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金融理论以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证券资产定价转化为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关系,实现证券资产的间接定价。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的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证券资产定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但这些理论模型间缺乏内在一致的分析框架,尚未突破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金融理论范式及其困境 (一)现代金融理论逻辑范式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随机游走(RW)和有效市场假说(EMH)基础之上的理论金融为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参照系,但它却忽略了对投资者心理因素的细致分析.正是这一缺陷使得行为金融对EMH和CAPM产生了质疑,开辟了证券投资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在投资研究领域,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现代主流金融理论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秉承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其模型与范式是以"理性"作为最基本的分析框架的,以理性的"经济人"作为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从而形成了以数理金融为表征的现代主流金融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投资组合是现代金融理论和投资理论的基础,它以理性投资者、市场有效和风险中性为假设前提。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市场有效程度还比较低,建立在成熟有效市场上的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应用存在着局限性。在借鉴和应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现代证券组合投资理论在我国的实用性,并结合中国的实情,将投资组合理论与政治、政策、投资者心理各因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将理论与具体的实地调研、投资经验结合起来运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础是假设所有市场投资者为理性的,同时市场是充分有效的。但是由于投资者的思维偏差会导致行为错误,这种理论的缺陷在于其并不能合理的解释投资市场中大量存在的异常现象,引发人们对基于传统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有效性的质疑而行为金融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新理念,有效地解释了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本文即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相应的对投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行为金融理论及其投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理论,弥补标准金融理论的不足,开始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利用投资者行为偏差所导致的证券定价误差,发展了一种新的投资策略,来获取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8.
有效市场假设(EMH)作为现代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由于其过于简单的假设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市场中的金融现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日益兴起且影响不断扩大,对EMH形成了挑战。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提出证券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卖空机制与证券价格关系理论研究文献的初步梳理,笔者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大致也是沿着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方向在不断深化与拓展,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是从静态角度考察卖空限制与证券价格高估的关系问题,二是从动态角度考察卖空机制对证券价格波动性(或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就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而言,一是基于市场微观结构和行为金融理论,二是基于经济学的供需分析方法。目前,理论界在继续从市场微观结构与行为金融角度深化对该领域研究的同时,越来越发现把借券市场纳入研究框架,并从市场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对该领域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新突破。行为金融对于证券投资的指导意义在于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理性人"假说的突破,由此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异象",投资者的行为思维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非理性。基于对投资者行为金融表现的研究,为投资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其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和市场有效性假设,而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却常常呈现出与之相悖的现象,有效市场理论和人类理性行为的模式并不完全正确。近年来源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及其分支行为金融理论(Be-havioral Finance)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对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国外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及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公司金融突破了传统公司金融理论的理性框架和研究范式,注重对参与人的心理和实际行为进行分析,使它的假设更加贴近资本市场的现实,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外部市场的无效性和内部管理层的非理性对公司的融资、投资及股利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本文对行为公司金融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综述其主要理论、已经取得的成就,并对行为金融在我国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杜玉静 《时代金融》2013,(15):180+186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这也是基本的经济学假设。但在实际金融活动中,投资者并不是都是理性的,投资决策受到各种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投资者非理性金融活动的积聚,很容易危及金融稳定,导致金融危机。本文从非理性金融活动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四个方面个体和集体的非理性因素,认为非理性金融活动是导致的市场失效是金融危机根源之一,要切实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开展从投资个体及机构到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全面监管体系,阻止非理性金融活动的积聚,维护系统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卖空机制与证券价格关系理论研究文献的初步梳理,笔者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大致也是沿着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方向在不断深化与拓展,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是从静态角度考察卖空限制与证券价格高估的关系问题,二是从动态角度考察卖空机制对证券价格波动性(或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就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而言,一是基于市场微观结构和行为金融理论,二是基于经济学的供需分析方法。目前,理论界在继续从市场微观结构与行为金融角度深化对该领域研究的同时,越来越发现把借券市场纳入研究框架,并从市场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对该领域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经济学是人们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地运用经济学理论探索、研究金融学中的均衡与套利、单期风险配置以及多时期风险配置、最优投资组合、均值-方差分析、最优消费与投资、证券估值与定价等等,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经济学与金融学交叉性的学科。金融经济学是金融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和数学基础上专门解决不确定性和动态性问题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作为传统的金融学模型的基础,新古典经济主义是它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描述了经济人自私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利益最大化且多有非理性的特征。任何资产的价格由市场来配置,需求和供给会影响到价格。传统金融学建立在理性决策之上,但是它存在着先天缺陷,因而出现期望效用理论。行为金融学是一个崭新且飞速发展的领域,它克服了传统金融学将人固定为同质理性人。行为金融学在认知心里学理论方面,结合人类主观思维对金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和预测,在这个条件下,人们是如何进行预测的。同时现代研究指出,在有效市场理论框架下,传统理性投资者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不能解释许多现实问题。行为金融学理论意在协调投资行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在内的与传统理论相互矛盾解释。  相似文献   

17.
赵华 《济南金融》2007,(3):16-19
从随机游走、行为金融到混沌,从现代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到异质信念资产定价理论,三种学说和三种定价理论同时存在于当今资本市场的研究中,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解释了资产价格的波动。本文的研究理清了三种重要定价理论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有限理性,线性与非线性,价格波动的外在机制与内在机制,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资产定价理论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王敏 《济南金融》2009,(7):81-82
<正>投资者行为通过影响资产定价而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传统金融理论在完全理性人的假设下研究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行为不同,行为金融理论在心理学、决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行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论预期效用最大化和有效市场的研究范式,从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出发,重新审视主宰金融市场的人的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从而有效地解释了众多的市场"异象"。  相似文献   

19.
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新突破。行为金融对于证券投资的指导意义在于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理性人“假说的突破,由此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异象“,投资者的行为思维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非理性。基于对投资者行为金融表现的研究,投资者应建立起应对于自身非理性行为心态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新突破.行为金融对于证券投资的指导意义在于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理性人"假说的突破,由此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异象",投资者的行为思维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非理性.基于对投资者行为金融表现的研究,投资者应建立起应对于自身非理性行为心态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