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几十年,混合动力尤其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一直是业内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且在现有多种汽车产品上得以应用。它主要通过将电动马达和电池整合到动力系统,在保持车辆性能和操控性的同时,缩小发动机尺寸,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2.
常亮 《价值工程》2014,(20):57-58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因为有不同的工作模式,时刻需要来判断当前处于那种工作模式,此外还需要优化各部件之间的协调和工作效率、降低油耗和尾气排放、提高操控性能,并联混合动力汽车(PHEV)对整车协调、工作模式的判断调整、能量控制等方面有更多的要求。本文对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电辅助控制策略做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能量流动以及特性,针对其要求,设计了基于模糊逻辑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智能控制系统,应用SIMULINK,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逻辑控制策略能够很好控制发动机工作,具有很好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从而提高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4.
论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解决汽车工业节能和环保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已成为汽车研究和发展的焦点。对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中基于规则的稳态能量管理策略、模糊优化控制策略、瞬时优化控制策略和全局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未来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和核心,当前的混合动力控制策略还不是很理想和成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是混合动力汽车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以某中型卡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中参数匹配与关键零部件选型.仿真结果与原车性能指标对比得出,PHEV的整车性能仿真优于原车,验证了整车参数匹配与选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20):134-136
本文以串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SPHEV)为研究对象,开展对其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的研究。首先对整车能量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将发动机启动功率作为优化对象,以燃油消耗量作为优化目标,运用遗传算法全局搜索发动机最优启动功率,以UDDS作为循环工况,通过整车模型仿真验证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保证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前提下,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平均工作效率,降低了整车燃油消耗,燃油经济性提高了11%以上。  相似文献   

7.
汽车     
福特Escape混合动力SUV 这款车定于年底进行小批量生产,2004年下半年开始面向零售生产。福特宣布全新的2006福特Futura中型汽车将是公司下一款混合动力汽车。 作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型SUV,它将福特Escape SUV的载货容量和越野能力与一个“全”混合系统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混合动力汽车既能满足经济节能的目标,又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深受消费者信赖。文章基于模块化设计,将试验台分为动力输出模块、惯量模拟模块、负载模拟模块、台架测控模块四大模块,设计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试验台。采用试验对象的动力系统作为试验台的基础设施;惯量模拟模块方面采用飞轮盘组模拟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惯性;并且通过对汽车的受力分析,用测功机模拟输出汽车在道路上的阻力;使用整车控制器进行控制,并以CAN通信为基础组成试验台测控系统。  相似文献   

9.
牟阳  陈波 《科技与企业》2012,(3):218-219
汽油机增压技术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增压器具有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改善燃油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和实现高原功率补偿的作用,随着汽车排放法规和燃油消耗法规的不断加严,汽油机增压将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将会开展很多的汽油机增压器研发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秦是什么     
黄大路 《经营者》2014,(22):102-104
它是并联式混动,而且是更纯正的并联,两套动力系统完全可以分开,没有从混合动力的角度追求发动机整体效率提高 秦是什么?插电式混合动力?答案对,又不对。关键看它是怎样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商业评论》为此请数名国内专家来鉴别秦技术方案的实际水平,分别从燃油经济性、纯电驱动技术层面等方面同国内外竞争对手来进行比较。这些竞争对手包括丰田Prius插电式混合动力、上汽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大众插电式混合动力,等等。  相似文献   

11.
混合动力(HEV)汽车是指汽车使用燃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工作方式。文章结合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结构原理与故障诊断及检修方法,以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架构及技术特点为例,着重就HEV、THSⅡ组成、主要部件功能,混合动力汽车工作安全、维护与检修特点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2002年起,宝马明确了Efficient Dynamics(高效动力)战略。这一战略(Efficient Dynamics)是BMW汽车所有创新实践的基石。其核心理念是不断降低燃油消耗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对环境有害物质的排放,与此同时提高汽车的行驶动力性能。此概念所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时代》2011,(5):110-111
倍受业界和消费者期待的途锐混合动力,由大众进口汽车引入中国,于4月初正式上市销售。凭借着先进的混合动力系统,途锐混合动力可产生8缸发动机的动力,却只有低至4缸的发动机油耗。在动力性能上,其最高时速可达240公里/小时,百公里加速仅需6.5秒。而低至百公里8.2升的油耗和每公里193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汽车工业是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而今汽车工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文明与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安全等诸多问题,汽车的节能、环保与安全既是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各国产业政策的总体要求。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国际发展趋势上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二是发展先进发动机技术;三是汽车轻量化。在过去10年间,主要是通过改进汽车动力系统来达到节油和环保的标准,发展至今,动力系统技术的改进已接近极限。而汽车轻量化是汽车零部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最直接和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混合动力汽车:最现实,可大面积推广 比较现实的,在全球角度看可以大面积推广的,首先是混合动力,它节能20%-40%,关键是它在制动、怠速时,发动机能量消耗低,适合堵车严重的城市。排放各方面都比较好,缺点就是贵一些。  相似文献   

16.
车威  朱清山 《价值工程》2011,30(28):38-39
通过介绍电液复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对电液复合动力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使发动机进一步达到降低油耗、减少排放污染、延长发动机和刹车系统寿命,并对电液复合动力汽车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2002年起,宅马明确了EfficientDynamics(高效动力)战略。这一战略(Efficient Dynamics)是BMW汽车所有创新实践的基石。其核心理念是不断降低燃油消耗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对环境有害物质的排放,与此同时提高汽车的行驶动力性能。此概念所蕴含的企业策略在机动车制造商世界中独树一帜:每一款新BMW汽车都将在上述两个方面超越其前代车型。  相似文献   

18.
<正> 根据戴姆勒-克莱斯勒与中国科技部签署的一项协议,明年秋天在北京我们可以乘坐3辆氢燃料电池Citaro公共汽车了。而据记者了解,中国将以全球招标方式购置12辆氢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并建立相应加氢设施,在京沪两市示范运行。 目前,研制环保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攻方向。现有的环保汽车中混合动力车已初步实现市场化,但它要部分使用燃油,不能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而氢动力燃料电池车由于它运用全球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氢作为能源,只排放水和热而成为最环保的汽车之一,因此它也是目前最有市场开发前景的汽车。 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都看到了氢燃料电池车的优点和应用前景,为在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纷纷研发并推出了自己的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市场化思路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电动汽车的潜在效益 电动汽车是一种脱离了燃油发动机,以自载电池为电源,用大功率电动机提供动力的机械——叫电子一体化的新型交通工具。现代电动汽车是一种多学科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它与普通燃油汽车最大区别是利用自身携带的电能来驱动车辆运行,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以及节约能源和极少污染的突出优势。 发展电动汽车的效益主要包括: 1.降低交通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环境污染目前已成为世界性公害,而汽车尾气排放则是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一些大型城市中,汽车废气已占污染物总量的一半以上,并由…  相似文献   

20.
文章建立了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数学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下开发了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仿真软件系统。基于此软件,对某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依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影响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的各项参数,并据此提出了改进其性能参数以提高其动力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