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旅馆法     
国际旅馆法是国际旅馆业普遍承认的,由国际旅馆协会制定的法规。现在继续生效的是国际旅馆协会执行委员会1981年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一致通过的立法。其内容如下: 国际旅馆法  相似文献   

2.
郑晶 《旅游学刊》2007,22(4):84-87
中国旅游强制保险立法分为旅游意外保险和旅行社责任保险两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旅游强制保险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规避旅游风险,理论界和实务界始终存在疑问.本文从旅游意外保险制度、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的具体规定出发,论述旅游强制保险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并探讨该项制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分析,世界各国旅游立法有不同的模式,关注点不尽相同.与其他各国旅游立法相比,我国旅游立法的最大亮点,体现在以人为本,将公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第一,《旅游法(草案)》的立法宗旨,宣示了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在章节构架、内容布局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旅游法坚持以人为本,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对旅游者权利的规定无论在内容和保护力度上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体现了国家对富裕起来的人民渴望过上美好生活愿望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旅游立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国华 《旅游学刊》2006,21(3):83-89
与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趋势相比,同发达国家的旅游立法实践相比,甚至与我国其他经济领域的法治进展相比,我国的旅游法治尤其旅游立法还相当滞后,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旅游立法模式不明、立法的宗旨太乱、旅游市场监管模式定性欠准、法律法规缺乏统一和协调以及市场准入制度有待调整等五个方面.笔者在分析前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或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健 《旅游学刊》2012,27(9):91-98
文章从对旅游学科尴尬处境的分析入手,讨论了如何以理性思维构建旅游学科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研究历程,提出并分析了旅游学科得以建立的三大基础,即文献基础、理论基础、人才基础以及各自的内容和特点.文章认为,旅游学科的文献基础包括学术研究文献、旅游实业界经营管理运作文献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文献,以学术研究文献为核心和重点.最后,文章讨论了旅游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论问题,认为旅游学科的理论框架由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应用理论三个层面构成,最能体现旅游研究特点的方法论是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家庭旅馆业的发展——以桂林龙脊梯田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 ,家庭旅馆在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甚至受到了许多旅游城市的重视。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 ,着重分析了家庭旅馆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以求对我国家庭旅馆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7.
传奇希尔顿康拉德·希尔顿(Konrad N.Hilton,1887—1979),旅店之王、酒店大亨、希尔顿饭店集团的创始人。1887年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曾控制美国经济的十大财阀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服过兵役,并被派往欧洲战场,战后退伍经营旅馆业。1907年,正当美国发生经济大恐慌那年的圣诞节,一个名叫  相似文献   

8.
家庭旅馆业的发展--以桂林龙脊梯田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彤 《旅游学刊》2002,17(1):26-30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家庭旅馆在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受到了许多旅游城市的重视。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着重分析了家庭旅馆发展的特点和问题,以求对我国家庭旅馆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通过内容分析法梳理与研究我国旅游法律法规条文中社区参与旅游的权利.研究发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权利仍未完全得到法律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尚未确立.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当前旅游法律法规以部门规章为主,法律层级和法律效力较低,适用范围较窄;尚未或者较少在立法宗旨和专门章节或条目上体现社区参与旅游的内容;在保障社区参与的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方面尚存不足;在促进当地居民社会增权与心理增权方面仍须完善;部分法律法规重于社区责任和义务的强调而轻于相应权利的赋予.为此,就我国社区参与旅游权利的立法层次、宗旨、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继刚  左冰 《旅游学刊》2012,27(7):11-18
文章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跟踪调查和法经济学分析,指出了旅游吸引物权存在的事实和现实基础,提出从法律上确立旅游吸引物权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并在物权法的框架下对旅游吸引物权的具体立法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以助于系统性地解决旅游发展中农村社区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和旅游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性以及农民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