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琦 《经济导刊》2009,(7):21-24
始自去年9月份的国内IPO暂缓发行似乎已接近尾声。中国证监会5月22日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截止至6月5日。意见稿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拟完善询价和申购报价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剑 《技术经济》2014,(2):104-111
利用2010—2012年中国A股443家询价对象的45630组详细报价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信息优势"询价对象与"信息劣势"询价对象的平均报价之差的代理变量,使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询价制度下A股市场中是否存在"赢者诅咒"假说进行了检验。进而利用询价阶段的详细报价数据,构建了3个衡量机构投资者审慎报价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第三阶段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优势"投资者与"信息劣势"投资者的平均报价之差与IPO首日抑价率成正比;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5月实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询价对象报价的审慎程度;导致新股发行抑价率高的主要因素仍是二级市场炒作。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2012年中国A股443家询价对象的45630组详细报价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信息优势"询价对象与"信息劣势"询价对象的平均报价之差的代理变量,使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询价制度下A股市场中是否存在"赢者诅咒"假说进行了检验。进而利用询价阶段的详细报价数据,构建了3个衡量机构投资者审慎报价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第三阶段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优势"投资者与"信息劣势"投资者的平均报价之差与IPO首日抑价率成正比;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5月实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询价对象报价的审慎程度;导致新股发行抑价率高的主要因素仍是二级市场炒作。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刊》2014,(1):20-23
正*将对询价、路演、网下报价过程进行抽查*发行市盈率超过行业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的,须连续3周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网下报价投资者不具备定价能力,或没有严格履行报价评估和决策程序、未能审慎报价的,禁止参与询价中国证监会对新股发行的过程监管将再度加码。1月1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证监会公告  相似文献   

5.
IPO堰塞湖犹如利剑高悬,资本市场下一步改革迫在眉睫.而郭树清主席在部署2013年工作任务时,新股发行改革依然是任务重点. 制度创新是改革过程中初始成本最低的触发点,但通常又是成效最大、影响最深、见效最快的变革.对于发行制度改革本身,在2012年4月发布了关于发行体制改革的最新《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涉及了发行询价定价等问题,但仍然没有触及发行制度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如何疏导800多家在审IPO企业形成的堰塞湖困境,重振投资者信心、扭转二级市场的低迷是困扰中国资本市场最紧迫的问题;而从长期来看,继续发行制度改革、鼓励市场创新、完善证券法治建设、落实退市机制等问题同样关系着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全局,均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的新股询价机制改革以后,新股发行正式取消了询价的"窗口指导"。文章以2009年政府对新股发行的"窗口指导"改革为背景,选取改革前后在我国A股中小企业板上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边界模型,对"窗口指导"淡化前后新股发行定价中的折价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改革以前新股折价行为显著存在,且折价程度不容小视,新股故意折价是IPO高抑价的来源之一;而2009年改革后新股折价行为消失,IPO抑价几乎完全来源于二级市场对其估值过高。  相似文献   

