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江城市带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文章从以往的研究中归纳出可以评价利用外资效率水平的一系列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选取了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的效率,并对九个城市的利用外资效率进行分别评价和排名,研究各个城市利用外资的特点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皖江城市带为例,从规模、质量、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0~2012年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值;并通过ESDA模型揭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值增幅达到32.29%,变异系数CV上升说明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日趋显著;县域经济全局上呈现出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集聚型发展模式;局部上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芜湖、合肥的县(市),而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池州、安庆的县(市),且分异格局相对稳定。并从重组城镇空间结构、调整城市产业格局、完善区域基础设施3个方面提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和发展,将极大带动中部崛起和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汽车产业是皖江城市带的主导产业,一方面源于汽车产业链自身强大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则源于皖江城市带汽车产业基础良好、前景可观.广域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集群的拓展,它解决了过度集聚的经济负外部性问题,却并不因为空间范围的扩大而削弱产业集群所能体现的竞争力.皖江城市带沿着广域集群的方向发展,必能做强做大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头和辐射作用。而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则要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为前提,因此,文章通过对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有着丰富的遗址、山水、宗教、工商、名士、戏曲等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国家中部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推动,皖江城市带的旅游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和发展机遇;在宏观政策层面实施统筹发展、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皖江城市带旅游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的背景下,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集聚中心,促进产业集群良性竞争和协同创新,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在研究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总结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宋洪生  梅五汗 《时代经贸》2011,(20):70-70,122
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皖江城市带循环经济层次分析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旅游业被定位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全民旅游计划也应运而生。而崛起中的安徽旅游业,更应抓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优化我省旅游产业布局,使我省旅游业迈上一个新台阶。文章利用安徽省皖江城市带2005~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对皖江城市带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文章对皖江城市带是否具备旅游目的地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体制、机制、产业融合、政策和人才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建设支撑体系,以提升该城市带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仅有利于引导城市的空间发展,而且有利于空间经济的合理组织。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并利用城市间的日发车班次数据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模型确定了各城市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及联系强度,采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了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结果表明:①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②各城市的主要联系方向呈现中心城市指向性和地域相邻指向性特征;③合肥和芜湖为皖江城市带的两个经济中心城市,它们的对外吸引范围较为狭小。  相似文献   

12.
程玉鸿  黄顺魁 《经济地理》2011,31(10):1592-1598
通过以1979年为标准价的广东省各市真实人均GDP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发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发凸显。在时间维度上,广东省经济不平衡经历快速扩张→波动扩张→收缩调整→相对稳定四个阶段。空间维度上,广东省地区经济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珠三角地区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由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所导致,极化效应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经济发展难以赶上珠三角地区。空间集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两者之间相互促进,路径依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3.
郇恒飞  焦华富  汪志 《经济地理》2011,31(11):1828-1833
以连云港市为例,在对港口与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协调度、静态和动态协调发展度对其港口-城市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两者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②连云港市港-城协调发展度先后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基本协调三类,两者协调关系经历了港口滞后型与城市滞后型的交互波动期;③两者的协调关系越来越好,有向协调状态发展的趋势.研究认为港口规模扩大和功能的升级、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腹地经济水平和临近港口的竞争以及港-城的空间联系是影响港-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形成与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华  段浪 《经济地理》2011,31(3):443-446,452
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是基于城市范围内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高校院所、科技中介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各种投融资机构等相关主体相互结网形成的一种战略性服务型经济组织,它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一般经历孕育生成期、快速发展期、成熟稳定期等三个发展阶段。其发展与演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存在于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驱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驱动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作用和效果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广佛都市圈公路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沛权  曹小曙 《经济地理》2011,31(3):371-378
利用GIS手段,以重力度量模型、网络连通度和最短距离度量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分析了广佛都市圈17个县区、127个空间节点的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表明:广佛都市圈的公路路网发育较成熟,受自然环境、经济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其通达性空间格局呈明显的圈层结构,通达性从都市圈的几何中心向外围递减,且向东—西方向延伸,成走廊态势,南北向的通达性递减趋势明显快于东西向,珠江北岸通达性优于南岸,并对广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义乌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结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希军  何平  沈守云 《经济地理》2006,26(6):1026-1029
利用1996、19992、0022、005年的义乌市遥感资料,对城市环线内的城市生态系统景观进行分类,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分析法,在更宏观层次上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05年研究区自然景观减少了145.58hm2,年变化率2.05%,占研究区的百分比从8.95%下降到7.30%;半自然半人工景观减少了3 545.32hm2,变化量超过了1996年一半,年变化率6.17%,占研究区的百分比从72.33%下降到32.17%;人工景观增加了3 690.89hm2,年变化率24.82%,占研究区的百分比从18.72%上升到60.53%。研究区的城市生态系统景观演化就是自然景观和半自然半人工景观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区域关系演化过程及新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与区域关系是定位和指导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立足点,理清城市与区域关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城市与区域的基本关系及其演化动因和演化过程,以此考察我国传统的城市与区域关系特点,以及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与区域关系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指出我国城市与区域关系处于区域框架指导下的城市主导发展时期;新时期,城市的功能性和区域的整体性是城市与区域关系的核心。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城市与区域对立统一关系依然存在,同时,随着城市实体地域与功能地域的空间扩展,城市与区域的边界趋于模糊,城市与区域地理单元走向交织缠绕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8.
苏皖沿江地带城市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苏皖沿江地带城市空间演化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苏皖沿江地带城市空间可持续演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民用航空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蓓 《经济地理》2006,26(4):577-580
选择四川省民用航空网络作为研究个案,分析该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及各参数的时序变化,揭示其变化过程和演化机制。最后就完善网络结构和提升网络层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