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本是家用电器的制造和消费大国,在《家电再生利用法》实施之前,日本每年约有2000万台废旧家电,这些家电中的80%左右被零售者回收,约20%被市镇村政府机关回收。这些废旧家电仅有10%左右的金属被回收利用,其余则被直接或粉碎后填埋。  相似文献   

2.
2001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家用电器回收法》,是世界上最早对家电回收立法的国家之一。根据这项法律,家电生产商和进口商对制造、进口的家用电器有回收义务,并需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资源的回收利用。而消费者在废弃大件家电时,则需要交纳处理垃圾的费用。  相似文献   

3.
陈新军 《价值工程》2022,41(9):139-141
基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建筑垃圾生产量日益增加,建筑垃圾大多数未经过任何处理,就被运至简易填埋场或露天堆放,缺乏有效的建筑垃圾管理策略和先进的处置技术,对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现象。由此可见,对建筑垃圾进行合理回收与使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建筑垃圾的危害及处理现状,分析了建筑垃圾固废的分类,介绍了建筑垃圾固废的回收再利用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企业》2005,(11):50-51
瑞典:超级市场设置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美国:有一群特殊的“侦探”;英国:家庭垃圾再利用率4年翻番;日本:废家电变出大金矿;瑞士:废纸回收及处理之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设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外发达国家对电器产品回收再利用非常重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建设逐渐加快,以废旧家电为代表的电子垃圾越来越成为困扰全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对电器产品回收再利用非常重视。例如,日本2001年施行《家电循环利用法》,特定了家电电器再商品化的范围和循环体系,电脑、冰箱、洗衣机、空调4类产品的废弃者一次物流到从小商贩、居委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因人口众多,电子电器产品的实际拥有量非常大,当这些产品被淘汰或换代时,产品废弃的数量同样巨大。如何有效地进行废旧电器电子的资源化回收处理,已经成为当前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及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分析了我国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机制及出台积极的经济政策,同时利用经济政策和利益驱动刺激回收市场发展,并加大绿色技术投入,使得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使得数量巨大的电子垃圾产生,而各类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刷电路板,如此多的废印刷电路板势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当下对废印刷电路板(WPCBs)的资源化利用主要集中在金属部分,而对非金属材料部分的资源化和安全处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然而WPCBs中非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如何处理好当前存在的二次污染及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及寻找高效、简便和绿色的回收利用方法已是非金属材料资源化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在非金属材料的回收利用中,利用物理的方法回收简单的处理工艺、较低的成本、相对较高的资源利用率等优点使其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8.
论青岛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敏  李艳 《物流技术》2005,(5):19-22
废旧家电的处理追求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两大目标,因此需要政府必要的干预。同时,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又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应该运用现代物流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建立废旧家电的回收物流网络,提高废旧家电的处置效率,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青岛市构建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各国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电子垃圾已经成为环境和健康的巨大隐患.这些让人头疼的垃圾该怎么解决并且变废为宝,成了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而让人忧心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回收利用之余,还会将大量电子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并将此作为解决电子垃圾的办法之一,给发展中国家制造了更大的环境难题. 非洲不再做发达国的垃圾场 "这两年家电更新换代很快,用坏的电器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当垃圾放在后院."居住在内罗毕的简·旺葛指着后院围墙下堆放的旧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和电脑显示器,很是头痛.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标准化》2008,(2):40-43
垃圾分类回收 从工业生态学的视角看,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是终将有一天可以使用的原料矿藏.只是,回收利用的原料或废料中的物质含量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废品回收利用的价值随其物质含量的多寡而定.如果回收资源中的物质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会太高,如废钢铁、废塑料的分拣,运输的成本更高.混置为垃圾,分置为资源,许多垃圾因为没有分拣而不能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辽宁经济统计》2010,(1):40-40
据统计,家电以旧抉新实施两个多月来,全国9个试点省、市共回收5大类旧电器近200万台,新家电销售也突破150万台,销售额超过60亿元,充分说明家电以旧挟新政策已成为刺激消费的一项有力措施。然而,在操作环节中仍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回收价格偏低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废杂铜回收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蕊  彭频 《物流科技》2011,34(5):8-10
从废铜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与分布、企业结构、工艺设备水平和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分析了废杂铜回收利用的发展现状,指出废杂铜回收和再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废杂铜回收利用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试点城市以来,积极组织开展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试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回收体系建设,力争2006年实现废旧家电乜及电子产品集中回收和处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以绍兴市为对象,指出了建筑垃圾处理现有体系的回收实践过程中,明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建筑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广义上建立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模型构架。从狭义上建立可操作流程和具体步骤。最终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绍兴市目前存在的建筑垃圾相关问题的有效的缓解办法,促进建筑固废行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达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效果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企业研究报告》2005,(4):21-23
我国还没有制定“家电报废标准”,所以废旧家电界限并不清晰。旧家电指经过一次消费后仍然保持部分原有使用价值,一般不需要复杂的修理加工或根本不需要修理加工即可满足再次消费的各种家用电器;废家电是指经过消费后基本上丧失了原有使用价值而不再保持原有功能的各种报废家用电器。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是家电产业、信息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家电产业和旧货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比利时的垃圾管理在西欧国家中是做得最好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比利时三大行政区就分别制订了“垃圾管理战略”,包括制订相关法令、发放垃圾回收利用补贴、征收垃圾回收税、扩大生产厂商回收垃圾的范围和责任等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态治理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发展举措正在全国落地生根,加强环境治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垃圾围城"状况日渐严重,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新时代生态治理的大背景,针对目前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对垃圾分类回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探讨垃圾分类回收全流程的利益实现机制及其相关对策,从而为促进科学、合理、高效的垃圾分类回收提供启发性的理论借鉴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浅论纸塑铝复合包装回收再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尤为重要、尤为迫切的战略性任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包装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回收及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并因此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纸塑铝复合包装的再利用是绿色包装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利乐包回收利用不仅会带来许多商机,也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文中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从政府、企业和市民三个利益主体出发,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对三方在废旧家电回收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博弈模型,并对模型的均衡求解进行比较,提出了政府补贴下的专业企业有偿回收废旧家电的新机制。文中通过博弈分析,为我国构建良好的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废旧家电回收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垃圾数量日趋庞大,但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收效甚微。通过社会实践小组的现场采样,走访调查,得到结论:垃圾回收系统不完善以及市民关注程度低是导致城市垃圾分类“宣传意义”大干“实际效果”的主要原因。小组通过新闻、网络媒体总结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并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对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