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核工业》2012,(2):16-17
始建于1959年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是目前我国惟一一家以铀矿地质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单位,它曾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近十几年来,核地研院顺应核工业新的发展大势,不断延展其科研价值链——科研不断取得  相似文献   

2.
2003年,抓调整改革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工作的主线。根据国防科工委和中核集团公司关于军品科研能力调整的要求,结合院学科与专业优势,核地研院对科研、民品、后勤服务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一是精简管理与后勤服务人员。机关后勤人员在原基础上精简了321%。同时,对精简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8日,核地质人再次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伊犁盆地南缘的铀矿勘查和研究成果荣获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核地质系统继2005年吐哈盆地铀矿找矿成果、2006年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后,连续第三次获奖。春华秋实,在核地质事业的春天里,核地质人真正看到了收获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末,核地质系统实行属地化结构调整,核工业二〇研究所成为华东地区唯一没有属地管理的核工业地质研究所。当时摆在全所干部职工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尽快实现由地质研究所向地质勘查所转型,以便更好地承担起“铀矿报国”的神圣使命,成为南方硬岩找矿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把脉”铀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充分发挥铀矿地质科研的核心能力作用,推进大项目运作机制,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及研究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和交流,实施了地浸砂岩铀资源快速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时空定位和找矿机理研究、铀矿地质建模及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技术研究、中国铀矿床研究评价等一批重点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6.
1999年地勘单位属地化改革后,核工业二一六大队的地质勘查工作经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地质局的领导下,二一六大队在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火山岩型铀多金属地质勘查也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软硬并举”的地质勘查新格局。此外,二一六大队以“找矿方法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培养了一批热爱铀矿地质事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7.
始建于1959年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是目前我国惟一一家以铀矿地质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单位,它曾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核电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二○八大队作为核工业地质局最大的一支铀矿地质勘查队伍,为确保核电发展提供铀资源是我们的根本任务。面对2020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的目标,对铀资源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核集团公司和地质局对核地质找矿的战略部署,保证核电发展的需要。今后15年,大队总体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使地质找矿有新发现,多种经营有新飞跃,人才培养质量上新台阶,大队重点优势更明显,队伍实力更雄厚,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更美好,力争跨进一流地…  相似文献   

9.
铀矿资源是核工业的基础,铀矿地质勘查队伍是核工业的排头兵,铀矿地质勘查队伍是在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创建创建起来的。5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以国家利益为重,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接一代,栉风沐雨,跋山涉水,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核地研院顺应核工业新的发展大势,不断延展其科研价值链——科研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科研平台的搭建也在近年来取得较大成就,科技人才全面开花,一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正活跃在铀矿地质勘查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1955年4月2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前身——地质部第三局在北京成立,揭开了我国铀矿地质勘查60年沧桑而光辉的历史篇章。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到坚持找铀、综合找矿、积极转民的调整历程,再到战略大转移、打造野战军、实现新跨越的创新历程,中核地质一甲子的非凡发展历程,科研创新一直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消化引进吸收再创新,到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核地质文化是这种动力在铀矿地质事业中的具体反映。正是由于这种动力。才使得核地质人为我国的铀矿地质事业无私地奉献。文化又是一种管理,而且是核地勘单位发展过程中的最高层次的管理。它超越制度的力量,使核地质人以强烈的使命感,以高度的责任心,科学地实现单位和个人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0年核地质队伍属地化改革以来,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按照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制定的"主攻北方地浸砂岩型铀矿,兼顾南方硬岩型铀矿"的铀资源勘查战略,坚持"以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为重点,主要寻找超大型、特大型和大型砂岩铀矿床"的基本思路,在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性成果。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不同的地质特点,提出不同盆地找矿标志和成矿模式,直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16日,东华理工学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华诞。这个创建于1956年的学院,其前身是华东地质学院,现已发展成以理工为主、具有鲜明核科学特色和显著核地学优势的一所多科性理工大学。建院以来,东华理工学院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成为我国核工业开路先锋、核燃料循环工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核地学领域的本科生、硕士生,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铀矿找矿勘探理论和实践的全国通用教材,创立了中国核地学学科,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了6.5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50年院庆期间,来院领导、嘉宾、校友们饶有…  相似文献   

15.
铀资源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基础原料。从第一块“开业之石”到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的重大突破,从上世纪50年代“三矿”的建设到当今堆浸、地浸采冶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从部分地质队伍属地化管理到部分矿山资源枯竭关闭破产,60年来,核地矿人曾创造过诸多成就与辉煌,也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艰辛、阵痛与迷茫,但追求不变,责任不变,赤诚之心不变,为的就是不断强化铀资源的掌控力和保障力,为核事业发展提供“粮食”保障,让中国核工业发展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6.
十多年来,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在中核集团公司、核工业地质局的领导下,以“地质找矿、科研生产和多种经营工作”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业、发展经济”的工作方针,完成了地质局下达的地质找矿、科研生产和多种经营任务,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核工业》2007,(5):60-60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前身系核工业西北地质六五二大队。在近50年的发展中,曾为国家铀矿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经历了“保军转民”二次创业的艰难洗礼。属地化后的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为适应地勘单位新时期发展需要,明确了“打好基础、突出主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进地质工作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来特别是进疆二十多年来,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发扬核工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寻找铀资源,奉献核工业”的宗旨,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等优势,在铀矿地质勘查方面取得一个个成果的同时,经济发展和队伍建设也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是一个以铀矿地质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单位,曾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1995年3月,由于实验大楼电线老化引起火灾而失去了这些光荣称号。近年来,在总公司文明委的关怀和指导下,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大的精神,全面落实核工业总公司党组《关于加强核工  相似文献   

20.
正铀矿勘査处于核工业产业链的最前端,素来有核工业的"基石"、核电的"粮仓"之称。作为我国铀矿勘查"国家队"和"主力军"的核工业二〇八大队,一直担负着国家战略性和公益性铀矿找矿任务。自上世纪80年代进驻内蒙古自治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二〇八大队在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取得了铀矿找矿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和超大型铀矿,为快速提升我国铀资源保证能力奠定了坚实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