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旨在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的现象、原因和相应对策.“用工荒”的本质是劳动力市场的局部不均衡,文中运用劳动力市场供求模型分析了形成用工缺口的主要原因,其中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和东部地区相对优势下降是最主要因素.要解决“用工荒”问题,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并且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员工生存环境;政府要积极维权,建立技能培训计划;员工应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自身技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用工荒”问题,人民银行徽县支行选择50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在就业、收入、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使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很难达到均衡,导致出现用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集聚良久的市场需求开始集中释放,同时,由于金融危机之时,中小企业为了应付危机,裁掉大量的人员,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应对需求上措手不及。本文通过分析造成中小企业“用工荒”的原因,本着“成本一效益”原则,着力用管理会计的知识解决可控因素,以期对缓解中小企业“用工荒”问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2010年春节刚过,中国内地历来对农民工需求巨大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又闹起了“用工荒”。  相似文献   

5.
马芊 《新理财》2014,(2):81-81
2013年,民营实业遭受了融资难、用工荒、高成本以及高税费多重考验。对于记者“管理模式升级”的问题,重庆远识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远识实业)财务总监赵西称,如今的挑战不是“是否需要”,而是“如何实现”管理模式的升级和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年之后,各地“用工荒”再度如期而至,东西部用工拉锯战再启。一方面是东部、南部企业用工缺口较大,招人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是中部、西部企业用工需求扩大,农民工开始“回流”。河南、重庆等传统劳动转移大省,不仅省内转移超过省外,而且转移就业差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在7月7日由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11下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座谈会”上指出,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小企业融资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慢性病,而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有了急性发作的倾向。有人将此称为“三荒二高”(用工荒、融资荒、用电荒、成本高、税费高)。  相似文献   

8.
石磊 《国际金融》2010,(3):34-36
一、"用工荒"将降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重启的可能性近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特别是"用工荒"引发市场的关注,东南沿海的"用工荒"是否反映出中国出口制造业开工量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民工薪水的上升是否预示着中国即将迎来螺旋式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
"用工荒"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工荒"现象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出现,现已蔓延到全国.本文从统计学的角度,认真整理和分析了我国当前"用工荒"的成因和机理,并试图探索形成"用工荒"的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和数据表现.经过分析,本文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特别对于制造业来说面对"用工荒"应该首先选择转型发展,提升产业层级,重新规划产业格局,创造自主品牌和创新产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春节过后,用工荒又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且,今年的用工荒比去年来得更早、更猛,连一向号称打工大省的四川、安徽、河南、湖南等中西部地区企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用工荒"现象日益凸显,并且愈演愈烈,逐渐趋于普遍化和常态化。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则更加明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针对企业如何有效地破解"用工荒"难题,积极应对用工短缺的挑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和激励机制等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为企业化解"用工荒"困境给予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蔡惠 《中国外资》2011,(14):183-183
"招工难"从2010年后越来越难,2011年春节后许多地方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象,很多专家预测,"用工荒"将成为一种常态,迫切需要企业进行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用工荒"与"招工难"的原因并作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一个企业周而复始地出现"用工荒",说明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意识需增强,还说明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没能跟上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年来,"用工荒"似乎成了每个春节之后就会被"传唱"的"咏叹调"。但"老调"之中却有新词,如今的"用工荒"从内容到实质,已随经济社会的变迁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用工荒"的出现,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有关;与农民工在农业之外求职  相似文献   

14.
钱荒、电荒、用工荒……最近一段时间,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因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抗风险能力不强,生产经营不可持续,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日子过得并不幸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我国东南沿海现中小企业“倒闭潮”。一时间,社会各界重新将目光聚焦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矛头”更是指向了信贷融资。对此,各方面都予以高度重视,财税、金融等均加大了政策倾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招工难"从2010年后越来越难,2011年春节后许多地方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象,很多专家预测,"用工荒"将成为一种常态,迫切需要企业进行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用工荒"与"招工难"的原因并作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段延锋 《时代金融》2013,(12):113-114
农民工是当前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低成本的劳动力要素。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在我国这个人口大国也出现了"用工荒"现象,"用工荒"的出现,在使农民工工资得到提升的同时,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这就使得我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消失殆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经济时期,我国企业一方面要面对农民工"用工荒",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门槛。本文从农民工"用工荒"成因分析出发,进而找到一条促进农民工就业的路径,解决农民工"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叶檀 《中国外资》2011,(5):14-14
<正>用工荒是好现象,说明中国产业正在转移,说明目前对农民工极端不利的恶劣环境有了改变的希望,说明前两代农民工无法受到教育、代际传递的贫穷有可能得到扭转。用工荒是产业转移的正常现象,目前  相似文献   

18.
文旨在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的现象、原因和相应对策。"用工荒"的本质是劳动力市场的局部不均衡,文中运用劳动力市场供求模型分析了形成用工缺口的主要原因,其中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和东部地区相对优势下降是最主要因素。要解决"用工荒"问题,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并且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员工生存环境;政府要积极维权,建立技能培训计划;员工应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自身技能。  相似文献   

19.
元宵刚过,"用工荒"再度凸显。同往年相比,今年的"用工荒"无论从程度、范围,还是结构,都出现了新特征。就流向而言,农民工已由"单向度输出"转变为"多向度流动";就范围而言,招工难正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城市蔓延;就持续性而言,区域性、结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以来,我国“用工荒”现象一直存在,预示着在既定城乡比较收益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殆尽,我国经济迎来了刘易斯转折点.同时,2012年,我国实际人均年收入为4500美元,标志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我国基尼系数高企,收入分配不平等凸显,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本文运用刘易斯拐点和库兹涅茨转折点理论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为应对刘易斯转折点带来的挑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实现经济的转型,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