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产业集群概念的引入,其已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社会资本作为一项重要资源,成为集群融资研究的焦点。社会资本可被表现为基于集群模式的规范、信任与网络。本文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为大背景,对产业集群、集群融资与社会资本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阐述集群模式中社会资本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钱水土  翁磊 《金融研究》2009,(11):194-206
本文利用浙江省民间借贷监测网络的各地市民间借贷利率数据,对浙江非正规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正规金融相比较,非正规金融能够更加明显地解释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加入社会资本变量,本文发现非正规金融与社会资本变量存在内在关系,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通过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而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此外,与社会结构导向的社会资本相比,社会道德规范导向的社会资本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以其独特的优势,大大减少了产业集群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率,强化了区城的持续竞争优势。东北地区要振兴,就必须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其关键在于社会资本的重构。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集群各组织之间的联系;完善信任机制,塑造企业诚信;培育企业家资源;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发展与风险资本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世界上成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都无一例外地依靠风险资本投资发动机的推动.我国也应以风险资本投资作为驱动器,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5.
组织边界历来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并已形成丰富的相关理论成果,但对于产业集群的组织边界研究却未能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基于交易成本、分工效率、集群能力、组织生态和社会资本等多个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多重边界及其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提供了认识产业集群组织边界的多种视角。  相似文献   

6.
FDI对浙江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天芹  白莉莉 《浙江金融》2007,(8):57-57,56
产业集群与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浙江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与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资本集聚、技术外溢和市场需求三个影响途径来实现,由此产生了产业集群效应EIC(Effect of Industrial Cluster)。本文对资本集聚、技术外溢以及集群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浙江政府和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FDI发展地方产业集群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创意产业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获得了极快的发展,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形势下形成的创意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是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规模,因此对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对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量的产业集群,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发展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产业集群,而这离不开金融支持。国外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集群及相关政策,国内关于"两型社会"、"产业集群"或"金融支持"方面的研究或者考虑其中两个方面的研究较多,这些能给我们有益的借鉴与启发。但是将这三方面结合起来研究的却相当缺乏,没有基于"两型社会"视角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体研究,尤其缺乏实证分析,这将成为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加速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logistic函数的单向依存性产业集群模型,分析了依存型产业集群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单向依存性产业集群的依存性必须足够的强才能保证整个集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加速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logistic函数的单向依存性产业集群模型,分析了依存型产业集群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单向依存性产业集群的依存性必须足够的强才能保证整个集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税收征管效率衡量的是税收征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税收征管的投入是税收成本,衡量指标是税收成本收入率(包括征税成本收入率和纳税成本收入率);税收征管的产出是税收征管的有效性,即通过税收征管过程保证纳税义务人依法纳税目标实现的程度,其最终衡量指标是纳税遵从度或税收征收率,中间衡量指标包括税务登记率、纳税申报率、申报准确率和税款入库率.在纳税遵从度(税收征收率)一定的前提下,税收成本收入率越低,税收征管效率越高;或者在税收成本收入率一定的前提下,纳税遵从度(税收征收率)越高,税收征管效率也就越高.税收征管效率的评价指标是税收征管效率指数,税收征管效率的高低,主要受经济税源因素、税收制度因素和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各界关注,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建议纷纷出台,产生了不同的金融支持模式.在政策性金融的概念下把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模式,分为主从模式和平行模式,但在具体支持手段上却有较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中,中小投资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上市公司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分析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问题,构建由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构成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方程以及Matlab仿真分析,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博弈中任何一方的策略选择都会影响其余两方的策略选择,同时也会受到另外两方策略选择的影响;(2)在一定条件,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存在三个演化稳定策略;(3)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完善程度对演化博弈参与主体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策略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4)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侵害行为收取的罚金水平对上市公司的行为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机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初步研究。首先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等三个方面综述了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并分别分析监管监管者的六个主要机制,最后,提出区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有机结合的整体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要处理好四大基本关系,如果这四大关系处理好,资本市场就能够发展与繁荣,中国股市就能够走出长期低迷的困境。否则,再好的制度安排都无法实施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期间,党中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有效减轻了广大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站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高度做好减税降费工作,更好发挥减税降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作用,需要用好"互联网+"和"大数据×",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努力挖掘大数据价值,实现政策服务精准有感、政策享受高效便捷、政策效应最优释放。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疫情期间中国财税扶持政策的类型、内容及其有效性.然后根据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数据(ESIEC),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及工具变量等方法,对疫情冲击下我国财税扶持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显示,税收优惠政策和稳岗政策分别使企业正常经营的概率显著提高约4.6和3.9个百分点,而金融支持和租金减免的政策效应不显著.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且进一步分析表明政策效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本文从持续稳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积极应对“非典”疫情对行业带来的压力和冲击,在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注协和各地方协会在积极指导行业做好防治“非典”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调查和研究“非典”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并广泛听取了执业机构的意见和建议。现将“非典”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非典”疫情对行业的影响这次“非典”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疫情高峰期的执业活动受限,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下滑;少数执业机构出现暂时的财务困难;5、6月份的培训工作受到影响,年度后续教育课时完成难度大;资格考试考前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融资融券交易理论上应具有价格发现、价格稳定、提高流动性等基本功能。本文从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理论机制出发,针对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价格稳定作用。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指数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融券交易对指数波动有一定平抑作用;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个股有价格稳定作用,除极个别个股的融资作用表现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