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静花  张爱国 《企业导报》2012,(22):124-126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对新农村建设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构建乡村旅游主导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本文以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为例,在本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条件尤其是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选择乡村旅游作为该镇新农村建设主导模式的合理性,并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郊旅游是生态旅游和农村旅游的新型结合产物,对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在积极发展城郊旅游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景点分散、旅游产品单一等。武汉市黄陂区推行“四主”开发模式发展城郊旅游产业,取得初步成效。文章以黄陂为例,对其城郊旅游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发展城郊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旅游产业为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旅游房地产为切入点,创新旅游房地产开发运营模式,不仅有利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在高质量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促进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转型升级。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一个工程、七大体系”,清晰勾勒出“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民生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蛟河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打造了“蛟河红叶”品牌,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入国家AAAA级风景区,2011年,全市旅游收入达到1.71亿元,接待人数达到40.65人次。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注重依托资源优势,把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作为蛟河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已过去的“十一五”建设中,我国乡村旅游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望“十二五”,乡村旅游必然会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文章总结了在“十一五”建设时期,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在“十二五”建设时期,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文化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发展文化旅游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虽然海南拥有丰富而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海南旅游文化品位并不高。本文分析了海南文化旅游的资源类型、海南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海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最后提出了海南文化旅游的开发思路与构想。  相似文献   

8.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宁萍 《企业经济》2006,(10):107-109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对新农村建设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江西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剖析、乡村旅游对解决江西“三农”问题积极意义的探讨,提出了江西乡村旅游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办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结合北京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践,介绍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有关资源分析、客源分析、开发模式的方法和思路,并指出在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新农村,旅游产业开发应采取多种模式结合的方式,不同地域的乡村应采用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针对休闲旅游开发思路趋同的问题,规划应当因地制宜,帮助乡村管理者理性地对未来发展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并且注重分配制度建设,将休闲旅游经营的收入转化投入到对农村村落本身的基础设施和村容的改进方面,达到新农村建设富裕农民生活、美化乡村村容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丰富了旅游产品,活跃了旅游市场,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分析承德市乡村旅游资源状况和市场现状,针对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深度开发、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品牌意识缺乏、产业链价值较低等问题,探讨承德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引言: 森林旅游业尚处于开发初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森林旅游是一种和谐的旅游形式,主要体现保护旅游地区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情,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森林旅游是一种注重“收获感”的旅游形式,有助于培育环保意识,增进人类与社会的亲密性和依存感,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更强调人在某一时段内所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构建的存在状态,通过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来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森林旅游注重的是人们的精神享受,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追求城市休闲意义与文化价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于江 《中外企业家》2014,(9):249-252
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本文在了解大连乡村旅游背景和研究了发展现状及优势后,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就大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本文在了解大连乡村旅游背景和研究了发展现状及优势后,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就大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镇企业》2013,(7):33-34
今后,山西将从法律保障、制度建设、政府引导、专项规划和有序管理等几方面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力争使山西乡村旅游形成文化独特、风俗纯真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这是笔者近日从山西省旅游局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工作座谈会上得到的信息。山西省乡村旅游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山西乡村旅游管理将正式纳入政府行政管理序列,使其成为整个旅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形成旅游富民的和谐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北海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状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吸引游客前往观光、游览、学习、体验、娱乐、餐饮、购物、休闲度假的旅游经营活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北海市乡村旅游日趋活跃,一批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生态农业体验于一体,食、住、行、游、购、娱、健于一身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点、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和农家乐相继建成,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产业的联动发展,有效地扩大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设和发展和谐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它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促进生产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构筑成夹江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靓丽风景。今年,夹江乡村旅游正大步迈进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9.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依托,集生产、生态、旅游、创收、教育、辐射、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是农旅结合、以农为主、强,伏兴旅的新产业,有助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协调一体化发展。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河南新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也不断提速,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农村面貌的改观和农村经济健康顺利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扶持和培育壮大。  相似文献   

20.
于彦  王为农 《活力》2011,(14):95-95
贯彻落实发展战略,应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百里生态长廊”中农业旅游,建设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发展观光休闲种植业、立体农业、水产业,开发旅游线路,建设农家乐等农事体验区,加强旅游区管理等,促进“一江居中,两岸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