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参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1984-2002年农业分省份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及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业分省份公共投资的面板数据,对农业生产率与公共投资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农业科研投资与水利灌溉投资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教育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农业投资已经成为决定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作为农业微观经济主体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情况,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运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是否进行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因素和影响农户投资规模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受到非农就业程度、土地规模、信贷能力、教育培训支出、生产资料购入价格、公共投资设施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其区分为配置效应、兼业效应、投资效应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户的投资结构,特别是增加了雇佣劳动和机械对自家劳动投入的替代,但没有明显提高总土地投入水平,影响土地投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的经济收益而不是投资能力;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对农业生产不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但要释放劳动力转移的土地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效应并将非农就业带来的投资能力转变为现实投资,必须在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同时配合农产品市场化、农业新技术供给等发展农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利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630户稻农的数据,在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关注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非农就业在总体上抑制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②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变量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而言,非农就业通过减少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户的地块集中程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抑制了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③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向后推移,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5.
非农就业能否继续促进农民增收关系到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要素差异化配置的角度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并基于2012年、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收入边际效应及群体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非农就业会通过改变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行为提高其家庭收入,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明显。参加非农就业会促使农户租出更多土地,同时在农业中以资本代替劳动,进而实现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双重增长。农户家庭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从数量型转移到人力资本型转移的转换过程,这使得非农就业促进农户增收的边际效应存在“倒U型”趋势,当家庭非农化程度很低或很高时,非农就业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具体来说,随着农户家庭非农化程度不断提高,非农就业对非农收入的提升效应先升后降,对农业收入的提升效应持续下降,对总收入的提升效应亦是先上升后下降。要通过非农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努力实现非农收入和农业收入同时增加的“双引擎、双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村贫困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就业的重要途径,农业在中国消除贫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产业的增长在农村消除贫困中发挥着积极和显著的作用;非农就业的增加,由于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因而对消除农村贫困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非农部门的增长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么它们也将对消除贫困产生重要影响。农村地区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不足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自由流动的限制,则是主要障碍。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减少贫困,政府应大力促进农村灌溉、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增长在消除农村贫困中也具有间接的作用,农业增长、农业食品系统相关投资的增加,也将会通过食品零售价格的降低使农村贫困地区获得更好的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本文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分析农民个体的就业倾向。通过分析山东、陕西、浙江三省的微观数据,利用Order 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本文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减弱农民非农就业意愿的效果并检验了其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购买农业保险可使农民非农就业意愿显著降低,农民在购买农业保险后,其“非常愿意”从事非农工作的程度减弱了5.6%;在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影响中,风险承受发挥着一定的中介效应,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风险承受能力减弱农民非农就业的意愿;农业保险对非农就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农户之间存在差异,对“大中型农户”和粮食作物种植农户的影响程度更大,对“小型农户”和经济作物种植农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生产与生产率的增长:新的测算方法及结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但比较适宜的方法测定中国农业的产出、投入和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根据新估算的农业生产和生产率增长指数,重新评价农村改革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常规方法高估了农村改革对生产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过,生产和生产率在改革期间仍按比较高的速度增长。本研究还发现,为了促进生产和生产率的长期增长,中国政府必须增加农业投资,因为由于制度革新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耗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行为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特别是外出打工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增加了农业投资,提高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在小范围内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此,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必须在城乡关系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引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参数估计,利用工具变量法和系统广义矩估计(GMM)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了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同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使用方式,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影响农民收入的内在机制,并对潜在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能够显著提高农民收入,而且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从不同的路径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其中,土地治理项目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进而实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产业化经营项目一方面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非农就业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能够改变传统"小农"生产模式,释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从而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