7.
刘纪鹏  曾斌 《经济》2013,(Z1):128-129
IPO堰塞湖犹如利剑高悬,资本市场下一步改革迫在眉睫。而郭树清主席在部署2013年工作任务时,新股发行改革依然是任务重点。制度创新是改革过程中初始成本最低的触发点,但通常又是成效最大、影响最深、见效最快的变革。对于发行制度改革本身,在2012年4月发布了关于发行体制改革的最新《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涉及了发行询价定价等问题,但仍然没有触及发行制度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报价是询价制度下IPO定价的核心环节,本文从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角度研究中国股票一级市场IPO"三高"问题,以及二级市场新股上市首日及长期表现。研究发现,我国询价机构的报价存在较大差异性,表明机构报价过程中意见分歧较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询价机构报价差异性越大、意见分歧越严重,一级市场IPO定价过高问题就越突出,并导致"三高"问题的出现;同时,机构报价差异性与IPO首日收益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级市场投资者意见分歧已通过询价机构报价的方式提前反映到IPO定价中;而长期来看,机构报价差异性越大,未来股价下跌幅度越大,市场低迷问题也越突出。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市场IPO现象、改革与完善IPO定价机制,以及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推出已六年有余,其中2012年之前上市282家。从前282家来看,整体超募现象在好转,但超募问题仍然没有有效解决。本文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净超募比率前十的股票具体分析,找出其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超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特点。基于上述现状,本文利用金融学中基本理论分析超募所导致的危害,并提出几点建议:改善新股发行询价机制、加快创业板市场注册制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的步伐,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信息披露,健全监督机制及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对新股发行的影响,探讨了发行制度与新股定价等相关问题。本文发现改革后新股发行价上升使得首日折价水平显著下降,同时新股发行价与反映公司质量的财务特征变量相关度增强。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2009年的发行制度改革对于IPO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完善具有贡献,进一步揭示了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一级市场价格发现制度的欠缺是IPO高折价以及IPO价格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7日,证监会颁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核心内容为“强化信息披露,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改革IPO询价与发行制度,强化发行人、主承销商的诚信义务”。该意见是中国证监会深化发行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对证券发行上市建立市场约束机制的重要探索,对我国证券市场诚信建设、市场准入机制以及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左晓蕾 《资本市场》2014,(3):118-119
<正>要真正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始终存在的诸如暴炒新股、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等"顽疾",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关于退市的规定,关于集团诉讼制度和辩方举证制度,对超募资金的管理,阻止高管辞职套现的不道德行为等等。另一方面,投资人转变观念,也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如果大多数投资者都能"独立判断",新股发行市场就会分化,新股必炒的从众现象才会真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股票发行定价效率是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从一级市场角度,首先提出衡量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标准,并对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2000年以前,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相当低,2000年以后,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相对于以前有所提高,但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依然不高。因此建议管理层尽快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新股发行制度及其外部环境改革。  相似文献   

14.
杨爽 《经济师》2011,(10):89-90
新股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带来投资者期望的结果。新股发行一方面成为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的盛宴,另一方面则变成了市场与投资者的梦魇。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成为新股发行市场的毒瘤。新股破发、中止发行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投资和融资功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了投资者的最大期盼。  相似文献   

15.
刘纪鹏 《经济》2014,(7):68-68
正目前股市的询价机制中的两个不合理:中小投资者的缺位失声与询价对象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现行的询价机制中,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大额投资者可以参与新股报价,而普通个人投资者无权参与。这就导致了与中国股市利益息息相关的中小投资者在发行定价环节的失声。  相似文献   

16.
杨建平 《经济纵横》2012,(11):98-101
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中存在保荐人的寻租行为:对拟上市公司进行粉饰包装,提供不实信息;与利益相关方合谋,操控新股发行定价;通过持股或直投获得利益。保荐人寻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抵挡利益的诱惑,新股发行流程为操控定价提供了便利,保荐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使违规行为有了发生的可能,低违规成本让保荐人敢于铤而走险。应通过强化保荐人和市场中介的职责、完善保荐机构内控体系、切断新股发行的利益链、进一步强化监管、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等方式阻止保荐人的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IPO超募现象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懿 《生产力研究》2011,(3):110-111
主流观点认为,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现象严重。对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小企业来说,数额巨大、没有规划的超募资金使用确实存在较大压力,决策不慎可能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市场投资者承受较大损失、社会资源配置失效等问题。文章拟对我国新股发行机制改革以后I,PO超募资金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超募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证监会于去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就新股定价、承销和发售的一系列制度及相关安排做出指导.此次改革的核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兼顾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能够更加合理地为上市公司股票定价.这次推出的新股改革措施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二级市场价差过大、申购资金过多、中小投资者中签率过低等问题.此次IPO的重启,证监会旨在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但权衡之后还是力度不够,广大中小散户还是很难从这次IPO改革中得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中小投资者会承担很大风险(新股改革后,散户中签率会有所提高,但新股又有破发可能);(2)上市公司市盈率定价过高,上市公司股东一夜暴富;(3)上市募集巨资用途不当,未上市的公司无法募资,造成企业发展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9.
吴佩  姚亚伟 《当代经济》2008,(3):130-132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20.
一、对近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评价资本市场的核心是价格形成机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尽如人意。20世纪我国新股发行曾实行审批制;进入21世纪,实行核准制,2005年以后推行保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