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与欧盟(原来称欧共体)建立关系20周年之际(1975年5月建交),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于7月5日制订了新的对华关系政策。欧盟负责对外经贸关系的副主席布里坦7月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一政策的要点,强调欧盟希望同中国“发展政治、经济和贸易关系,加强双方在所有领域的合作”。布里坦说,这是“欧盟有史以来制订的第一个全面对华政策”。欧盟这一举措是欧盟对华关系中的重要里程碑,必将对未来欧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钟清流 《当代经济》2011,(21):10-11
发展理念的偏差曾经使中国经济转型长期停滞不前,给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衰微与复兴的动态变迁过程是一系列多层次、大规模、不均衡转型的外在反映。本文构建"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结构转变"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经济衰微与复兴的历史形成机制进行深层次解释。认为由盛转衰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建国以后经济复兴的重启得益于近代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的转型;1978年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自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而包容性制度环境的构建、经济开放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以及供需结构的调整是中国经济由衰微走向复兴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1995年10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提交了题为《研究与技术开发国际合作展望》的公报。同年11月欧洲议会指定其研究、技术开发与能源委员会对该报告进行深入审议,并要求对外关系、安全与防务政策、发展与合作、经济货币与工业政策、对外经济关系等其它委员会提出各自意见。研究、技术开发和能源委员会于1996年5月7日通过决议——关于欧盟委员会《研究与技术开发国际合作展望》的审议报告,以此提出了欧洲议会关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的意见。现将审议报告的要点作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一、欧盟制订国际科技合作新战略的背景欧盟制订国际…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绕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迅速的转变。这正如建国后中国追寻苏联发展重工业使中国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一样,是个令人激动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的经济战略也在由改革开放摸索期的初期战略向继续深化改革时期转型。  相似文献   

6.
董超 《经济》2011,(10):63-65
跨国公司既是碳排放大户,也是主要的低碳投资者。随着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低碳技术和低碳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经济和社会挑战。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转型,二是发展。其实二者相辅相成,转型似乎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又是转型的目标所在。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方面的重大变革: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应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这种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之中,这就是所谓的转型经济。转型经济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非稳定性、可选择性和高成长性。它包括实现这种转变过程的一系列制度选择和政策措施。正是在这样的经济背影下,物业管理行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的中国理论经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粗放的增长方式向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和现代化社会转化这样一个三重转型时期。这一转型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少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完成。本文仅根据中国过去20年制度变迁的历史以及反映这一历史过程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演变,对未来20年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做一个粗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2007,(1):6
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UNESCAP)近日一份报告称,在中国和印度的引领下,亚太经济体2007年增长率料达到6.9%,但恐面临石油领域的冲击和经济失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等收入陷阱"可用十个关键词描绘: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是"转型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加快发展速度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转型的内涵由经济转型扩展到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图分析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高社会成本-低产品成本模式。依次研究了该发展模式的特征表现、成因机制、利益相关方和转型路径。产出最大化而非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以及围绕这一目标的政府间行政性垄断竞争是高社会成本-低产品成本发展模式的根源所在。从高社会成本-低产品成本模式向低社会成本-低产品成本模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需要。成本模式转型的关键点在于政府,但转型的速度要考虑相关各方的承受能力,温和转型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转变,通过结构转变与体制转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这是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现存经济制度向更合理、更完善经济制度转型的过程。通过经济转型来实现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慧 《时代经贸》2013,(18):32-33
1.前言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转变,通过结构转变与体制转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这是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现存经济制度向更合理、更完善经济制度转型的过程。通过经济转型来实现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最近,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在纽约总部发布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强调,有增无减的物质消费规模给全球环境、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不断有证据表明人类正在使地球的多个基本生命支持系统处于危险之中。可以说,2050年前实现可持续转型成为全球的重大挑战。眼下,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进入以绿色经济为主驱动力的新阶段。为了深度解读绿色经济,深入探索中国发展绿色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经济》记者专访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秘书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名誉会长沙祖康。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地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质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与社会之间是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这一地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转型,即实现了从统治型支配向管理型关系的转型,政府的管理化逐渐走向成熟。当前,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浪潮的激荡下,作为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地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又有了新的特征,在自觉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与社会间的管理关系有了合作的内容。在合作治理中,政府角色将会实现从管理者向引导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王艳 《经济论坛》2014,(10):58-62
随着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进程的加快,一次深刻而重大的家庭转变也在悄然发生。本文将家庭转变对中国家庭规模、结构、功能及关系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作为切入点,揭示了家庭转变对未来中国城镇住房市场需求趋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益格局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变需要进行增长路径的转型:增长目标从"国富优先"到"民富优先"转型;增长动力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从工业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政府角色从偏重增长目标向完善公共服务转型。为实现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变,必须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努力满足公共需求为主线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卢慧黎 《当代经济》2016,(15):13-14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同样,中国城镇化也促进了社会经济进步.近年来,社会生产力在逐渐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本的农业型社会向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转变,逐渐过渡到现代化城市型社会.中国城镇化的扩大,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本文针对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它倡导的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关注的是人的生存、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应人民的新期待,实现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必须继续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在转变中谋求新的发展,以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进行反思,应当正视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再工业化发展,呈现出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工业发展、美国和欧盟力求工业领导地位等特点。全球再工业化浪潮对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带来启示,正确看待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完善创新性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