块绿色瑰宝,是环渤海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所以,在这个地区一切生产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服从湿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态健康这个大局,保障生物多样性,用自然生产力的提高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湿地生态循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辽河小三角洲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是指由中日联合进行的《辽河三角洲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计划调查》所初步确定的小三角洲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具体范围包括大洼县辖区域以及大洼县近海、海涂。根据辽河小三角洲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  相似文献   

5.
红海滩自然保护区,位于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市,坐落在赵圈河乡100km2的苇田湿地内,它以全球保护最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依托,以举世罕见的红海滩、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背景,是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绿游区。这里保存着全球生态系统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湿地环境。里面生活着260种鸟类,399种野生动物。1988年被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是一种生态型公园,是合理保护利用湿地资源方式之一。通过合理的建设,将生态旅游与湿地景观保护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湿地公园的生态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黑龙江富锦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SWOT分析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现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湿地保护管理为例,揭示制度建设薄弱,地方政府支持不力,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等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包括制定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科学规划,沟通协调,完善联动机制,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生态保护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8.
升金湖湿地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水环境、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升金湖湿地生态环境特征;认为人工围垦,泥沙淤积严重,生态调蓄功能减弱;局部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迹象,生物资源减少;湿地管理水平落后是该湿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①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改善生态环境;②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发展湿地特色产业;③完善管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参与性;⑤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加强科学研究等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城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资源不合理利用,加上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严重退化;提出了盐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由于湿地退化、人为破坏、管理保护不力等原因,黄河下游沿岸湿地内所建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均存在水量减少、湿地环境恶化、生物数量减少等问题,应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强化黄河水资源管理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等对策,提高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1.
嘉兴市位于太湖流域水网平原、长江三角洲南缘、杭州湾和钱塘江北岸,域内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自然湿地数量持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通过对嘉兴市湿地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将嘉兴市湿地划分为滨海(江)湿地(滩涂)、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4种类型。探讨了目前嘉兴市湿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制约因素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评价与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概况的基础上,从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的适宜性,自然性,脆弱性等因素出发,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功能作出了评价,进而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99年至2010年呼伦贝尔市重要湿地遥感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9年、2002年和2010年3期TM/ETM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应用RS与GIS技术,以呼伦贝尔市西南六县为重点研究区,对其湿地进行专题信息提取和分类,了解呼伦贝尔湿地近1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1年来,研究区湿地面积萎缩严重,总面积减少3 522.07 km2,变化率为36.5%。其中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湿地面积减少最多,变化主要包括湿地向非湿地的转变和草甸沼泽湿地向草本沼泽湿地的转变。初步反映了呼伦贝尔盟湿地的退化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及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湿地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就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现状及法律法规进行论述,剖析了湿地的保护及合理的利用在我国正处于起步的阶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国际湿地保护对我国三江平原湿地现状的启示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The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wetlands in the Mekong Delta has been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social systems) and natural events (ecological systems). However, the complexity and interaction of these socio-ecological factors are poor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provid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social-ec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land-cover change in the Phu My Lepironia grassland conservation area, part of Kien Giang Biosphere Reserve, Vietnam. A systems thinking approach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cial system and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ensuring food supply and improving income are the key endogenous drivers of wetland degradation in the study area. Over-exploit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and inappropriat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re accelerating wetland conversion and degradation. The conflict and unclear land tenure, coupled with a desire for higher income, has driven the community to convert and reclaim large parts of the wetland. This process is also driven exogenously by wetland access and the fluctuation of commodity prices, which in-turn results in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extensive cropping systems and expans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to the protected wetl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wetlands must be centr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policies and wetland management approaches. This will improve how land use policy supports sustainable sources of food and income for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concurrently reduce pressures on wetland degradation. Any efforts made to protect the remnant wetland grassland and its diverse ecosystem by regulation should be supplemented by developing and sust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ystems and ecolog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景观格局转移概率矩阵模型,对基于湿地二级分类的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演变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1980年这期间,旱地、人居地、林地等景观类型与各湿地类型之间以及各湿地类型相互之间的转换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解放后几十年来,淮河流域中游地区湿地萎缩,虽然总体湿地面积减少不多,但内部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大量的湿地转变成水田和非湿地,大量的天然湿地演变成人工湿地和非湿地,其中又以作为天然湿地主体的河湖湿地损失最多,并存在河湖湿地—滩地—非湿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生态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是长三角区域生态大后方,探索安徽在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发展中的创新路径,不仅有利于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破除制度性、结构性障碍,也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比较研究看,安徽在长三角生态一体化进程中既具有比较优势,又面临两难博弈;从区域一体化理论看,安徽在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监管方面与长三角其他省市存在博弈;从发展阶段理论看,安徽具有后发优势;从经济地理双核理论看,安徽具备建立自然生态保护示范区的现实条件;从实证研究看,安徽可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制度创新。因此,在长三角生态一体化进程中,安徽应发挥比较优势,化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首先要推进统一标准建设,在一体化中体现差异化和阶段化;其次探索建立大别山自然生态保护示范区;再次以完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制度体系为重点,推动生态一体化制度创新;最后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打造生态一体化的安徽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现存湿地824490hm^2像一座庞大的蓄水库,支撑和维系着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近几十年来由于湿地开垦、气候变化,用水被截,水质污染等原因,致使该区湿地大幅度减少,亟待实施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内蒙古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环境因子进行了分级与综合评价。将所调查的影响因子划分为自然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两类,并参考国内外评价指标标准,从景观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环境指标、人为干扰指标和威胁指标等5个方面,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评价体系;筛选出天然湿地率、湿地斑块密度、湿地利用状况、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及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等1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分级,并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对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质级别、单位面积物种多度、植被覆盖度、威胁程度、富营养化程度及威胁因子数量,且景观指标中的景观多样性、湿地斑块密度及景观均匀度对湿地生态格局影响较小。[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强湿地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