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R&D投资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R&D资源的一种投资活动。其在华R&D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介组织、政府及区域创新环境的作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打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经济增长的黑箱,选取2010年内地31个省市的15个评价指标,运用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区域市场环境三大公共因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省域尺度上考察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区位布局。采用2006年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数据,对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区位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吸收利用的FDI规模和市场规模是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区位布局的决定性因素;R&D资源的密集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区位布局的重要因素,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布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打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经济增长的黑箱,选取2010年内地31个省市的15个评价指标,运用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区域市场环境三大公共因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2001~2006年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以揭示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以及地区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R&D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parlel dat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R&D投入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R&D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其R&D投入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即中等投入地区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高投入地区R&D投入的贡献次之,低投入地区R&D投入几乎没有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国内旅游出游力的地理尺度问题.首先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1个社会经济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定量分析得出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验证了"客源地社会经济属性决定其出游力"的研究假说.然后引入三角图解法,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出游力在社会经济规模因子、居民生活水平因子、对外联系水平因子等三个维度上分解,探寻中国省际出游力的区域差异;结合AreGIS样条曲线差值法,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出游力地域空间形态整体呈现"三级阶梯状",与中国三大阶梯分界线大致吻合,累计70%的旅游出游力集中在第三阶梯,中国存在"四大旅游客源地":冀鲁豫、苏浙沪、鄂湘粤和四川.最后从国家地理尺度,兼对中国与世界已研究国家案例国内旅游出游力的影响机制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R&D投入、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研究:1997~2006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1997~2006年的省际创新产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R&D投入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对以专利为测度的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30个省(市)创新能力的显著差异,不仅是源于各地区R&D投入差异,而且创新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进一步证实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改善区域创新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5—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呈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梯形差异分布。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三类,以其为对象,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三类地区的区域创新环境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不同类型地区的创新能力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大陆29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主要动力。其中,R&D经费投入贡献大于R&D人员投入;R&D投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科研产出的影响强于新产品产出;非R&D投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有显著的直接调节作用;创新环境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R&D资金管理现状,应用因子分析理论提出一个企业R&D资金管理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模型确定影响企业R&D资金管理能力的主要因子,进而对我国1991-2007年大中型企业R&D资金管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企业增强R&D资金管理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研发决策影响。利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数据要素与研发决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赋能资本、劳动要素后的要素深度融合,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与劳动密集型工业相比,数据要素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将研发决策纳入后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囿于高风险的利用型研发决策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能够促进数据要素赋能传统要素,二者有效融合能够显著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频繁的政策实验使得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创新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在不确定性政策环境中的行为选择及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检验。基于政策不确定性概念,检验不同类型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人才和资本两个维度分析研发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总体来看,政策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与研发要素流动。具体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研发要素流动具有负向影响,需求层政策不确定性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环境层政策不确定对其无显著影响。人才、资本等研发要素流动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抑制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需求层和环境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促进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伙伴优化组合,提高R&D联盟运行效率,充分发挥R&D联盟的综合优势,针对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的特点与目的,对R&D联盟伙伴匹配性进行了界定,分析筛选了影响R&D联盟伙伴匹配性的主要因素,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伙伴匹配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指标评分规则,提出了分形评价方法,并以华为R&D联盟伙伴选择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其R&D联盟伙伴的匹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为选择的R&D联盟伙伴的匹配程度高,符合华为R&D联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王辉  丁婧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7):112-116
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研究筛选的22个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政府、市场、中介服务、技术、创新平台资源、信息、治理结构、管理水平和协同战略9个公因子;其次,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上述9个公因子对军民技术创新体系协同运行的影响作用,9个公因子可回归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大因素。结果表明,9个公因子对军民技术创新体系协同运行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政府、创新平台资源和组织管理水平因子影响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激发女性研发人员创造活力,对于中国创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科研领域性别结构失衡是长期以来科学共同体内外所面临的问题。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围绕企业、研发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在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下简称创新TFP)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对三大创新主体的性别结构、创新TFP分布的演进进行描绘。其次,采用半参数核回归法探析科研人员性别结构与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TFP间的关联。最后,选用Oaxaca分解法探究STEM研究生性别差异对R&D人员性别差异的解释程度。结果表明:相比研发机构和高校,企业研发人员性别失衡更为严重,相比人口大省、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发达地区对研发人员性别结构的“兜底作用”更显著;创新投入、产出与性别结构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研发人员女性占比越高的地区,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越高;STEM领域研究生数量上的性别差异可以解释约6成的研发人员性别差异,且解释程度呈逐渐增提升势。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当前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点。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整体性视角揭示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因素组态。结果发现:单个要素不构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阻碍因素,但科研机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研发机构R&D经费支出在促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方面发挥较为普遍的作用;存在6条关键路径可以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包括开拓型、产业升级助推型、科研机构驱动型、产业升级与科研机构发展双轮驱动型、科研机构主导逻辑下的高校驱动型、市场和研发机构双元主导逻辑下的多元主体合力驱动型。因此,为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企业融资约束指数及使用随机前沿模型度量企业研发效率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内部控制视角下融资约束与研发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研发效率显著正相关。在内部控制良好的企业,融资约束对研发效率提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在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融资约束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执行前后企业融资约束对研发效率的影响进行对比发现,规范执行后有助于加强融资约束与研发效率的正向关系,但不显著,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中观视角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R&D投入的影响及行业差异,厘清行业异质性背景下要素价格扭曲影响R&D投入的理论机制,运用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结合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R&D资本投入和R&D人力投入均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行业异质性因素在二者间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行业异质性因素的作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行业特征因素如市场竞争、资本密集度、企业平均规模以及对外开放度在不同门槛值区间,要素价格扭曲对R&D投入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析药物研发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O由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在药物研发领域替代了传统的学术角色。然而当前的制药企业普遍缺乏对药物研发外包行为风险的认识及评估。本文借鉴Bahli的理论,对药物研发外包行为的风险因素做出详尽的分析,以期丰富对药物研发外包行为的风险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