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世界各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全球石油生产相对滞后,争取足够的石油供应已经成为石油消费国的重要问题。我国自1993年起由于石油生产跟不上石油需求增长的速度,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和国外段的南线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自东至西一条长达七千多公里的油龙延绵不断,加之现代化的立体交通大通道相连,构成了我国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安全带。  相似文献   

2.
我国石油储备发展的审视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能源,维护其安全供应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石油市场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中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也逐年扩大,石油安全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科学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是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我国石油资源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介绍了我国石油储备的发展情况。在总结和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石油储备经验的基础上,从石油储备立法、石油储备结构完善、石油储备资金筹集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发展建议。同时也指出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分散购油风险,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等,都是中国石油储备战略所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保持6%左右的增幅,而自产原油产量只有2%左右的增幅,200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未来国内油气需求仍将不断增长,进口石油将逐步成为我国石油供应的主体,通过国际业务获取更多境外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组织跨国企业实施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实现石油供应多元化,将对于保障我国石油战略安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石油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安全引起了我国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石油市扬上的需求、供给增长的现状盟我国日益扩大的石油供需缺口,并结合作用于石油冲击影响程度的经济因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探讨了我国石油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学供需分析的视角,采取计量的方法,分析我国石油储备建立的必要性。建立石油储备是我国国内需求不断攀升的需要,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可以避免油价的大幅波动,减少石油供应中断风险,减少国家的外汇支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能源应用中,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石油需求迅猛加大,我国目前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47%以上,石油能源形势严峻,减少石油需求,提高石油使用效率,将是我国长期的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7.
"走出去"成为我国石油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保证国内能源安全和满足社会石油需求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给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提出我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上要适时调整目标市场选择和"走出去"形式选择,同时要采取多样化的项目发展战术、不拘一格的项目组织策略,政府加大保障支持力度,共同促进我国石油企业开展海外油气合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和我国石油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的提高,在国内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紧迫性日益凸现。本文从困扰我国目前的石油安全问题出发,提出了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对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对我国发展石油期货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文章最后针对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油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我国的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世界油价变化要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石油价格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石油市场结构,认为OPEC对石油价格影响最大,然后总结OPEC产量政策的历史事件,然后对其进行统计,最后认为OPEC的产量政策对后期价格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随着低油价下国内石油自给能力的逐步减弱以及国家对石油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仍将进一步上升。研究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规律[1]和控制石油消费的经验[2],对防控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引发的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历程,总结了其石油消费规律,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石油产业大企业肩负稳定石油供给的重要使命。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解释了我国石油产业大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动因,对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娟 《经济师》2009,(7):154-155
石油行业是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如何安排合理的财务结构对石油公司来说非常重要。文章通过对财务结构理论的简要介绍,分析了国外石油公司财务结构的优势及我国石油公司财务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石油公司优化财务结构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石油公司财务结构。  相似文献   

13.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我国石油需求与供应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企业投资、进出口贸易及国内物价等方面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规避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风险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是一种战略性资源,石油的供给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石油安全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我国能源优质化的加强及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仅靠国内石油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国的石油进口正在迅速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因此,对我国石油能源供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8)
拉美地区不仅是保障我国原油进口多元化的重要来源地,而且也是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去"的重点战略目标区。根据"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原则,中拉双方创新合作模式,使中方在拉美地区石油开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合作渠道、合作范围等方面均实现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全球石油总供给、中国石油需求、其它国家或地区石油需求、全球石油库存和国际石油价格等时间序列,构建一个五变量的SVAR模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对各因素的结构响应.并重点分析了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冲击,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冲击.本文还发现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贡献度较大,两者之和占比高达20%左右.因此,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是影响国际石油价格重要因素,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变化时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17.
对外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规避国外贸易壁垒,获取短缺原材料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但是,我国的石油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尚有许多困难,需要政府出面为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文章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石油企业对外投资宏观环境优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伟 《经济研究导刊》2007,(7):188-190,193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受国内石油资源的制约,石油产量难以自给自足,供需矛盾日益显现,石油安全面临诸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应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实施石油贸易的多元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国际石油的控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19.
张丽峰 《技术经济》2007,26(8):56-5812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大,尤其是对石油的需求逐年上升,石油的供应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石油资源赋存条件差,石油增储难度大,大多数主力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石油产量增产难度大。面对日益增加的石油需求,及时准确、科学地预测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石油产量,对于制定石油需求和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根据我国石油产量变化特点,建立了Verhulst模型,经过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很高,并对2020年以前的石油产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雨 《经济导刊》2011,(12):50-51
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大幅提高,2003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居世界第二。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也是国民经济振兴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具有明显的波及效益。深入研究国际油价波动对国民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高效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