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部论丛》2005,(9):49-49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新货币。  相似文献   

2.
现在全世界的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额已超过1500亿美元,每年的外汇交易额已达500万亿美元以上,外汇交易额已是国际商品交易额的大约10倍,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每年的融资已超过1500亿美元,汇率稍一波动,对于一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将造成巨大的影响。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无不与汇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汇率制度改革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固定汇率制的建立和破产固定汇率制是由美国一手促成的,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其中规定:参…  相似文献   

3.
7月21日,人民银行就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布公告,调整美元对人民币交易起始价格,并从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外汇市场运行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邓翠萍  林倒 《发展》2007,(1):120-12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施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这次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据此形成更富弹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笔者结合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对本次汇率制度改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许轩 《北方经济》2006,(4):54-5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升值2%.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为进一步推进汇率机制改革,11月24日又推出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央行的汇率改革及配套措施适时适度,促进中国完善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一国的汇率制度安排是整个外汇管理体制的核心,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涉及的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所渭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合理汇率制度的选择,其实不仅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而且也会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汇率制度选择的依据 汇率制度选择,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争论较多的理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程及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入手,多角度论证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为内在约束,注重汇率的实用性、改革的渐进性、与其他经济体制改革顺序安排的合理性,并且逐渐遵守国际规范和兼顾国际反应,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独具特色的汇率制度改革道路。从近期和中期来看,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于汇率制度的争论由来已久,而现在则是热门话题.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停息。而围绕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文献,其讨论则集中在:人民币应该继续钉住美元还是采取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加入WTO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要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先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  相似文献   

9.
汇率并轨──外汇体制的重大改革为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与交往,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实行进一步改革,这次外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实现汇...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主动收窄汇率浮动区间,虽然仍然保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演变为“准固定汇率”。7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重新确立了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从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升值幅度的确定——为什么是2%? 2%的升值幅度的确定,实际上主要考虑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总体规模以及特定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企业的适应能力。2004年我国商品贸易和服务项目顺差是32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不到2%,加上考虑到中国的出口弹性和进口弹性,从总量上来看,2%的升值幅度基本上可以促成实现商品贸易和服务项目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12.
13.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即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中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保持主体汇率制度不变.但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性的、关键性的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鹏宇 《北方经济》2006,(10):66-67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强。而后,通过增加外汇市场主体、引进做市商制度、提供远期和调期等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等一系列措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对外汇资源的配置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实现了有升有降的小幅双向波动,总体上呈升值态势。总体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平稳实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祁彦军 《浙江经济》2002,(16):34-35
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一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进程,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到1998年,IMF182个成员国中有144个国家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说,资本项目放开管制成为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内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资本项目开放是指消除对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账户下各项交易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课税及补贴,其实质是资  相似文献   

16.
新兴国家汇率制度转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型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转型的研究,分析了汇率制度转型前宏观经济的状况,认为:自愿转型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而危机推动的转型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并总结了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鹤麟  孟文琦 《特区经济》2004,(12):141-142
一、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现状及缺陷 1.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1994年底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中,我国对外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从实施的进程来看,人民币汇率始终在100:8277-86212的范围内盯住美元窄幅波动,尤其是1998年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几乎固定在100:8277—82791之间,在长达6年的时间中波幅上下不超过026%,基本呈一条水平直线。  相似文献   

18.
田园 《首都经济》2005,(9):66-68
2005年7月21日19时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自即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1%),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同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9.
自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应放弃固定盯住汇率制,本文认为这一观点忽视了我国的特殊情况。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还没有具备成熟的远期外汇市场,这一状况不利于我国过早扩大汇率制度弹性。另外,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扩大汇率制度弹性和由此引起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可能加重通货紧缩的程度,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维护现行的固定盯住汇率制。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由人民币实际上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从当日起调整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在此基础上,我国又推出了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扩大了外汇市场参与者的主体.增加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外币的远期和掉期交易.并在2007年5月又进一步提高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