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金融行业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发展状况决定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用历史数据趋势分析和与香港、纽约等主要标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横向比较的方法,构建了上海金融人力资源需求总量的预测模型。在评估上海金融人力资源现状和与香港、纽约的金融人力资源总量和人均贡献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预测了上海至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人力资源总量的需求,计算和分析了金融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缺口。对未来十几年上海金融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了参考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专家观点     
<正>易纲:大力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在主题演讲时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核心是使得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管理中心。"将来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他说,未来全球的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点也在金融科技。  相似文献   

3.
过去十年,上海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内金融中心。并且上海市政府提出在201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目标。但是到底上海将最终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尚无定论。因此,笔者在上海与香港分工协作前提之下,就谁应建设成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提出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4.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写在中国加入WTO之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 上海如何才算建成了金融中心?像纽约、伦敦这样为全世界提供融资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恐怕在短时期之内无法完成.这首先是因为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成为像美国、英国这样的资本输出国,上海金融中心也就不能给其它国家提供有意义的融资服务;其次,与国际金融中心配套的诸多软件基础设施(比如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会计制度,货币可自由兑换等),需很长时间才能到位.  相似文献   

5.
上海在获得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之后,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人才话题也提上议事日程。随着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快速发展,作为金融中心硬实力的载体已经日趋成型。与之相比,金融人才短缺却日益成为制约上海金融业发展的"软肋"。  相似文献   

6.
金融产业化对上海实现现代化有特殊价值和意义:一是研究上海金融产业化与现代化的联系,对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有重大实践意义;二是研究金融产业化对发展上海金融业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业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进程中的重要性,在第一次完整的整理和比较分析我国投资基金业在上海和深圳等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成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中心的战略应该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并给出了相应的市场组织、机构培育、金融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性条件与主要差距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总结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性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目前的金融发展状况,通过对比,找出上海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政策先行:为金融业调整开道 <意见>的出台.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所起到的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8月1日,国内首部金融地方立法<上海市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呱呱落地,以法律形式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布局"一城一带"的蓝图做了重点勾勒.  相似文献   

10.
瞿兵 《特区经济》2007,(12):50-51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与金融业飞速发展,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上海的定位应以内需型国际金融中心和类似伦顿城的集中型模式较为适合。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和金融人才的培养,在强调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的诱惑:金融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增霆 《西部论丛》2006,(12):38-40
在本刊2006年第11期我们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潘美丽教授的《上海,崛起中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文,在文中,潘教授指出了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众多优势,尽管如此,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回过头来看,全国性金融中心的竞争更是热闹非凡。为数众多的城市正在争夺这个头衔,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广州都在竞争行列。那么,金融中心之争缘起何因?这种竞争是否理智呢?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袁增霆博士自有一番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模式,得出了启示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政策推动型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初期的主要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应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2015,(2):66-67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担负起了建设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使命。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自贸区正式挂牌,或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其中,金融领域政策创新更成为绝对的焦点,实质性的金融功能创新及前沿性金融业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到2020年,上海将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第三个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5.
信息短波     
刚刚闭幕的亚行年会,再一次推动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中国加入WTO后,上海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其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已基本确立。对于渴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来说,亚行年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由于这次年会聚集了亚行各成员的财政官员,还吸引了花旗、汇丰等数十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老总”,理所当然地使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黄浦江畔。有外国媒体把上海称作“全球金融业界聚会的新场所”。而上海借助  相似文献   

16.
上海如何成为APEC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与国际金融中心有着特殊的渊源,因而上海必须尽快建成APEC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战略选择必须兼顾“常规”和“超常规”两方面的优势同时进行。因为尽管依托于经济发展开放基础上的金融中心发展是不能适应加快上海APEC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需要,但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美、日等发达水平,只能一步一步地开放国内金融与经济;另一方面,尽管单纯的新加坡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也没有竞争优势,但它的发展能够迅速缩短上海与国际的差距,尽量增强上海…  相似文献   

17.
《上海经济》2012,(9):38-40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随后,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上海"十二五"规划陆续出台,也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视作重要推进的工作之一。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主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及创新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伴随着金融一体化、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监管趋严等现象,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的发展,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补步建立,这表明上海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展望未来,上海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为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国内金融中心发展+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期”:发展国内金融中心是为了增强它的筹资功能,建立名义隔离性金融中心是为了突出上海的国际资金交易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难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金融中心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国内金融中心;一旦其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超越国界,就上升为第二层次,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如法兰克福、巴黎、香港等;如果其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覆盖全球,也就一跃而上第三层次,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的自然结果;二是依靠国家对具备条件的中心经济城市的政策扶持。我国是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金融中心的建设属于国家战略,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上海金融发展水平虽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与当今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本文将分析目前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2015,(Z1):66-67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担负起了建设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使命。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自贸区正式挂牌,或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其中,金融领域政策创新更成为绝对的焦点,实质性的金融功能创新及前沿性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