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本文通过探讨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货币供应量是内生还是外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这三个问题,最终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
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翠 《新疆财经》2002,(2):26-27,30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模式基础的冲击,提出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利率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支点。  相似文献   

3.
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几个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疏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壮大发展,其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分析了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对货币政策带来的四种挑战,即地货币需求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货币调控方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内生货币供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出发,以中国金融体系为背景,建立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从理论和经验事实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白晓燕 《南方经济》2000,(11):56-58,70
为了尽快消除通货紧缩,国家货币政策适时做了调整,然而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响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非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外汇占款不断增多、受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的制约、处理历史坏账和体制转轨的压力、商业银行超额储备不平衡、金融市场欠发展等。中长期看,我国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稳步、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巧妙、逐步地抽回市场多年积累的流动性。在近期,我国应按照市场原则,相机抉择,推进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配合政府其他部门的政策手段,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10.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能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传玉 《理论观察》2007,(4):156-157
目前货币政策效应不明显,传导机制存在梗阻,货币流动渠道不畅,严重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有效发挥。因此充分发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宏观调控体系作用,促进和发展货币市场,努力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等,才能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oney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money supply and money circulation under the credit money system, thus weakens the power of the traditional monetary policy tools, affects the controllability and validity of monetary medial index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hallenge to the independence of monetary policy of Central Bank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12.
利率政策会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尤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效应在国际间存在传递,加剧了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货币政策效力趋于减弱甚至无效。本文从消费、投资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政策效率低下,货币政策效力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改善利率政策,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其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制约了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经济实体经济结构与金融经济结构的不对称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的机构活力不足,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使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空间减少,等等。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途径,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货币需求模型的变量因子也在发生变化。然后,根据我国近年来货币实际需求,选取变量因子建立货币需求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瑾 《乡镇经济》2007,(12):51-53
新农村建设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其核心是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其基本途径是在对各金融机构市场功能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政府予以适当支持,而支持的最优手段是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培育和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能力。文章认为,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并对三大工具提供支持的途径和操作方式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
政策操作透明度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灵活畅通。通过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分析了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对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并对改进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及其银行结构地区差异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改革》2007,(10):49-55
针对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显著区域效应差异,国内学者提出"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的观点。从研究出发点、具体地区的对比悖论、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四个方面进行再思考,结果表明,银行结构的地区差异才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影响力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成  李一帆  张炜 《改革》2020,(1):100-110
基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从IS-LM曲线和供求理论的双重视角解析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内在机理,揭示两类政策搭配组合的理论逻辑,分析制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现实因素。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供给,以满足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如此方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现阶段,我国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组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对利率的弱敏感性使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受到制约,因而两类政策不仅要在总量层面"对冲"经济增速减缓的压力,而且要在结构层面增强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蔡璟霞 《特区经济》2006,211(8):84-86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理论与现实中都具有可行性与缺点。但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已经存在被利率所取代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比较性地讨论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在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能性,并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