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2009~2013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这种关系是否会受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越低,现金持有价值也越低;两权分离对现金持有的影响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有关,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两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的不利影响。拓展检验表明,两权分离程度越大的终极控股股东通过持有的现金加剧了公司过度投资,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10—2013年度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共取得4 703个观测值,基于股权制衡度的视角分析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股权制衡度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越有效,公司绩效越好;股权制衡度越高,内部控制越有效;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3.
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权分离、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等角度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考虑到家族企业的特殊性,本文增加了实际控制人这一变量,以817家沪深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分析不同实际控制人类型下企业的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实际控制人类型下,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并不相同,当实际控制人为一人时,家族企业两权分离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不同衡量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一致;当实际控制人为多人时,股权制衡度和两权分离度对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第二层代理成本视角出发,以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和股权制衡两个维度,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公司风险承担呈U型关系;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与公司风险承担呈倒U型关系。同时,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会通过制衡控股股东进而显著地提升公司风险承担。本文证明降低两权分离度、优化股权结构有助于公司承担合理风险实现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0-2012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股权性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U型关系,反映了股权集中的双重效应;一定程度的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适度的股权制衡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流通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均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黄岩  宋常 《财会月刊》2020,(20):30-38
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8年发起并完成交易的、附有业绩承诺的1021起并购事项为样本,将业绩承诺协议视为一项复合期权进行估价,以定价偏差衡量协议的不对等程度,并探究影响协议不对等的风险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协议显著偏向被并方;并购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素通过谈判地位影响协议不对等程度,即主并公司应对估值风险的能力越强、对目标公司的管控强度越大,其索取的协议溢价越高,而目标公司的估值不确定性越高、应对主并公司管控的能力越强,被并方索取的协议风险溢价越高。进一步,承诺协议偏向被并方的幅度越大,并购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越低,业绩承诺的实现概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7.
龙文滨  聂柔  高翔 《财务研究》2022,(3):89-101
本文以每年与环保相关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刻画各地区公众民主参与环境治理的程度,考察多主体参与能否在环境治理实践中形成协同合力。研究发现,公众参与正向影响企业环境绩效,且这一关系在考虑政策冲击和进行工具变量等检验后仍稳健存在。机制检验发现,公众参与通过推动地方政府加强污染监督和资源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改善环境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公众参与对企业环境绩效的积极作用受到政府回应动力及治理效率的影响:在官员政治竞争力越强和职业生涯越广阔的地区,政府回应动力越大,公众参与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显著;在市场化程度和信息技术水平越高的地区,政府治理效率越高,公众参与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多主体参与的环境共治效应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年为研究窗口,采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多个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不显著。表明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在我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股权结构能有效促进公司绩效的提高。文章就垄断性和竞争性两种不同行业特征下,分别对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垄断性行业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无显著相关性;竞争性行业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提出文章研究假设,综合应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48家A股物流上市公司2015~2019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物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上市公司的留存收益与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具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非流动负债率以及股权制衡度Z指数与公司综合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TOP5)与公司综合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资本结构以提升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珠三角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8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为研究对象,用2008—2010年三年间的财务数据分析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经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债权融资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权融资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内部融资对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经营绩效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产规模对公司经营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对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经营绩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闫福  刘佳 《企业活力》2011,(10):87-92
股权结构严重失衡、最终控制人产权不清、管理层薪酬与绩效脱节等问题是ST公司治理水平落后、经营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完善股权制衡机制、规范薪酬奖励、强化产权对经营者的正向约束、优化委托代理关系是ST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摆脱经营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7—2012年我国酒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酒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呈显著倒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即过高的股权集中和过于分散的股权都不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只有适度的股权集中度最有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同时以S指数度量的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显示出股权制衡有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管理人员和大股东所产生的两类代理问题,分析了股权结构中的管理层持股、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等方面影响公司绩效的机制,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述方面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介于20%和50%之间时,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提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和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都表现出明显的正向相关。要稳步提升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提高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并合理地制衡第一大股东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5—2013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446家民营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CEO变更频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的变更频次对上市民营公司的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在一定时期内CEO的变更频次越多,公司绩效会越差。因此对于上市民营企业来说,CEO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盛行,但现有研究鲜有将股权制衡单独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加以剖析的。文章以三家酿酒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不同制衡股东性质带来的有效性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下,适当引入股权制衡机制是提高上市公司绩效、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手段,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更利于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赵丽芳  黄晓艳  刘芳 《财会通讯》2011,(10):103-106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国有控股股权条件下,股权集中度越高,以托宾Q值表示的公司绩效越低;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绩效越高。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金融保险业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国内对上市保险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选取了A股主要上市保险公司2008—2016年半年报及年报的数据,探索股权集中度、制衡指数及股东性质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如何,发现股权集中度、境外战略投资比例与绩效正相关,政府持股比例与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全国性基金会为研究样本,对理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负责人政治联系、理事会会议次数等内部治理特征与基金会绩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理事会规模越大越能显著提高基金会业务活动绩效、管理绩效和筹资绩效,理事会作为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之一能够较好地发挥效应;但作为基金会内部监督主体的监事会,其规模与较高的基金会绩效不显著相关,其治理职能面临弱化的窘境;负责人政治联系、理事会会议次数等内部治理特征与较高的基金会绩效并不显著相关。为此建议让社会公众代表进入监事会,来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志愿性和专业性;由主要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