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从合作治理视角下地方高职院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入手,针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调研基础之上,梳理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困境和问题,充分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和结构、专业和技术、产教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人力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合作治理”理论框架下,就合作主体、合作模式、治理手段和工具选择等进行实践路径研究,并提出合作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执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该项工作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密切相关,对于农村社会文明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财经报》2月8日消息,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郜主任张惠远日前对媒体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完善“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推行城乡同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相似文献   

4.
人居环境与上海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居住环境(简称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居住活动的“居”以及与人类居住活动有关的一切主客体背景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它包括与人居活动有关的人口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生活环境。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涵义,是指以人为本、以居为线索,以与人居活动有关的一切主客体内容及其联系为基础,在时空及功能发展的变动趋动中来达到人居活动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等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更是突出的短板。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辽宁省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从明确工作方向、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和强化配齐保障措施三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为改善辽宁省农村人家环境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大同市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的专题调研,详细地分析了大同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对全市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措施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以及长效机制等内容,提炼总结国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先进经验和共性特征,并提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议。[结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生态宜居乡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主要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整治法律法规、资金筹措、群众参与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具有完善性、长效性、多元化、主动性、协调性等特点。[结论]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区域发展不均衡、法律体系不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普宣传、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构建村民自治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推动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迈向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东北三省1980~2019年气象站点的各气象要素基础数据,依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借助SPSS、Arc GIS等工具,通过计算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对东北三省人居环境舒适度时空规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宏观布局来看,东北三省冬季整体变化趋势分为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两部分;(2)从具体的省级行政区以及地级市来看,东北三省及其地级市区域在春、秋、冬三个季节整体上在舒适度等级方面呈现为1级,感受程度为寒冷层级。在夏季6~8月份舒适度等级为3级,感受程度为舒适层级;(3)从年变化趋势来看,6~8月目前舒适度等级仍为3级,是一年中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最适宜的时间段;(4)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温湿指数整体波动幅度较大,2000年出现最低值,2010年以前呈现似周期性波动,其后至今上升幅度明显增大。风效指数整体波动上升,变化幅度较平缓。  相似文献   

9.
10.
城市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建设的物质空间。为了满足人的休闲需求,城市逐渐向休闲城市发展。但是建设成为的休闲城市在人居环境的发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工具对我国2007~2012年度评选出的共37个“十大休闲城市”进行人居环境指标的选取和分析,最终通过提取的6个主成分的得分将37个城市休闲人居环境进行聚类分析并用ArcGIS软件在空间上表达出休闲城市在休闲环境上发展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从地域上看,休闲城市的人居环境发展沿海地区要好于内陆地区;(2)从城市级别上看休闲城市中的副省级城市人居环境发展好于普通中小城市。(3)副省级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较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的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较快,并且没有其他的薄弱环节。其余19个中小城市的人居环境发展情况并不一致,其中12个城市属于休闲旅游场所发展较慢的类型,7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11.
发展林业产业是促进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林区人民收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以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针对伊春市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该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伊春林区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抓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抓引导重点,大力弘扬林区建设的主旋律;抓精品创作,造就大森林文艺劲旅;抓平台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抓资金投入,相继建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实践证明,生态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文化条件,为政治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为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生态旅游定义的回顾基础上,从森林生态旅游的外延与内涵两方面,分析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外延开发管理失当,内涵体现不足,提出伊春必须建立内涵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思想,指导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服务设施的开发管理,推动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也是林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伊春林区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桃山、乌马河等林业局进行试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进行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通过对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分析其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其改革的不足,提出建立森林保险保障体系,实施政府对林地产品的规划,并建立健全与林权改革相配套的中介组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盛梅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4):230-232,236
绿色海峡西岸建设是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相衔接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人才资源是绿色海峡西岸建设的主力军,人才环境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土壤,营造并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人才的智力才能得以提升,活力才能得以增强,创造力才能得以迸发。优化林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决策环境、优化林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环境、优化林业人才资源开发的人文环境是绿色海峡西岸建设的林业人才资源开发环境优化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伊春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结合伊春林区实际,论证了“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落实处置权”的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分析了“远封近分、三林流转、大力发展民有林”的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和民有民营、股份合作经营、国有民营的民有林发展模式的利弊,并就改革坚持的原则、需突破的政策障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资源的价值和生态环境的效益。评估森林生态资产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通过比较其他研究者的成果,总结出生态资产评估现存的三个视角,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按照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不同林分,对伊春林区森林的涵养水源价值、固定C02和释放02价值、保育土壤价值、营养物质循环和养分储藏、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景观资源等7种生态资产形式在三种视角下做出评估,并比较三种视角下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资产运营途径,旨在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该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江西省宜春市坚持绿色理念、发展现代林业的实践经验。狠抓"造"和"管"两个重要环节,做大森林资源总量,扩大生态环境容量。立足资源优势,把油茶、毛竹、花卉苗木和旅游等产业作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赢的突破口,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创新教育形式,强化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山西省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城乡一体化推进造林绿化,勇闯先河开展林权改革,绿色转型壮大林业产业,持之以恒管护森林资源。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干果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力抓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20.
矿业开发活动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占用耕地,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水均衡,破坏地貌景观等.通过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出"绿色矿业"理念及解决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和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