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上海、浙江制造业行业优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行业产出相对额指标判定区域优势行业,揭示了苏、浙、沪优势制造业异层互补关系及三地制造业优势强度的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最高至SITC(Rev.3)四位数分类基础上的万余进出口数据,计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从1992年至2006年十五年间的比较优势指标,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要素禀赋特征.指出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制造业当前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我国制造业中的比较优势行业,外资进入对制造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江苏滨江临河的重要城市,制造业在扬州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扬州“工业第一方略”的主要内容。扬州制造业的优势与弱势行业分别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行业,许多行业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在实际发展中却表现出优势行业发展不足、非优势行业发展较快、出现制造业重化工业化的特征,反映出扬州制造业改变竞争力格局的努力,更反映了扬州地区对发挥比较优势与创造竞争优势的艰难权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上游垄断对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上游垄断会通过中间品价格和生产率渠道降低制造业行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WIOD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增加值视角测算的行业RCA指数、TC指数和MI指数作为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上游垄断对制造业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游垄断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制造业行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在控制了影响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和变量的内生性以及测算误差后,实证结论依然稳健.上游垄断会通过中间品价格和生产率渠道影响行业出口的比较优势.此外,政府补贴会加剧上游垄断的负向影响,而下游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会抑制上游垄断对制造业行业出口比较优势的负向影响.因此,推动上游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上游市场垄断,对于中国构建外贸竞争新优势和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一、湖北具有比较优势及发展潜力的装备产业优势产业的选择主要依据产业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以竞争优势为依据 ,即将全省装备制造业中各行业的经济指标分别与全国同行业进行比较 ,选出我省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全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增加值在全国同行业的排位中在前十位的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通用设备制造业 (8)、金属制品业 (8)专用设备制造业 (10)、仪器仪表制造业 (10)。(一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 .汽车制造业整车。加快形成“轿、重、中、轻、微、专、特”等宽系列型谱、规模化生产、效益化经营的格局。突出乘用车的优先发展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关》2014,(11):20-21
中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电子通信制造业”)已逐渐摆脱劳动密集型方式,在各种要素成本上涨,以及土地、环境约束加大的现实状况下,加快了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电子通信制造业内部也从低端走向高端,从分散走向集成,通过客户、产品、供应链的突破和整合,涌现出了一批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不仅行业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之翘楚,更在全球傲视群雄。在扩张的同时,中国电子通信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领先优势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苏州市2003-2011年制造业整体及制造业6大支柱性行业的数据对苏州市制造业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制造业在整体上已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制造业的6大支柱性行业中有4个行业具有本地市场效应。可见,苏州市制造业的本地市场需求已成为促进苏州市制造业发展的新的比较优势,进而从扩大本地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聚和企业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测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运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形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均存在一定联系,但正向关系并不显著;一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若有较大的前向参与度与相对较小的后向参与度,则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往往较高;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处于中游至下游的国家,普遍具有较高的后向参与度或是较低的前向参与度;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还处于中下游位置,中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细分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参与度指数与贸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模型推导,对比分析了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条件下,一国出口比较优势变化的原理;并采用2001-2008年我国和世界制造业26个分行业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不考虑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我国制造业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增多了,特别是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比较优势上升了而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导致的贸易后,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明显下降。此外,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对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河南省的煤炭开采、有色金属矿采和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纺织业、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这些行业应该确定为河南省产业集群度较高的行业;河南省产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主要为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高科技型产业群。在一定时期内,河南省应需要继续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行业,并积极培育新的临空产业,大力加强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注重产业集群的创新,充分利用河南区位优势,加大技术承接,培育技术创新,从而提升河南省工业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出口质量指数纳入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利用熵权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其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在控制内生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通过行业生产效率和出口多样化影响出口竞争力提升。区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后发现,行业技术创新产出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显著。另外,动态模型的估计是最有效率的。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业后发现,重型制造业、同质性制造业以及中等技术类型行业的技术创新显著促进行业出口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市场要素和组织要素纳入要素禀赋理论的框架,尝试对该框架进行扩展,分析市场要素与组织要素的相对充裕度和密集度对区域出口优势及贸易格局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各省市区28个制造业行业的交叉数据,验证了市场要素和组织要素的地区—行业交叉项对区域出口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要素对地区出口优势具有正向作用,而组织要素具有负向作用.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组织要素投入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组织要素投入对发达地区优势行业的出口优势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弱势行业则更期待市场要素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造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在全球行业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利用核心竞争力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我国制造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成本优势。本文从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并梳理现阶段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最后探讨价值链下的制造业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制造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在全球行业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利用核心竞争力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我国制造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成本优势。本文从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并梳理现阶段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最后探讨价值链下的制造业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15.
江苏制造业企业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化学原料及制品、电子及通讯设备、医药、电器机械及设备、服装及纤维制品等制造业的企业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江苏机械制造行业的优势在逐渐减弱,汽车行业占明显优势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空调、彩电行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已呈下降趋势。文章认为,江苏沿江本土企业必须加强对江苏沿江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加强制造企业冗员的分流和消化;加强本土品牌意识,提高销售力;加强引进外资;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并举,积极推进沿江城市“产学研链”的形成,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何晓春 《浙商》2009,(14):77-78
浙大海元将目标客户集中在电镀行业(表面处理行业)、钢铁制造业、纺织印染行业、化工行业、造纸行业、医药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废水处理的技术门槛较高,浙大海元在环保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制造业CO2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出口对中国制造业CO2排放的总体影响,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行业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制造业出口完全CO2排放上升的最重要因素;结构效应的作用方向不稳定,总体上增加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但这种效应很小;技术效应对制造业出口CO2的排放虽有一定的减排作用,但还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因此,应当对当前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进行更加有效的调整,提高各行业尤其是高污染行业的减排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行业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的先进性。几乎所有被跨国公司占据市场份额较高的行业,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都存在巨大差距,如集成电路行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除了源于技术优势的进入壁垒,跨国公司的品牌优势、规模经济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从统计资料看,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工业总产值在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占有明显优势,2002年其产值占到全行业的63%,在饮料行业甚至达到70%左右。比较1997年到2002年5年间的数据变化可以发现,在所有有外国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区位商和集聚指数对新疆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目前新疆制造业中各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集聚趋势,指出应充分利用其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集群经济。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增加值核算框架,本文测算了中国省际地区参与双重价值链的程度,并构建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市场化改革、交通网络等对制造业增长的空间影响的实证分析框架,考察产业间关联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及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参与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均促进了制造业增长,前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存在地区的异质性,后者相反;参与双重价值链对低技术行业产出的促进作用高于其对高技术行业的作用,出口升级可促进本地制造业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为正。进口投入占比直接降低本地制造业增长,且对低技术行业产出的负效应大于高技术行业;市场化改革、交通网络和资本劳动比例促进制造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